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生活课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25455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生活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生活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生活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生活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生活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生活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经济生活课(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2012年高考政治单元复习,生活与消费知识导图,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消费什么?商品; 用什么消费?货币; 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几个关键词:商品、货币、价格、消费。,完成考点归纳,(一)货币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交换) 2、货币的本质、职能 (需要什么样的货币) 3、纸币本质、发行规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公式、货币贬值率公式、通货膨胀率公式(物价上涨率公式) 4、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P8 5、信用卡优点 6、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 P25 7、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

2、响,高考必背知识,4、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 原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危害:直接引起纸币贬值。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造成社会的经济秩序混乱。 7、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进出口、投资、消费角度。 人民币汇率升高有利于进口商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有利于外出旅游、对外投资,有利于偿还外债等;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引进外资,导致资本大量外流,长期升值有可能导致贸易逆差,冲击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业压力增大,(二)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六个量的关系及计算规律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4.价格

3、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5.稳定物价的措施 政府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实行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保障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规范、整顿市场秩序。 消费者一般来说价格提高消费者会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会增加对其替代品需求;生活必须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对其需求不会有大变化;高档耐用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会暂时不购买。正确消费观,树立节约观念,绿色消费。 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经济发展

4、方式,降低成本; 企业及经营者不得囤积居奇等,树立自身的信誉和形象,遵守职业道德,高考必背知识,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 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调节生产规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5、,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新产品开发。,高考必背知识,(三)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保障民生?(建议:对症下药) 3消费的作用 4、消费结构判断标准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也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B物价变动会影响

6、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也会影响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高考必背知识,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保障民生?(建议:对症下药) 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第二单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第九课),稳定物价。发挥财政的作用(具体表述第八课),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未

7、来收入预期,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第七课促进公平的相关措施) 如坚持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保证两个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通过调整税收(第八课个人所得税)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等。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治理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九课)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十课相关措施),3消费的作用:(29页)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

8、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个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水平。 (3)国家: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调结构、可持续发展) 4、消费结构(19页) 判断标准:消费类型(按消费目的分)恩格尔系数,为什么要稳定物价 怎么稳定物价,1.价格变动的影响 2.宏观调控的原因,1.市场、宏观调控 2.影响价格的因素,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怎么办),为什么要提高消费水平:消费的作

9、用(或加宏观调控的原因),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含义、构成条件 判断商品的方法: 第一,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第二,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第三,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商品的基本属性 是什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是大小的差别。 关系:二者的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者的对立: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二因素。,思考:1.商品生

10、产者重视商品质量的经济生活的依据(重点) 提示:(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生产者从事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营利,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 (3)只有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2不同商品为什么要交换?使用价值不同 不同商品为什么能够进行交换?商品有价值,(根本原因:价值量相同) 3. 假冒伪劣商品有一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假冒伪劣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假冒伪劣产品使用价值不合格,也就是失去了作为商品的属性,是国家打击的对象。,

11、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产生: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物物交换阶段;二是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三是出现了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总之,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货币本身是一种商品,自身有价值。但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第二,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与货币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相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第三,从货币的作用来看,他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并且是固定的,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2、,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又叫购买手段)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在货币产生之前是用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形成交换价值;在货币产生之后,则用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形成价格。 基础 决定 价值 价格 货币表现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等于商品的价值与单位货币价值的比值,即倍数。)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金银首饰不可以充当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A. 贮藏手段:一般说来,此时的货币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条块等)。 B. 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货

13、币可用于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说明:卖者与买者之间已构成债务关系,商品与货币早已脱离关系,这时买着所付的货币已不再是流通手段,而是一种支付手段。) C. 世界货币: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时间内,只有贵金属金银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如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也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正确理解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解析: 1.含义不同: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2.原因不同: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的原因是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能充当流通手段的原因是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所以

14、它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3.执行方式不同: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4.后果、影响不同: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商品价值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商品交换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注意: 第一,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角度上讲的,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既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强调交换的形式,为的

15、是区别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第二,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初期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可以用公式表示为“WW”,货币出现后,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商品流通。用公式“WGW”,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别。具体说: 第一,前者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后者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第二,前者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存在,后者则是在货币产生之后出现的。 第三,前者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满意就可以成交,后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离的。 第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支付手段是随着赊销买卖而出现的,特征是取得商品和给付价值在时

16、间和空间上出现分离。用货币清偿债务、支付税款、租金、工资等都属于支付手段。,判断:以下各题货币分别执行的是什么职能? A.一件衣服标价100元 (价值尺度) B.小王用5元钱买一支钢笔 (流通手段) C.老李家藏有祖传的两块金砖 (贮藏手段) D.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贷款 (世界货币) F.企业财务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 (支付手段) G.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 (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 (略),探究: 1. 如何判断货币在执行哪一种职能? 从是否需要现实的货币来看,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而其他均需要现实的货币。 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还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支付”等词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