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95721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65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讲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1、明确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论述 2、理解“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企业失灵”的内涵 2、了解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市场的关系 3、了解非营利组织在满足人们需求方面的优势 重点: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难点: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市场、企业间的关系,学习目标:,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的优势,主要内容:,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一、政府失灵理论 二、契约失灵理论 三、第三方管理理论 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 五、政府、市场、NPO依赖理论,一、政府失灵

2、理论(government failure theory),1、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BurtonA.Weisbrod 2、提出时间:1974 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经济学无法解释为什么要由非营利部门来提供公共的、集体消费的物品。 回答的问题: (1)在政府和市場之間為什麼會存在非營利部門; (2)哪些因素決定了物品由政府、私人市場還是非營利部門來提供; (3)政府部門、私人市場和非營利部門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一、政府失灵理论,4、分析范式(角度) 需求供给范式;剩余分析的策略 5、主要观点: 用需求供给范式来解释非营利组织的存在,采用了 剩余分析的策略。 政府、市场

3、、非营利组织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 正是由于政府、市场的局限性,导致了对非营利组织的 功能需求。,一、政府失灵理论,伯顿韦斯布罗德认为: 个人的需求是有异质性的,而政府满足的“中位选民”的需求。社会异质性越高,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差异越大。反之,差异越小,因此,政府很难满足异质性较高社会中人们对公共物品的差异性需求。,请思考: 人们对公共物品差异性需求怎样满足呢?,一、政府失灵理论,韦斯布罗德认为:可采取以下途径来进行替代性选择满足差异性需求。,他认为,志愿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取决于公共部门能够满足选民的多样需求的程度。,一、政府失灵理论,6、贡献与局限 贡献: 理论开创了经济学解释非营

4、利部门的先河。 局限:由于其采用剩余分析策略,有其局限。没有对以下问题做出解释。 (1)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到底谁是最初的提供者(公共物品),谁先存在。 (2)非营利组织难道提供的都是公共物品? (3)非营利组织难道就没有局限,二、契约失灵理论(contract failure theory),1、代表人物: 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 2、提出时间:1980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某些特定的活动只能由非营利组织而不是营利组织来承担? 基于此,汉斯曼从营利性组织的局限性入手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二、契约失灵理论,4、分析范式(角度

5、) 功能需求分析,从营利组织的的局限性出发分析。 5、主要观点: 他认为在营利组织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会出现契约失灵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契约失灵”? 因为传统假设过于理想,即: (1)消费者对不同厂商的商品或服务有较精确的比较和认识; (2)选定的厂商的商品或服务在出售时与价格一致; (3)厂商是否遵守了已达成了协议。但是,这些都是理想状态,实际上生活中不存在。 因此,汉斯认为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这就是所谓“契约失灵”现象。,二、契约失灵理论,汉斯曼认为,在提供复杂的个人服务、服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分离、存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贷款市场、提

6、供公共物品等制度条件下,都会出现合约失灵现象。 而非营利组织具有“非分配约束”的特点。 “非分配约束”: 即不能分配利润给组织实施控制的个人,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利润必须得以保留,完全用于为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正是由于非营利组织组织有此特点,非营利组织在弥补“契约失灵”上有独特的优势。,二、契约失灵理论,6、局限与贡献 贡献: 注意到了非营利组织本身的特性,并深入分析了“非分配约束”的特性在提供某些物品中的优势地位,从而论证了为什么某些特定的活动职能由非营利组织而不是营利组织来承担。 局限: 仍然是站在制度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非营利组织这一组织形态存在的必要性,带有浓厚的功能分

7、析的色彩,他同样没有对非营利组织的特点、规模和制度供给状况做出更为全面、细致的分析。,三、第三方管理理论 (the third party government),1、代表人物: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非营利组织研究专家赛拉蒙 2、提出时间:1981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非营利部门研究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理论在对美国的社会现实进行解释时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因此,重新构建更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三、第三方管理理论,4、分析范式(角度) 从整体社会角度审视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5、主要观点: 在赛拉蒙看来,在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理论中,志愿部门往往被视为在政

8、府和市场失灵之后的辅助性衍生物,是由于政府的局限产生的提供公共物品的替代性制度。赛拉蒙认为,这些观点忽略了非营利部门本身的缺陷。志愿部门作为人类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有着固有的缺陷的,会产生“志愿失灵”(voluntaryfailure),而政府可以视为是“志愿失灵”之后的衍生性制度。,三、第三方管理理论,志愿失灵表现在: (1)对于慈善的供给不足 (2)慈善的特殊主义 (3)慈善组织的家长式作风 (4)慈善的业余主义 非营利组织的这些弱点正好是政府组织的优势。政府能够通过立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开展福利事业;能够用民主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资金的使用和提供服务的种类;能够通过赋予民众权利来防止服务提供中的特权

9、和家长式作风等等。但是政府往往由于过度科层化而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实时响应。 因此,第三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三、第三方管理理论,6、局限与贡献 贡献: 首次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明确了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基础,并指出非营利组织也存在“慈善失灵”的现象。 局限: 理论适应性问题:即其理论是在第三部门较为发展的美国社会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其他国家并不完全适应。,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1、代表人物: 基德伦(BenjaminGidron)、克莱默和赛拉蒙 2、提出时间:1992 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政府与非营利部门的关系远比政治上的论争要复杂,因此他们希望提出一种基本模式,来更好的描述福利国家中

10、政府与非营利部门之间的关系。,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4、分析范式(角度) 对政府与非营利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跨国比较之后提出这个理论的。 5、主要观点: 所有的福利服务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服务的资金筹集和授权(financingandauthorizingofservices);二是服务的实际配送(actualdelivery)。这两类活动可以由不同的制度来实施。他们以这两种要素为核心变量,提出了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关系的四种基本模式: (1)政府支配模式 (2)第三部门支配模式 (3)双重模式 (4)合作模式,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6、局限与贡献 贡献: 从资源

11、筹措与服务提供两个方面入手,更加详细地阐述了政府与NPO之间的关系。 局限: 忽略了市场,五、政府、市场、NPO依赖理论,1、代表人物:罗伯特伍思努 2、提出时间:1991 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在概念上,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比较清楚,但在实践中,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的关系正变得日益模糊。,五、政府、市场、NPO依赖理论,4、分析范式(角度) 互动和交换的视角 5、主要观点: 国家:“由形式化的、强制性的权力组织起来并合法化的活动范围”。国家的主要特点是强制性的权力。 市场:”涉及营利性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关系的活动范围”,“它是以与相对的供给和需求水平相关的价格机制为基础的”。

12、市场主要以非强制的原则来运作。 志愿部门:既不是正式的强制,也不是利润取向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的剩余的活动范围”。它主要以志愿主义的原则来运作。 在伍思努看来,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互动和交换关系,这包括:竞争与合作;各种资源的交换;各种符号的交易等。,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 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 四、市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互补共生”,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非营利组织可缩减市场竞争的风险 市场忽视公平,增强不确定性因素。 对此,慈善事业、志愿者团体、社区互助机构等非营

13、利组织的积极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且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通过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使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经济与社会、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总量与结构达到和谐与均衡,从面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非营利组织可抑制市场的盲目性 近年来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涌现出大批对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社会评价、规范、监督乃至引导的组织。 如:2012年初,美国公平劳工协会应苹果公司邀请,前往苹果公司供应商富士康在深圳的分厂对劳工情况进行审查。,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3、非营利组织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

14、营利组织所特有的社会使命使其对教育、科学校术研究、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 非营利组织本身的活动能够直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调整产业结构,消化吸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美国为例,早在1985年,其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员已经占到全国就业人员的25%,拥有国民财富的15%。,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1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

15、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沃尔玛“企业社会责任”,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1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社区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 而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对各种非营利组织的赞助和支持来实施的,因为非营利组织在上述方面往往比企业更专业、更具效率性。,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2非营利组织对企业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对企业具有促进和监督的双重作用。 非营利组织活动的扩展,不仅使企业内部福利社会化,减轻其成本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而且不断地吸收第一、第

16、二产业部门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产业的更新换代。 非营利组织还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主要力量。,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3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联盟,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1非营利组织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 相比较而言,政府的行为往往是反应式或危机处理式的。而非营利组织则可以持续不懈地致力于特定问题的解决,这使得特定非营利组织能够在其特定的活动领域里,成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社会组织,越来越成为政府或国际组织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2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援 政府通过政策优惠、立法免税、资金资助等支援非营利组织。 如:2009-11-11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doc,政府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