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0320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0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XXXXXXXX 年年高高考考语文语文模拟模拟试题试题 时间:150150 分钟 满分:150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9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 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 的、标准的答案。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 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 好诗首先是感性的。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

2、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 怕就不是诗了。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 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 来暑往的文字表达,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感性,是一种天赋,好 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 质。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 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智性也很重要。 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 着就

3、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 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 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感性迅疾 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 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 歌。我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 还包含着神性。什么是神性?这的确是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禀赋。它存在于感性 与智性之间那

4、一段含混不清的地带,如此,感性与智性才获得了贯通一体的生气,得 以迅疾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共同放射出诗歌的光芒。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诗性。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的,这个充沛指的就 是诗的意境丰盈。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 造一首浑然一体的诗歌。这首诗表面看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其实更关键的是句 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着创造出来的诗境。这个诗境,是由全诗的每一个音节、 每一个笔画共同完成的。当我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就会发现,语言消失了,而 诗的丰沛意境诞生了,令人深受感染。 (选自人民日报XXXX 年 4 月 29 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

5、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诗是深奥的又是神秘的,诗人的创作就如同盲人摸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就像 是摸象的盲人。 B诗人的创作之所以答案迥异,各具千秋,是因为诗歌创作往往受诸多因素的 影响, 如诗人的创作经验、 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空间, 以及诗人所特有的知识结构等。 C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智性编 织出来的,恐怕就不是诗了,因为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D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创作的诗歌,含着对 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感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智性即智慧的习性,一个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一

6、旦养成智性,智性便会与感性 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B感性不仅帮助诗人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帮助诗人完成对事物本质的捕 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智性则进一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促使 诗行泉涌而出。 C神性也是诗人的一种禀赋,神性使诗人的感性与智性贯通一体,融化在一起, 互相生发,感性、智性和神性共同使诗歌放射出光芒。 D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就能写出有魅力的诗歌,就能成为像李白与苏 东坡那样,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的卓越诗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诗歌创作,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

7、 创造一首浑然一体、意境丰盈的诗歌。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B诗境是由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句子共同完成的;真正的 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意境丰盈的,使人得“境”忘“言”,深受感染。 C既使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也是难能可贵的,也算 是造化有成了。 D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来说,神性为上,智性次之,感性为下,因为一位感性 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15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46 6 题。 回家过年 东方晓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

8、,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 服。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 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 回他却说不准。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 的道理。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 呀?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 路吧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

9、儿子早点回来。年根里事情 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可即便这样, 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 。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是阻 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 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 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 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 大雪到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

10、,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 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 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回头一看,却是女儿。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而那脚印 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 的痕迹。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 能等到儿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 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

11、响起。她才失望地 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晚上,她还不死心。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 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 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封信送到她的手里。是儿子写 来的! 爹,娘: 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 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 30 厘米,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 马上赶往灾区救灾。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 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

12、。 儿拜上 1988 年 1 月 5 日 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 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 皑的雪山。 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 她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 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 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前文的叙述看,母亲对儿子不能赶回家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这既表现了她 的深明大义,又为儿子因突然有任务不能回家做了铺垫。 B.小说很注重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文中两次写到主

13、人公执意要站 在雪窝子上等儿子,反映了她对儿子回家的真诚期盼。 C.结尾处的“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是母亲的 一种自我宽慰,也表现出不能与儿子团聚的痛苦与无奈。 D.在读者都认为主人公因儿子不能回家只好在遗憾中过年的时候,主人公却收到 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 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 6.当兵的儿子过年时没能回家,但小说却以“回家过年”为题,你认为这样拟题有哪 些合理性?(6 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1212 分) 阅读下面

14、的文字,完成 7 79 9 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 1035 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 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 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 31 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 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 文化资源,培育

15、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 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 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 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 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 XXXX 年 2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XXXX 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 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 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 “教师本身的素养、 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 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 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 制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