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消毒员法律法规知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99028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107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消毒员法律法规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消毒员法律法规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消毒员法律法规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消毒员法律法规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消毒员法律法规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消毒员法律法规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合同法律法规}消毒员法律法规知识(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法规知识,教学目的,学习要求掌握和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等办法的相关知识; 了解与消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名称、执法机构主体、颁发机构、对消毒工作开展的指导意义和对消毒工作实施的促进意义。,掌握以下知识点:,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对传染病的方针 传染病防治法政府和实施的时间 传染病防治法中消毒工作的地位 传染病防治法监督管理机关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 食品卫生法颁布和实施的时间 食品卫生法有关消毒的规定 消毒管理办法与消毒相关的知识 消毒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及意义,熟悉以下知识点:,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目的重要性 食品卫生法实施目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医院感染概念、内涵

2、 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各级政府应采取紧急措施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消毒的规定,了解以下知识点:,与消毒相关的法律法规名称(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与消毒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法机构主体 与消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的颁发机构 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对消毒工作开展的指导意义 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对消毒工作实施的促进意义,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国家的权力。 法律是法的基本结构,是法的细胞,依靠法律条文予以表述。是由国家制

3、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它通过规定权力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证和发展有利于统制阶段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根据,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规定违法行为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是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 然产生的法律后果。 由此可见卫生法规与医院感染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法律规范在逻辑结构上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适用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卫生法规基本知识,卫生法规是一种行政法规,为卫生法

4、规是调整人们在卫生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总和 包括卫生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 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并由国家强制保障其实施是维护公共卫生与公众健康权益的一种保障。,法律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批准发布,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法规 经国务院批准颁发,例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章 由国务院下属卫生部批准颁发,消毒管理办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及相关的规范、标准、指导原则、卫生要求等 均由国家卫生部批准颁

5、发,标准,2003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doc 2003年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doc 2004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doc 2004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doc 2005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doc 2005年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doc,地方性法规 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通过的形式批准发布 政府规章 一般以规定、通知、要求的形式发布,学法的目的,学习法律,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卫生法规,卫生法规是一种行政法规,也是公共卫生法。其

6、制定的目的:为调整公共卫生法律的关系,规范社会公共卫生秩序的法律、法规总和,是维护公共卫生与公众健康权益的一种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传染病防治法修订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实施,修订的原因,一传染病防治形式发生的变化 1.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变化: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大流行减少 2.新发生的传染病增加:例如,疯牛病 3.老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登革热、结核病、性病等,二传染病新的影响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的变异,洪水和干旱等 三传染病仍对人群构成严重威胁:据WHO统计,全世界有一半人受到新、老传

7、染病的威胁,大多数是儿童、青少年。 四2003年抵抗SARS中暴露出传染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传染病防治法制定宗旨,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作为消毒员,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领会其中的新精神,作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共9章80条,其文字篇幅均较原先7章41条有较大的增加。 原有传染病防治法有35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有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传染病分为,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5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病毒性肝炎、脊

8、髓灰质炎、人感高制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0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货物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口足病,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凸现了以下五个亮点,1.区别对待、分类管理。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按甲类传染病对待,爱滋病由甲类降为乙类。 2.尊重知情权,增强透明度建立疫情报告,捏造和公

9、布制度,隐瞒,缓报者将受惩处。,3.消除歧视,尊重隐私不得歧视乙肝携带者等传染病病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4.严格医院救治义务防止医院成为传染源;医院不得拒收传染病病人 5.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传染病防治法中消毒工作的地位,传染病防治法中 将消毒作为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回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记性强制消毒处理;,

10、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传染病防治法监督管理机关,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 违反本法规: 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行政处分,刑事责任,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检疫机关,动物防疫机构 违反本法规定: 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降级,撤职,开除, 吊销职业证书,刑事责

11、任,三铁路、交通、民航经营单位 违反本法规定: 责令改正,警告,降级,撤职,开除,四供水单位,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等 违反本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5万元以下钱款或吊销许可证,刑事责任,大型建设项目 违反本规定: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罚款5千以上,十万以下,责令整改,关闭,单位和个人 违反本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或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9年2月

12、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0月30日起实施。,制订了食、炊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其中规定了物理消毒后的指标: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泔,规定了消毒方法(热力、红外)和卫生要求,最后规定了消毒程序: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27号令 消毒管理办法的修订已于2001年12月29日部务会通过,现予以发布 自2002年7月1日起实施。 1992年8月31日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消毒管理办法适用范围及意义,该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

13、消毒服务机构以及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款:其他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管理也适用于本办法。,意义: 消毒管理办法是以传染病防治法作为依据制订的。 消毒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 也是群众卫生,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控制传染病、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消毒管理办法第二章消毒的卫生要求对下列机构规定了消毒的卫生要求: 医疗机构、加工、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的皮毛、幼托机构、出租衣物及洗涤衣物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单位,殡仪馆,火葬场内与遗体接触的物品及运送遗体的车辆, 招用流动人员200

14、人以上的用功单位。,对疫源地的消毒及公共场所、食品、生活饮用水,皂液制品规定执行有关规范,标准和法律的规定。 以上需要消毒的场所用法规的形式以便明确有利于提高接受消毒卫生监督的自觉性,明确监督,检测权限,强化法制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7月6日卫生部令第48号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本办法是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概念、内涵的规定,本办法第二条规定: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

15、医源性感染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的概念,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事例第三条规定: 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制定

16、,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进一步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好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为保证公共场所卫生、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1987年国务院发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增强,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2011年2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国家对下列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管理:(与修改后的比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稿)第二章卫生要求,其中要求 一第九条第二款:为顾客提供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当清洗消毒,其储存设施应当分类设置和专门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二第十条第一款:公共场所应当配备与其经营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和盥洗,设施、设备、设置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清洗消毒场所,卫生间及浴室。,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稿)在第四章卫生管理中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