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表格}外币业务管理及会计报表折算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25818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4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外币业务管理及会计报表折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外币业务管理及会计报表折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外币业务管理及会计报表折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外币业务管理及会计报表折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外币业务管理及会计报表折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表格}外币业务管理及会计报表折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表格}外币业务管理及会计报表折算(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外币业务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的产生,一、与外币业务有关的经济活动 1、经济全球化 (1)国际贸易的发展 (2)跨国公司的涌现 2、金融市场国际化 二、外币业务会计的内容 包括:(一)外币交易会计 (二)外币报表折算,第一章 外币交易会计,第一节 外汇市场与汇率 一、外币兑换与外汇市场 1、外币兑换 2、汇率 3、外汇市场 商业银行 外汇交易的经纪人市场 (一)外汇的买入价与卖出价 1、买入汇率(价)指银行向客户买入外币时所采用的汇率。,2、卖出汇率(价)指银行向客户出售外币时所采用的汇率。 3、中间汇率指银行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我国以中间汇率作为入帐依据 (二)汇率的

2、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 1、直接标价是指每单位外币可兑换的本国货币金额。 2、间接标价是指每单位本国货币可兑换的外币金额。 如:以美元为本国货币,2008年8月7日汇率,USD1.9317/ GBP1为直接标价,GBP0.5177/ USD1为间接标价。,美国纽约外汇市场的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汇率的报价 1、对英镑(GBP)、澳元(AUD)采用直接标价 2、对日元(JPY)、德国马克(DMK)、瑞士法郎(SWF)、法国法郎(FRF)、加拿大元(CAD)等都采用间接标价。 直接标价法是国际通行的惯例,我国公布的外汇牌价采用直接标价法。 二、外币折算 外币折算是指把不同的外币金额换算为本国货币的等值或另

3、一种外币的等值的程序。 要求:既要以原币计量和反映,又要按折合的本国货币(或某一种外币)计量和反映。 在外币折算中有一个选择汇率的问题。,外币折算中的选择汇率,(一)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 1、固定汇率制-不同货币间比值固定 2、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由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 求状况决定 (二)现时汇率与历史汇率 1、现时汇率 2、历史汇率 汇率变动对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的影响 (1)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将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而承受风险 (2)非货币性项目与汇率的变动无关,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第二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一、外汇、外币交易与功能货币 (一)外汇 外汇具有比“外币”(外国货币)更为广泛

4、的涵义,包括: 1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 司债券、股票等; 3外币收支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 4其他外币资金。,(二)外币交易,(二)外币交易 在下述情况下,就会发生外币交易: 1、企业以外币计价和反映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增减业务,包括:产品购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置及长期投资等; 2、企业以外币计价的各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增减业务,如:借入的长期外币借款、短期外币借款等; 3、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 4、由于企业销售所取得的各种以外币计价的营业收入; 5、支付外币借款利息及各种销售费用; 6、外币折算业务。 注意:不

5、是说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交易一定是外币交易。,(二)外币交易,(三)记账本位币或功能货币 1、记账本位币 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时所统一采用的作为会计计量 基本尺度的记账货币。 我国使用“记帐本位币”概念 2、功能货币 会计主体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美国使用“功能货币”概念,二、外币交易会计所涉及的会计问题,(一) 外币记账方法 1、外币统账法 是指在发生外币业务时,当即就将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 采用外币统账法对非记账本位币折算成记账本位币,又有两种选择: (1)当日汇率法 特点:A、按当天的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B、除外币兑换业务外,平时不确认汇兑损益。 C、期末确认

6、汇兑损益 (2)近似汇率法 每一笔外币业务均在发生时按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一) 外币记账方法,2、外币分账法 特点: A、在日常核算时按照外币原币记账,不需折算 B、月末将外币金额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 C、月末汇总确认汇兑损益。 我国采用的外币记账方法 1、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外币统账法 2、只有银行等少数金融企业采用外币分账法。,(二)汇兑损益,1、汇兑损益的含义 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由于账务处理时间及其汇率的不同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 2、汇兑损益的分类 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1)按形成情况分 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报表折算汇兑损益 已实现汇兑损益

7、 (2)按在当期是否实现分 未实现汇兑损益,(二)汇兑损益,3、货币性项目、非货币性项目与汇兑损益 1)外币货币性项目与汇兑损益 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 货币性资产 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 外币货币 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借 性项目 货币性负债 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二)汇兑损益,货币性项目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之下,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增或调减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 2)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与汇兑损益 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8、非货币性项目在资产负债日的处理,应根据其采用的计量基础予以分别对待。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不需要调整; 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需要调整;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也需要调整。,(二)外币交易会计的两种观点,1、两种观点概述 第一种观点: 购、销交易,必须在账款结算之日才算完成 见下图 第二种观点: 即“两项交易”的观点 ,把购、销业务和账款结算视为两项独立的交易。 见下图,不单独反映 汇兑损益,一笔交易的 两个阶段,单项交易观,两项 交易观,两项独 立交易,单独反映 汇兑损益,已实现 汇兑损益,未实现 汇兑损益,当期 确认法,递延法,2、按一项交易观点处理外币交易的程序,(1)在购、销阶段按业

9、务发生时日汇率折算的销货收入或购货成本的本国货币等值,只是作为暂记数; (2)对结算日则需对暂记数的调整,经过调整后的销货收入或购货成本,才是最终确定的数额(也就是按结算日汇率折算的了) 。 “一项交易观点”会计处理举例 “一项交易观点”的缺陷 1、不符合确认收入实现的公认会计原则 2、未反映外币交易中的汇率变动风险,例1:我国某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2001年11月10日出口商品一批计5000美元给一家美国公司,货款尚未收到,当天汇率1美元=8。35元人民币。账款系按美元结算,账款结算期为60天。年终(2001年12月31日)汇率为1美元=8.32元人民币;至2002年1月9日账款结算

10、时,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于当日收到货款。,1、2001年11月10日 交易发生日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USD5000) 41,750 贷:销售收入 41750 2、2001年12月31日,按年终汇率调整原先暂记的销售收入 调整额=5000*8.32 41,750 = 150 借:销售收入 150 贷:应收账款美元户 150 3、2002年1月9日 账款结算日 (1)按当日汇率调整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 调整额定= 5000*8.30 41600 = 100元,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 贷:应收账款 100 (2)作收款记录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USD5000) 41500 贷:应

11、收账款美元户(USD5000) 41500,3、按两项交易观点处理外币交易的程序,购、销交易及帐款的结算被认为是两项独立的关联交易。 1、购货、销货交易 应付或应收外币帐款,将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所确认的购货成本或销货收入的功能货币等值则决定于销售成立时日的汇率。 2、帐款结算日 如汇率发生变动,应将其影响确认为汇率变动导致的财务风险,反映在专设的“汇兑损益”科目。 举例见,两项交易观点的会计处理 举例,例2:依例1,采用两项交易观点应作如下处理: 1、2001年11月10日 交易发生日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USD5000) 41,750 贷:销售收入 41,750 2、2001年12月31日

12、,按年终汇率调整应收美元等值,并将调整额确认为“汇兑损益”。 调整额=5000*8.32 41,750 = 150 借:汇兑损益(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50 贷:应收账款美元户 150,3、2002年1月9日 账款结算日 (1)按当日汇率调整应收美元等值,并将调整额确认为“汇兑损益”。 调整额= 5000*8.30 41600 = 100元 借:汇兑损益 100 贷:应收账款 100 (2)作收款记录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USD5000) 41500 贷:应收账款美元户(USD5000) 41500 对两项交易观点的评价 1、两项交易观点在销售成立时就确认销售收入,符合销售收入实现的会计原则。

13、 2、确认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在汇率变动时的财务风险,反映了汇率变动对会计的影响。,4、未实现汇兑损益应否在当期确认的问题,对于未实现汇兑损益与已实现汇兑损益应否加以区分,在西方会计界有争议。 (1)当期确认法与递延法的论争 递延法的论据 观点:反对在当期确认未实现汇兑损益 主要论据:由于汇率变动可能逆转,在这种情况下,在上一会计期末确认的汇兑损益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导致前后两个会计期间报告损益的歪曲。,8.5/1 8.6/1 8.4/1,交易日报表日结算日,这项应收款在结算中最终实现的汇总损失为:,上述这种情形,由于汇率变动在两个会计分期之间的逆转,使2000年度报告收益增加了1,000元最

14、终并未实现,反而使2001年度报告收益多减少了1,000元。,为此,有些会计学者主张,在会计期末按期末汇率调整应收、应付外币帐款的本国货币等值时,不应该确认当期尚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而应该把它递延到下一会计期间的结算日。 会计分录: 1赊销时: 借:应收帐款 贷:销货 2年终调整时: 借:应收帐款 贷:递延汇兑损益 或: 借:递延汇兑损益 贷:应收帐款 3结算日: (1)借:递延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 贷:应收帐款 (2)借:汇兑损益 贷:应收帐款 递延汇兑损益 ,当期确认法的论据,“当期确认法”观点认为: 根据分期确定收益的概念,一笔外币购、销交易的帐款结算日期如果在下一会计期间其汇率变动的会计影

15、响就应该按前、后两个会计期间划分: 见图 这在汇率单向变动的情况下是如此,在汇率变动方向逆转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会计分期并不是按每项交易的日期与帐款结算日期之间的间隔来划分的。 对在相当短的期限(往往不超过3个月)内,汇率走向逆转的可能性和变动幅度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小的。 从总的会计影响看,递延或在当年确认年终未结算交易上的未实现汇兑损益,差别是不大的。,汇率变动对分期确定收益的影响 对前一期间收益确定的影响 对后一期间收益确定的影响,交易日期汇率 财务报告日期汇率 结算日期汇率,(四)我国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19号外币折算对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的规定: 1、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 2、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金额,期末时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 3、按照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