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马燕教授)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23920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马燕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马燕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马燕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马燕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马燕教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马燕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与信息化教学马燕教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0 1 4 研 究 生 院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aching,1、信息化 1.1 信息化的概念 1.2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2、信息化教学 2.1 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 2.2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议 2.3 信息化教学设计,1,2,目 录(Table of Contents),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 就是变化本身 The only thing constant is change itself. Heraclitus 500 B.C.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1.1、什么是信息化?,一般性定义: 信息化(in

2、formationization)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三项核心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信息化的概念,200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

3、信息化文件,此文件给出的定义是: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文件中说: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信息化社会与智能社会,Castells (1996) 认为,信息化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信息科技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信息科技促进网络化,并成为一种具有原动力和自我扩展能力的人类活动,它改变了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他指出:网络

4、建构了新的社会形态,网络逻辑及思维的扩散,大大改变了生产过程、经验、权力及文化活动,注: Castells,西班牙人士,1979年在加州柏克利担任教授。大约是1989年的信息化城市,以及“信息社会三部曲”之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千年终结。,信息化社会与智能社会,社会智能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的A3将逐步向社会智能化的I3转变。所谓A3,即三A(A 是自动化英文词Automation 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三个自动化,即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所谓I3,即三I(I 是智能化英文词Intellectualization 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三个智能化,即工厂智能化、办公

5、室智能化和家庭智能化。,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信息化社会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 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已经淡化了国家的界限,世界各国休戚与共。亚洲金融风波就是一个例证,中国加入WTO有喜更有忧。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知识可以创造财富,知识的价值重新得到定位,拥有知识意味着拥有财富。 信息化社会初见端倪以信息产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已经对人类社会发生了重要影响。 多元化社会需要从关注人性开始,价值观、人才观、需求观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信息化社会的特征,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技术: 1. 信息技术(IT)包括微电子、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光电子、

6、卫星通信等。作为六大群体的先导,提供了当代最新知识和技术的基础。 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生产力,投入少,产出多。 信息技术渗透到几乎所有知识经济领域。 它是使得是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2.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核能、地热能、太阳能等。作为替代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的新途径,它提供维持和发展社会生产、生活的能量源泉。,19世纪末汽油机和柴油机发明,交通运输发展,石油需求增长。1974年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比例中占据54。,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5000KW的核电站。迄今为止,世界核电已占世界发电总量的20以上。,1997年10月受控热聚变实验获得了16.1兆瓦的功率

7、输出。估计2030年左右可以进入到商用阶段。,70年代初石油危机以后,煤的洁净燃烧和转化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受到重视。,2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3. 生物技术包括微生物、酶、细胞、基因等。它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和功能,为揭示生命过程的奥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对于人脑和神经系统分子发育和工作机制的深入研究,将逐步揭示脑和认知过程的奥秘,促进认知科学、教育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并可能为人的智力开发和计算机科学带来新突破。,2000年6月26日,各国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2003年4月14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

8、目标全部实现。人类、水稻等一些重要物种的全基因图谱和测序工作将要完成,随着后基因组计划的推进,医药保健和农业产业将导致新的革命。,20世纪基因分离、扩增、重组及体细胞克隆技术等已实现,一些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已探明,细胞膜内外和神经的信息传递的部分机制、微生物和植物光合作用的机制已经有所了解。,信息化社会的特征,4. 新材料技术包括非晶态、多晶薄膜、碳纤维、结构陶瓷、超导体、分离膜等。它是支持和促进高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并为高技术产业的建立提供物资基础。,2000年高性能碳素纤维增强塑料代替建筑材料。预期2030年高温超导材料将运用在电力工业和运输业。2040年热可塑性分子复合体可代替制造汽

9、车和船舶的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将代替金属材料和建筑材料。,纳米技术: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或10埃,相当于十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起来的长度。而纳米技术是研究物质在0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的物质世界的一门高新技术。当物质颗粒小到纳米量级后,这种物质就可被称为纳米材料。,信息化社会的特征,5. 空间技术群体包括空间探测、空间工业、航天运输、空间军事等。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标志,是提供探索地球外的整个宇宙的新起点。 6. 海洋技术群体包括海底采矿、海水淡化、海上城市等。它强化对地球陆地以外开发,提供利用占地球面积71的海面及海底资源的现代化手段。,信息化社会的特征,我们国家所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10、 在人均主要资源占有方面,我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谷物产量相当于美国的26.5%、俄罗斯的54%;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则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10 ,主要金属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在劳动生产率方面。2008年,我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为5855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5.9%,日本的7.7%,俄罗斯 的24.8% 。换句话说就是,在创造财富 能力方面,一个美国人“顶”我们16个人,一个日本人“顶”我们13个,一个俄国人也“顶”我们4个! 在资源特别是能源利用效益方面,我们也存在着惊人的差距。2009年,我国GDP占世界的8.6%,却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

11、油;而同年美国GDP占世界的24.3%,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占15.2%和21.7%;日本GDP占8.7%,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只占3.3%和5.1%。,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国家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国家信息化的要求(教育),关于教育,文件中要求: 推进社会信息化 “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

12、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建立并完善全国教育与科研基础条件网络平台,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共享。”,1.信息污染 主要表现为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干扰、信息无序、信息缺损、信息过时、信息冗余、信息误导、信息泛滥、信息不健康等。信息污染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像环境污染一样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信息犯罪 主要表现为黑客攻击、网上“黄赌毒”、网上诈骗、窃取信息等。 3.信息侵权 主要是指知识产权侵权,还包括侵犯个人隐私权。

13、4.计算机病毒 它是具有破坏性的程序,通过拷贝、网络传输潜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时机成熟时发作。发作时,轻者消耗计算机资源,使效率降低;重者破坏数据、软件系统,有的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或使网络瘫痪。 5.信息侵略 信息强势国家通过信息垄断和大肆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其他国家。,社会信息化带来的问题,三本重要书籍,美国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美国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10把金钥匙) 美国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世界是开放的的公告,全书压缩到最精简的程度,就会成为一句公告:“现在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p6)

14、 现在是“我们所有人学习”(p7) “在21世纪,教育将超越经济,成为融入世界的钥匙卡”(p7) “数千年来一直发挥作用的绝大多数聆听和诵读的技巧似乎已经不再是教育的主要驱动力了。”,世界是开放的10把金钥匙,1 . 电子图书世界中的网络搜索 2 . 数字化学习和混合学习(E-Learning and Blended Learning) 3 .开放源代码和自由软件的可用性 4 . 起杠杆作用的资源和开放式课件 5 . 学习对象库和门户网站 6 . 开放信息社群中学习者的参与 7 . 电子协作与交互 8 . 另类现实学习(Alternative Reality Learning) 9 . 移动学

15、习与泛在学习 10 . 个性化学习网络,2.1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一)教育信息化 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16、,面向2020的教育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教育信息化,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教育信息化,(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