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人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0965964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人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人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人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人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人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人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人教版】五四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5分)虚 wng( ) 狡xi( ) 要ju( ) 污hu( ) n( )待诘难( ) 矫情( ) 酷肖( ) 胆怯( ) 迸溅( )2、下列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 (2分) A、绝唱-刘鹗-老残游记 B、雷电颂-郭沫若-屈原 C、雪-鲁迅-且介亭杂文 D、周处-刘义庆-世说新语3、选出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2分) 快溜吧,夫人们.你们的孩子都成泥猴了. 现在大中华给东洋小子欺侮得可怜,老百姓又逼得连一句话都不敢讲.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2、之客有求于臣. 手能耍十八武艺,嘴能唱南腔北调. A、比喻夸张排比对偶 B、比喻设问排比反语 C、拟人反问对比比喻 D、拟人设问对比比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5、依次填人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 ) (2分 )抱怨恰如一股阴冷潮湿的黑雾,足以 他的双眼,足以 他的心智,足以 他的成长,最终让他在怨天尤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A、遮蔽 迷惑 阻碍 B、迷惑 阻碍 遮蔽C、遮蔽 阻碍 迷惑 D、阻碍 遮蔽 迷惑 6.修改病句(2分) 杨致远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7、古诗词默写。(8分) (1) ,坐断东南战未休。 (2)薄雾浓云愁永昼, 。 (3) ,只有香如故。 (4) ,到乡翻似烂柯人。 (5)赤壁中用典的句子是 , 。 (6)过零丁洋中表达自己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千古名句是 , 。8

4、、专题长城(2分)(1)请写出一个与长城有关的故事 (1分)(2)长城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据悉有很多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这一古建筑,请拟写一条保护长城的宣传标语。(字数不要超过15字)(1分)二、阅读 (45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9-15题 (1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5、也。9、解释加点的字。 (2分) 故虽有名马 ( ) 不以千里称也 ( ) 执策而临之 ( ) 才美不外见 (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补全原文。(3分) , , 。1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1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 14、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15、文中托物言志,抨击了当时食马者不知马地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文段2的内容,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的人才?(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22题。 (16分)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

6、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小孩子不许多嘴!”奶

7、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

8、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那有什么不好呢?”“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

9、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

10、甜美的微笑。16、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恰当的词。(2分)班 级姓 名答:_17、第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其作用是:_。(2分)18、第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4分)答:谜:底:19、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2分)20、根据语境,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2分)芬芳:_21、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2分)答:22、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下面。(2分)答: (三)小议读书 刘熙武

11、 (11分)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

12、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

13、,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23、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