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程序和技术之审计实务手册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3821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88 大小:27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程序和技术之审计实务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程序和技术之审计实务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程序和技术之审计实务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程序和技术之审计实务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程序和技术之审计实务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程序和技术之审计实务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程序和技术之审计实务手册(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程序和技术-CGA审计实务手册,实质性测试 邹云丽 2002年9月,1,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 审计重要性 主要帐项审计程序 -营业收入 -存货和营业成本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项目经理,2,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一 定义 二 审计全过程运用 三 分析性复核的方法 四 分析性复核在案例中的运用 五 分析性复核信息的来源 六 发现异常事项的处理 七 注意事项,3,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定义,11号具体准则定义: CPA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4,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

2、析性复核-审计全过程运用,审计计划阶段:了解业务情况、确认潜在风险区 域和异常事项 审计实施阶段: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收集审计证 据,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报告阶段:对调整后会计报表整体复核 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5,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国外研究结论,分析性复核可以探测出超过40%的实际存在的错误 分析性复核用于审计计划阶段最为有效,有助于指出需要深入检查的错误或风险区域 对于大量独立性交易的检查,分析性审计程序的可靠性超过传统审计的直接测试 思考: 为什么媒体首先发现了银广夏?,6,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审计实施阶段,作为实质性测试时,

3、分析性复核可以与详细测试单独 或两者结合使用。 分析性复核可以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 性提供证据,但无法证明所有权、实际存在或发生 分析性复核单独使用取决于账户的重要性、内控有效性等因素 结合使用时,分析性复核实施时间一般要先于详细测试 分析性复核作为实质性测试时,审计人员应考虑: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及对结果的依赖程度 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以及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信息的来源、可靠性和相关性,7,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方法,1阅读 重要文件、记录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2比较、浏览 和数据相关 3用逻辑关系确认 检查账户间的逻辑关系 4综合运用 11号准则列举方法:简单比较、比率分析

4、、结构百分比和趋势分析,8,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方法(续),审计实务中应用: 简单比较: 两点间变化率、变化额 比率分析: 财务指标 资产流动性 周转率 偿债能力 盈利能 力 结构百分比:资产负债表 资产总额100% 损益表 营业收入100% 趋势分析: 时间序列 统计模型,9,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本案例中运用,审计计划阶段:113(全年) 113.1至113.6(10个月) 方法:比率分析 审计实施阶段 费用的分析性复核 30-3(举例) 审计报告阶段:16-2 比率分析 2.1至2.4 简单比较 损益表结构百分比 可补充的审计程序: 审计计划阶段简单比较、资产负

5、债表结构比有助发现审计重点区域,10,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本案例运用(续),分析性复核在不同阶段的记录要求 一般指南: 账户重要程度 相同审计目标其他实质性测试是否存在 收集证据的有效性及对结论支持的程度 审计计划阶段:备忘录中,应记录分析过的比率和异常事项,以 及对下一步审计的影响; 其他细节由于不形成证 据不支持审计结论,不必形成文件 审计实施阶段:作为实质性测试的分析程序应详细记录 审计报告阶段:对于异常事项的解释、提请合伙人注意的事项等 应详细记录 应将客户各年度重要比率和趋势的分析结果记录于永久性档案,以便为以后年度分析程序提供对比。,11,CGA审计程序和技术,股本/

6、资产总额,12,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初步分析性复核-结论,结论:George A. 声明公司在经营上做了很多改进以扩大销售,各种比率的变化与他的说法一致。初步分析性复核的结果是:无需改变后续的审计程序。 * 将业主管理者的工资进行标准化处理: 1以X5年10月31日为结束日的10个月的期间数据。 2根据年度结束日为X4年12月31日的数据。 W/P 113.2113.5 X5(10个月) X4 税前所得 股利收入 年终奖金 换算成全年数额(12/10),13,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初步分析性复核-备忘录,经营成果与财务比率之间的核对分析 1George A. 声明:为了扩大销售,他决定尝试用

7、延长付款期限的方式提供更好的信用条款来吸引新顾客。 应收帐款的收款期变长,部分地解释了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增加,从而又反映为流动比率的提高。 2George A. 声明:为了扩大销售,他决定通过增加存货,从而减少缺货来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存货周转时间的延长和存货的增加使流动比率提高。 3George A. 声明:存货增加的直接结果是,公司能更多地利用由供货商提供的数量折扣。 这些数量折扣会使单位销货成本降低,最终体现在提高毛利和净收益的各种比率中。 4George A. 声明:他预期在本年年初利率会显著下降。 为使这种预期资本化,George A. 决定用其在银行的浮动利率活期贷款购买一项一

8、年期的定期存款。 短期投资的增加表现为流动资产的增加,但是因为银行贷款也增加了,所以对流动比率的影响并不显著。,14,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费用,各种比率发生的差异不大,是合理的。,15,CGA审计程序和技术,16,CGA审计程序和技术,最终分析性复核-结论,结论:最终分析性复核的结果与为提高销售额而发生的经营性变动(如同G. Active描述的那样)一致。根据最终的分析性复核,调整后的X5年度财务报表是合理的。 TW X6年3月16日。 * 对于所有者从事管理工作领取的薪金已做标准化处理。 以X5年度调整后的财务报表为依据。 底稿 2至2.4 以X4年12月31日年度为依据。,1

9、7,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信息来源,可靠的来源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一般情况下: 1 外部独立信息较内部信息可靠 2 会计系统之外的信息较来自系统内部的信息可靠 3 良好的内控产生的信息较薄弱内控产生的信息可靠 4 经测试(审计)产生的信息较可靠 5 多渠道来源的信息较单一渠道来源信息可靠 6 分散的数据比集中的数据分析效果更好 7 信息的相关性,18,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信息来源(续),可能导致无效的分析性复核: 1用以分析比较的数据来源相同(自我论证) 2 信息不完整 3 信息错误 4 进行分析性复核的成本大于进行其他实质 性测试的成本,19,CGA审计程序和技术

10、,分析性复核-发现异常事项的处理,导致异常事项产生的原因 1客户正常经济事项变化 2分析程序本身的原因 3错误 4舞弊 解决对策 1客户解释 2审计人员自行查找 3追加其他审计程序,20,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发现异常事项的处理(续),应避免以下情况: 1 轻易接受客户不合理的解释 17%对上市公司的诉讼案件,客户管理层对审 计人员作不实陈述 66%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虚饰涉及公司高级管理层 2 因经验不足或时间紧迫停止深入调查 36%涉及CPA诉讼,发现审计人员已发现问题, 未 深入调查或产生怀疑,21,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分析性复核-注意事项,1重要账户和高风险账户不应过分依赖分

11、析 性复核 2丰富的审计经验积累可以减少确认偏向 3成本-效益原则,22,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一 定义及理解 二 不同报表使用者的关注角度 三 重要性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重要性的计算 重要性在本案例中的运用 审计工作中对于重要性的其他考虑 不当运用重要性的情况,23,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定义及理解,定义: 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对会计报表使用者 决策的判断和决策的影响。 理解: 1 对审计人员来讲,重要性是衡量会计报表是否合理、公允的工具 2 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理解,错报或漏报是否对其决策产生误导 审计工作中如何考虑重要性: 可能的错误是什么? 使

12、用者如何使用报表? 错误对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24,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不同报表使用者的关注角度,1一般情况下,关注企业获利能力、资产质量、偿债 能力 2 投资者关注获利能力及持续成长能力 3 债权人关注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抵押资产的价值、 各种比率(银行) 4债券持有人关注还本付息能力 5税务部门关注扣除项目的正确性 6 管理当局关注获利能力是否符合奖励条件等,25,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审计计划阶段: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以确定所需要收 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审计报告阶段:根据调整后的报表重新考虑重要性水平, 以确定已执行审计程序是否充分。,2

13、6,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计算,质与量两方面的考虑 质的考虑: 1 处于盈亏临界点的企业(ST 税务方面的考虑-获利年度开始) 2 财务比率从可接受到不可接受的变化(配股、增发、首发) 3 影响企业履行重要合同(例如借款) 4 影响奖金、红利计划 5 其他情况(例如达到盈利预测或分析师预测) 质对于重要性计算的影响一般是通过选用较低的计算比例来体现,27,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计算(续),量的考虑: 1 利润总额的5%-10% 2 毛利的5-5%(适用于亏损或利润较低的新公司、商 品流通企 业) 3 营业收入的5-5% 4 所有者(股东)权益的5-5%

14、5 资产总额的5-1%(适用于投资额较大,未进入正常 运营的公 司) 6 费用的5-5%(适用于非营利机构,如办事处、分公 司等),28,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计算(续),注意事项: 1 通常情况下,报表使用者更注重损益表,故重要性 的计算多与损益表数据相关 2 以下情况应考虑是否对未审数据先行调整: 各年度间波动较大 年度内存在季节效应 存在较大金额的非经常性损益 随意性较强的项目或者随利润变动的项目 思考: 关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选择,国内准则是如何规定的?,29,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本案例中的运用,1运用的方法:利润总额、收入、毛利、资产 2期中审计时按

15、照10个月推算全年,期末审计 时再次根据全年未审报表计算 3根据利润计算的股利、年终奖对于利润总额 的调整 4敏感因素的影响(初次接受委托采用较低的 计算比例) 审计抽样时运用 报告阶段衡量未调整不符事项的影响 对案例的补充-报告阶段的运用,30,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审计工作中的其他考虑,1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是否需要进行分配?如何分配? 实务: 账户重要性水平一般为报表重要性的1/3至1/6 一般为报表重要性的20%至50% 抽样重要性一般为报表重要性的75%(统计抽样用以确定样 本 数量) 2 分析性复核时运用重要性判断异常事项 判断波动比例、变化绝对额是否超过账户重要性或评价重要 3 记录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误 一般将报表重要性5%的错误确定为细微错误,不用作为 未调整不符事项记录 4 合并会计报表重要性的确定 一般应对每个主体和合并报表分别计算重要性水平,31,CGA审计程序和技术,审计重要性-不当运用,1滥用重要性 2. 没有重要性概念,32,CGA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