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管理}学测自然科生物试题比例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6607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管理}学测自然科生物试题比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管理}学测自然科生物试题比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管理}学测自然科生物试题比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管理}学测自然科生物试题比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管理}学测自然科生物试题比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管理}学测自然科生物试题比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管理}学测自然科生物试题比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科,學測自然科生物試題比例,學測自然科生物試題分析,圖表判別-生物與環境,科學家研究某地狐狸一年四季的食物比例變化,結果如圖1,則下列相關敘述, 何者最合理? ( 甲: 兔子或囓齒類動物;乙: 植物果實或種子; 丙: 昆蟲; 丁: 鳥類) (A) 每季狐狸取食昆蟲的比例都沒有改變 (B)一年四季中, 狐狸取食鳥類的比例在冬 季時最高 (C)一年四季中,狐狸取食兔子或囓齒類的 比例在秋季時最高 (D)該地春夏兩季植物大量開花, 植物果實 或種子的數量最多,圖表判別-演化,表3 為地質年代與各類生物化石存在的時間和數量( 表3 中以寬度表示, 愈寬表示數量愈多) 的關係, 下列相關敘述, 何者

2、正確? (A) 三葉蟲曾悠游於侏儸紀的海洋中 (B) 台灣西部山區的第三紀海相地層中可發 現菊石化石 (C) 二疊紀和三疊紀之間的生物滅絕事件, 只促成大型爬蟲類動物的發展 (D) 菊石類生物從古生代開始發展, 在古生 代晚期曾減少, 直到中生代末期才滅絕 (E) 6 千5 百萬年前, 有一主要的生物滅絕 事件, 只讓大型爬蟲類生物( 如恐龍) 滅絕,請閱讀下列短文後, 回答第49- 50題 根據內共生學說, 線體是被真核細胞吞噬的共生細菌, 經過長期演化, 變成細胞的胞器。正常情況下, 人體的粒線體DNA( mtDNA) 是由母親遺傳給子代,稱為母系遺傳。這是因為精子的線體集中在尾部, 受精

3、的那一刻被拋棄在受精之外, 即使少精子線體進入細胞, 也會遭到破壞, 因此, 受精只從細胞獲取線體。mtDNA大約每40代會產生一個新的鹼基突變, 一個族群存在愈久, 積的變愈多, mtDNA就越複雜。現代非洲人有最複雜的mtDNA, 其次為亞洲人,歐洲人的mtDNA多樣性為非洲人的一半。分析mtDNA變型可用來推測小族群遷徙的途徑。所有人線體的共同祖先( 線體夏娃) 在15萬前即出現在非洲衣比亞, 開非洲後分成支, 一支進入亞洲, 另一支進入歐洲, 其遷徙的路徑都可以藉由mtDNA的比對來推演。 49. 若不列計突變的可能性,小美( 女性)親人中,哪些人的mtDNA 會與小美相同?( 應選5

4、 項) (A) 外公 (B) 外婆 (C) 爸爸 (D) 媽媽 (E) 兄弟 (F)姐妹 (G) 堂姊妹 (H)來自阿姨的表兄弟 ( I )來自姑姑的表姐妹 50. 根據上文, 下列與mtDNA 相關的敘述, 哪些正確? ( 應選2 項) (A) 現代非洲人比歐洲人更早出現 (B)精子的粒線體都不會進入受精卵 (C)所有人類的mtDNA與線體夏娃相同 (D)mtDNA累積的變異, 現代歐洲人比亞洲人高 (E) 比對mtDNA的變異, 可以了解人類遷徙的途徑,時事題,全面接種新流感疫苗不符合成本效益, 且沒有足量的疫苗可供施打, 所以衛生署規劃接種疫苗的優先對象為以下所列的( 1)( 7), 其接種的優先理由則有甲丁四種。試問接種理由與優先對象之配對何者正確?,學測生物科準備方向,多花時間在基礎生物【生態】、【生物多樣性】單元,特別注意定義。 注意時事、科技新知,勤做題目熟悉圖表判讀 針對高二生物之準備: 一、二類組:平時課本內容準備充分,多餘時間準備其他科目。 第三類組:按原有實力考,注意高三相關章節時先複習高二課程。,高三指考生物科準備方向,精熟課本內容與圖表,並注意相關概念的連結 主題式複習,而不是分年級或章節複習 選一本有摘要式重點整理的題本,作為複習後的自我測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