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学概述演示文稿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80504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教学概述演示文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八章教学概述演示文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八章教学概述演示文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八章教学概述演示文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八章教学概述演示文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教学概述演示文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教学概述演示文稿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教学概述,【学习目标】 1.认识教学的内涵。 2.理解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3.了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 4.把握教学的基本要素。 5.理解和学会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主要关系。,一、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意义 1.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这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是一种双边活动。,2. 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其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再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1教学

2、与教育 2教学与智育 3教学与上课,(三)教学的主要任务,案例:读书多了就傻 在清华食堂吃饭,对面坐了两个女生,听到一位对另一位说:“我还没吃饱,想再吃一点儿。”另一位说:“你要什么?我去买。”前一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再帮我买两块儿。”(注:平常我们称之为“三角饼”) 一次在排队买食堂的西瓜,听到大师傅对前面的、面带运算符的女生说:“要多少?”女生说:“就那块儿的12。”大师傅寻思了一下,不就一半儿吗,说什么二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事实及其规律。一般说来,知识是以概念

3、、定理、原理、结论、法则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在中小学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知识,首先是系统的基础知识。 这个基础知识,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比较完全的知识。 这个基础知识,还应该是广博的知识 .,所谓技能,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工作的能力。而所谓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技巧是指技能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和自动化的程度,或者说是指一种操作或动作的自动化。,2.发展学生的智力或认识能力,智力,即人认识、理解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等。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4、殆。”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里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3.养成品德和健全身心 即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身心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健全心理在此指心理健康,主要指指智力之外影响人的活动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的平衡与良好发展,包括动机、态度、情感、意志、气质和个性特征等与认知智力(IQ)相对的情感智力(EQ)内容。从心理学角度看,促进学生的发展就是在提高学生体质这个体育的前提下和促进认知发展这个智育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情、意、行等非认知能力。 4. 体验教学过程和掌

5、握学习方法,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自学(P.197-203)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习、行”的过程;孔子之后,在中庸中明确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在西方,古罗马的昆体良提出了“摹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是遵循自然法则,利用感官施教的过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使新旧观念相互联系、按照教学阶段施教的过程,并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所发展。席勒(ZILL

6、ER)把明了分为两个阶段,组成了“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另一名学生赖因(REIN)则在前面加了一个预备阶段,并对原有的四个阶段作了更符合教学实际的修改,演变为:“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想、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席勒和赖因提出的教学过程理论均分为五段,故俗称五段教学法。这种教学过程理论,在欧美各国流行、统治达半个世纪,后被人称为传统教育派或传统教学,在清末传到我国。,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是以儿童为中心,使他们参与生活,从“做中学”的过程。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7、;推断哪一些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的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在具体使用该概念时,有几个方面的指称:一是指一节课里开始上课到下课的教学过程;二是指为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或相对独立的教学课题的教学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教学过程;三是指一门课从开始到结束的教学过程;四是指在一个教育阶段里如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从开学到毕业的总的教学过程;五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教学过程。这里主要从前述四个层面来讨论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自学P。203-204) (三)教

8、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1个体认识和社会历史认识之间的矛盾 (1)从认识内容看,学生的认识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关系,反映着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矛盾关系,即人类总体文明的全面性、丰富性与人类个体发展的有限性、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2)从教学活动发生看,学生个体认识与社会历史认识的矛盾是教学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内在依据,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途径,也是其他教学因素发生关系的纽带。 (3)从认识方式看,教学认识必须遵循一般认识的普遍规律,必须反映社会历史认识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 (4)从认识主客体关系看,学生个体认识和进入教学内容的社会历史认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是一种主

9、体的精神世界作用于客体,把客体内化为主体的过程。,2教与学的矛盾 (1)从主体性看,教学双边关系中的师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因素。 (2)从地位看,“学生为主体”不同于“儿童中心”,因为它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条件的;“教师为主导”也与“教师中心”有别,因为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 (3)从作用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就越强。反之亦然,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然落空。 (4)从存在条件看,教和学不可独立存在,互为前提和条件,缺一不可。 (5)从结果看,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过程使教转化为学,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学习、发展

10、身心,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终生发展。,(四)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案例: 听听乌龟的意见 格洛丽亚斯坦姆,在史密斯大学演讲时给听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蜿蜒的康涅狄格河畔,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它趴在一段路的护堤上。它显然是从河里爬出,经过很长一段土路才来到了这个地方。当时它还在继续向前爬。我想它随时都有被汽车轧死的危险。于是我走上前,连拉带拽,总算把这只大乌龟拽回岸边。在拽的过程中,乌龟非常愤怒,不时回过头咬我。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带领我考察的地理学教授走过来,对我说:“你知道,为了在路边的泥里产卵,这只乌龟可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上公路,结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

11、。”听了教授的话,我懊恼极了,在后来的岁月里,它时刻提醒我不要犯主观臆断的错误,在做事关“乌龟”的决断时,都不要忘记先听听乌龟自己的意见。,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马克思曾说:“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必然联系(即教书与育人的必然联系) 首先,教书育人相统一是条教学客观规律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所决定的。因为:

12、A.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B.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方法论基础上、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的 C.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 孔子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唐代的韩愈在他的代表作师说中,提出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其次,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在处理这对关系时,应注意两点: A.在传授知识基础上育人,在育人思想指导下教书 B.结合教材的特点,发挥教学的教育性,3.掌握知识与与发展智力的必

13、然联系 首先,知识与智力相互促进,具有联系性。 一方面,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其次,知识与智力又有差异性。 知识与智力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没有正比例关系。 二是知识与智力二者的发展规律不同。,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了解两个名词: 智力活动:主要是指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非智力活动:是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首先,非智力活动依

14、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其次,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他的任务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因而教学的方向、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进程、教学的结果以及教学的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 第二,学生是受教育者,他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 第三,教

15、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对于缺乏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来说,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和帮助,才能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人类积累和创造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提高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呢?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作过精辟的论述:“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可见,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引导”、“启迪”,而教师引导、启迪的目的又在于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16、 (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五)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 1.引起求知欲(激发学习动机) 案例:让学生上“钩” 三年级的孩子要学写日记没有东西可写。为了改变这些状况,我从柜底找出了我那整整一大摞的日记本,从中挑选出了几篇。翻开三年级时的一篇日记,照词搬句地读着。读完后问:“老师这篇三年级时的日记有哪些缺点?”学生纷纷举起手,指出用词不当,句子不通等毛病。接着我又读了2000年我去北京8天写的近5000字的一篇日记。下课铃响了,学生们居然嚷着要求继续读下去,读完后,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竖起大拇指说:“屠老师,你真棒!”“为什么一开始我的日记毛病很多,而现在日记写得这么美呢?奥秘就在这一大摞日记本里”每天读一篇学生写得好的日记。有时候提醒那些无处抓材料的同学:今天校内外、班级里发生了哪些事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不再感到写日记是一件苦事情了。,2.感知知识 3.理解知识 4.巩固知识 为了巩固知识能顺利进行,首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