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6软体动物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5933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6软体动物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动物学6软体动物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动物学6软体动物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动物学6软体动物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动物学6软体动物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6软体动物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6软体动物门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体动物门(Mollusca) 真体腔、后肾管、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等特征,是软体动物相同于环节动物的代表性特征,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的,是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因大多数的软体动物有贝壳,故又称“贝类”。 一.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 大多数腹足类身体左右不对称,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经过旋转的结果。 2.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 (1)头:位于前端,有口、眼、触角和其它感觉器官。有些行动缓慢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退化(如,双神经纲,掘足纲)或消失(如瓣鳃纲). 口腔有: 颚片:坚强,位于口腔前部; 齿舌:带状,位于口腔底部,由

2、许多分离的角质齿片固定在一个基膜上构成,依附在一对似软骨片的组织上,这种组织有伸缩肌,依靠肌肉的伸缩能使齿舌得以锉碎食物。 (2)足:运动器官,由于生活方式不同,有不同形状,如块状(如蜗牛)、斧状(如河蚌)、柱状(如角贝)、长腕(如乌贼),有的种类足退化(如牡蛎)。 (3)内脏团:是背面的隆起部分,包括大部分内脏,器官,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 3.具外套膜(mantle) 身体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腔隙为外套腔。其排泄、生殖、呼吸等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 外套膜能分泌贝壳,其形态随种类而异(如石鳖类被覆在身体整个背面;瓣鳃

3、类则悬于体两侧,包住整个身体;乌贼则呈筒状,包住整个内脏团仅露头部)。 4.具有贝壳 大多数有12或多个贝壳,且不同种类贝壳形状变化较大(如腹足类为螺旋形;瓣鳃类两片为瓢状;掘足类筒状)。贝壳是保护器官,足部和头部有肌肉与贝壳相连,活动时,头足伸出壳外,危险时缩入壳内。研究此类动物的学科称为贝类学.,贝壳成分:碳酸钙(占95%)、贝壳素(少量); 贝壳构造 : (1)角质层:由贝壳素构成,薄而透明,有色泽。保护钙质不被酸溶解。 (2)棱柱层:厚,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方解石构造。 (3)珍珠层: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文石结构,有珍珠光泽。 珍珠的形成:整个外套膜的外层细胞都可以分泌文石

4、结构的碳酸钙,使珍珠层可以不断加厚。在生长中,如果外套膜和贝壳间进入了沙粒或其它,异物,就会刺激珍珠层的分泌,而形成珍珠。 5.体腔和循环系统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泄管的内腔。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血窦。 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是始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系统。 (1)结构: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包括心室:1个,壁厚,能搏动,为循环动力。心耳:1个或成对,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血管:动脉、静脉。 血窦:是初生体腔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血液:无色,少数显红色或青色。 (2)血液循环的方向: 大部分足、内脏

5、血 血窦 集中于静脉 肾静脉 (排泄废物) 鳃血管(气体交换) 心耳 心室 6.排泄系统 基本上是后肾,即是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 排泄器官有2个.即(1)围心腔腺:由围心腔表皮分化,有许多毛细血管充满血液,依靠血液渗出排泄废物 入围心腔 肾脏 排出。(2)肾脏:肾口 肾主体 膀胱 肾孔(在外套腔)。肾主体有很多血管,通过渗透进入肾脏。 7.呼吸系统 水生种类:鳃呼吸。是由外套腔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 陆地种类:无鳃,而是外套腔内部一定区域的微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直接取氧。 8.神经系统 不发达,无集中统一的神经中枢,这与其缓慢的生活方式一致。 原始种类无神经节的分化,仅有围咽

6、神经环及向后伸出的一对足神经索和一对侧神经索。 较高等种类有4对神经节 .即脑神经节:食道两侧,有神经连接头部的感觉器官。足神经节:在足部肌肉中,有神经通向足部。侧神经节:发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脏神经节:发出神经至各内脏器官。各神经节有神经索连接,如脑足神经索、脑脏,神经索等。 头足类神经系统发达:神经节集中在食道周围形成脑,并有一个中胚层分化的软骨包围。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 9.生殖系统与发育 大多为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大多体外受精,也有体内受精。 生殖腺为葡萄状腺体。双壳类雌雄异体,从外形上难以辨认雌雄,一般精巢白色,卵巢黄色。 受精如河蚌,生殖导管短,生殖孔开口于肾孔附近,无交

7、接器,无交配现象。生殖季节(春,夏),精子随水流如水中,再流入雌蚌的鳃水管。当雌性成熟卵排出,经鳃上腔与精子相遇而受精。,大多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trochophoro larve)和面盘幼虫(veliger larva)时期。陆生种类、头足类、一部分腹足类:为直接发育。淡水蚌类有特殊的钩介幼虫(glochidum),可作暂时性寄生于鱼鳃。 二.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已知约11.5万种,分布广泛。根据它们的贝壳、足、神经、鳃、等特征分为7个纲。 1.单板纲(Monoplacophora) 为原始贝类。目前已发现8种。特点:两侧对称,腹部有足,有一个帽状贝壳,全部海产。新蝶贝(Neopilina

8、galathea Lemche)是其代表动物. 2.多板纲(Ployplacophora) 无明显头部,身体椭圆形,左右对称,背部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足块状。全部为海产,已知现存种类约600多种及化石种类约350种.,我国沿海常见各种石鳖。 3.无板纲(Aplacophora) 身体呈蠕虫状,体表无贝壳,体壁中有石灰质或角质骨刺,腹中央有一腹沟,有的种类在腹沟中有一个小形带纤毛的足。已知约250种,我国南海海域79m深处曾采得龙女簪(Proneomenia). 4.腹足纲(Gastropoda) 头部发达,足块状发达位于身体腹面;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又称为螺类。有的种类发育经过担轮

9、幼虫和面盘幼虫期。本纲是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分布广泛,已知现存种类约75000,化石15000种。常见种类有各种蜗牛、田螺等。,5.掘足纲(Scaphopoda) 头不明显,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牛角形管状壳,足柱状,无鳃,雌雄异体。全部为海洋中穴居,已知约350种,我国常见角贝(Dentalium)。 6.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身体左右扁平,两侧对称,有从两侧合抱身体的两个外套膜和贝壳,因此又名“双壳类”,头不明显,足呈斧状,也称斧足类;外套腔内有瓣状鳃。现存约有3000种,我国常见有河蚌、牡蛎、贻贝等。 7.头足纲(Cephalopoda) 外套膜有发达的肌肉,足特化为

10、腕(8、10或更多条)和漏斗,闭管式循环系统,脑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原始种类有贝壳,多数种类贝壳被,外套膜包被或退化。全部海产,运动迅速,现存约 650种,化石种类9000多种。常见种类如乌贼、章 鱼等。 三.软体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1.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系统发生中有共同的起源。 软体动物的海产种类个体发生中为螺旋型卵裂,且具有担轮幼虫,排泄器官为后肾管,这些特点与环节动物尤其是多毛类相似。 2.软体动物各纲之间的亲缘关系: 单板纲、无板纲和多板纲原始。这几类的次生体腔发达,近似梯形神经系统;有的如虫形无壳,许多器官(如鳃、肾、外壳等)有分节排列现象。这些原始性的存在,说明它们最接近软体

11、动物的原始,祖先,各自独立发展一支。 头足纲为一古老的类群。起源早、化石多;由于头足类既有原始特征,又有高度进化特征,推测它们可能是很早分出的一支,沿着更为活跃的生活方式发展的一支独立的分支。 其它3纲动物是由共同的祖先原始腹足类演化而来,原始腹足类与多板纲相似,沿着较不活泼的生活方式演化。 四.经济价值 1.食用和药用.如鲍壳(石决明),乌贼内壳(海螵鞘),海兔卵群(海粉)等. 2.高贵装饰品及工业原料:如珍珠,纽扣等. 3.饲料或饵料:螺类及双壳类等. 4.有害的一面:寄生虫中间宿主;危害农作物;附着,堵塞管道等. 小结 软体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有3个胚层,真体腔不发达。身体分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多数有石灰质的外壳。排泄系统是后肾型,有循环系统(开管式)和呼吸器官。除头足类属于盘状卵裂外,其余均为螺旋卵裂。海洋中间接发育的种类有担轮幼虫期。腹足类不对称的体制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的旋转和扭转造成的。 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外套膜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壳及珍珠的形成过程. 2.在进化上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