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96948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4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5-1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中央银行首先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是由私人商业银行演化而来的。1844年英国通过的英格兰银行条例,使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国银行券的发行权,标志着中央银行的诞生。, 统一发行银行券的需要。 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 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 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业的需要。,二、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1905年清政府建立的户部银行。 1928年成立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 1948年12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标志着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

2、三、中央银行制度: 从目前各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来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2、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欧洲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香港、新加坡),四、西方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1、独立性较大的模式: (美国、德国) 2、独立性稍次的模式: (英国、日本) 3、独立性较小的模式: (意大利),5-2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金融管理机关 中央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半官方组织。 它不直接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日常的存贷款业务,而是面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制定全国的金融货币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手段

3、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使之适应国家经济政策的要求。,二、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独家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不同于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独特之处。,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1、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2、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再贷款、再贴现) 3、办理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业务。,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充当国库的出纳。 2、对政府提供信贷。 3、管理金融活动,调节国民经济。 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等。,5-3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中央银行通过自身业务操作调节商业银行和其他

4、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进而实现宏观金融的调控。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业务操作情况集中反映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表上。,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一)中央银行的资产: 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增加,是导致准备金增加的基本因素。,购买政府债券,贷款和贴现,外汇,其他资产,(二)中央银行的负债: 中央银行负债项目的增加,通常将导致银行准备金的减少。,发行央行票据,政府存款,(三)我国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 1、中央银行对中央政府的债权。 主要是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的数量变化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1996年4月开始的公开市场操作控制货币供应量。 2、商业银行再贷款数量的变化。 3、外汇储备存

5、量的变化。 央行外汇资产的急剧增加必然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5-4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一、西方中央银行的四大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二、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制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三大法宝,比较三种货币工具的优缺点? 首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指

6、以法定的方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所有的各类存款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率.该政策工具的运用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这一政策优点,有较强的告示效应,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缺点是对金融系统振荡比较大,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不能作为日常调节工具,频繁使用。 其次是再贴现机制,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为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称之为再贴现,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该政策的内容包括两项:再

7、贴现率的调整和确定何种票据有贴现或抵押资格。就前者而言,可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成本,达到调节社会,资金供求的目的,产生告示作用,影响金融机构及大众的预期。提高时,意味央行紧缩信贷,预期利率上涨,使贷款人减少放贷;降低时,预期利率下降,意味着扩张信贷,使贷款人增加信贷。就后者确定何种票据有贴现或抵押资格来讲主要目的在于影响资金的运用方向。再贴现机制缺点是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央行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弹性较小,对市场振动大。再贴现利率的频繁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第三是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由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和主动性公开市场业务之

8、分。该政策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准备金的增减变化而起作用的。当央行购进有价证券时无论由社会大众或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都表现为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造成扩张的货币效果;相反,央行出售有价证券时,无论是由社会大众或金融机构购买,都无异于向市场收回一笔资金,并表现为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从而紧缩货币供应量。,该政策的优点显而易见的,可以直接影响银行系统的准备金状况是指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央行对金融市场控制的主动性较大,连续性较强,公告作用低,对市场震荡冲击小。缺点是要求国债市场比较发达,否则难以见效。还会资本外流等因素干扰而抵消其影响。 总之,三种货币政策各有优缺点,在实施过程中需综合运用,趋利避害。,中

9、央银行再贴现政策有何功效?我国在运用这一政策工具时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对策有哪些?,一、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功能分析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信贷资金供求情况,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五个功能:,一是融资功能。 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金融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可以实现其融通资金的目的。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 再贴现政策具有

10、明显的“告示效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心理预期。因为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三是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激励功能。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一功能是我国再贴现政策的特殊功能。发达的票据市场是再贴现政策的基础,但科学的再贴现政策对票据市场的发育又具有逆向激励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开办再贴现业务,提供最终信用,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再贴现随时取得资金而提高办理票据贴现的积极性;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又会激励企业经营活动的票据化。,二、制约再贴

11、现政策效应的基本因素 1、我国整个社会商业信用水平不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是最基础的信用。但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表现在金融方面是直接的贷款规模管理,因而对商业信用一直采取禁止或限制的政策,在商品交易中,没有或很少有商业票据。即使到现在,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仍然非常低,企业很难用商业信用来实现其支付结算功能,商业承兑汇票几乎不存在就是实证。,2、票据市场发育不成熟。 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发达的票据业务和规范的票据市场作基础。而我国商业汇票业务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水平不高,发育程度不够理想。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1998年全国商业汇

12、票发生额为3841亿元,不到同期“三票”(支票、汇票、本票)业务总量的3%。,3、商业银行承兑、贴现操作不规范。 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存在软化的问题,对商业银行的违规操作行为制裁不够有力。商业银行为了其自身的利益不惜违规操作,使中央银行的资金不能按照宏观控制者的意愿进入社会,给商业汇票的推广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如有些商业银行出于银行之间的发展需要,违规为他行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违规承兑、贴现无真实商品交易的商业汇票;违约拖延付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并最终成为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4、再贴现操作规则的自身局限。 按照现行贴现的主要操作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制

13、定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的管制下,显得缺少灵活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贴现政策的活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较大,基本上考察的仍主要是手续是否完备。近年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适当扩大再贴现的范围(对城乡信用社)、拓展再贴现的票据种类等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商业承兑汇票的再贴现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三、发挥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基本途径 1、正确认识和处理票据市场发展与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社会商业信用票据化。 建立一个规范和开放的票据市场是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的基础。当前在培育和

14、发展票据市场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要正确引导企业使用商业汇票。中央银行可选择部分实力较强、信誉较高的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并实行这类汇票贴现和再贴现的政策倾斜,促进商业汇票市场的发育和发展。,2)其次,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票据承兑授信业务的管理方式,在注重风险的同时,扩大基层行的贴现自主权,对经营条件较好的基层行适当扩大贴现比例,对一些资信较高的企业,适当放宽审批程序,鼓励企业实行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并自觉克服要求企业缴存高额承兑保证金的违规操作行为,保证企业在使用商业汇票时能及时地通过贴现取得资金。,3)再次,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放宽再贴现的票据限制和范围限制,适度扩大再贴现

15、的比例,规范再贴现的操作程序,保证商业银行在贴现市场上取得的票据通过再贴现获得融资,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实现再贴现对票据市场发展的逆向激励作用。,2、正确认识和处理开放搞活与规范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操作的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贴现和再贴现的法制建设,增强可操作性和规范力度。目前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及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比较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对违规操作者的制裁力度不大,需要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提高操作规则的层次,减少实际操作中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保障和促进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发挥。,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影响货币供应

16、量与市场利率,从而调节社会信用活动规模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目前,其操作方式主要有五种:,现券买断,现券卖断,正回购,逆回购,发行央行票据,现券买断是央行从债券市场买入债券。 现券卖断是央行在债券市场上卖出债券。 债券正回购是指央行在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的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约定的价格再买回上述债券的业务,其实质是央行用债券做抵押借入资金,目的是为了回笼货币。,逆回购是指央行在向商业银行买入债券的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约定的价格再将上述债券卖给商业银行的业务,目的是为了投放货币。,公开市场正回购交易于2003年4月29日起暂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购操作,近期固定于每周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案例:央行发行450亿票据 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11月25日(周二)中国人民银行将贴现发行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