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cisco路由器学习讲义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909890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形象}cisco路由器学习讲义1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企业形象}cisco路由器学习讲义1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企业形象}cisco路由器学习讲义1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企业形象}cisco路由器学习讲义1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企业形象}cisco路由器学习讲义1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形象}cisco路由器学习讲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形象}cisco路由器学习讲义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T A培通用课程之一,CISCO 网络技术,课程内容,网络常见设备及功能 OSI参考模型概述各层的功能 数据封装 TCP/IP参考模型,典型网络模型,LAN 定义,LAN常用设备,LAN的设计目标:,HUB,交换机,路由器,ATM 交换机,集线器,集线器,A,B,C,D,物理层,所有设备在同一冲突域 所有设备在同一广播域 所有设备共享相同的带宽,集线器运行在物理层,集线器:同一个冲突域,接入设备越多冲突机率越大 用CSMA/CD技术,LAN常用设备,LAN的设计目标:,HUB,交换机,路由器,ATM 交换机,交换机,MAC地址表,交换机内部都有一张MAC地址表,每段有自己的冲突域 所有的段都

2、在同一广播域,数据链路层,或,1,2,3,1,2,交换机和桥运行在链路层,交换机,每段有自己的冲突域 广播信息向所有段转发,缓冲区,交换,LAN常用设备,LAN的设计目标:,HUB,交换机,路由器,ATM 交换机,路由器,路由器的作用,路由器的概念和组成,路由器工作流程,IP,ETH,PPP,以太口,串口,IP,ETH,PPP,以太口,串口,协议封装,路由选择 协议转换,路由器,路由器,WAN,传送,拆包,LAN1,LAN2,接收,发送,工作过程,WAN(广域网),WAN: 大范围区域内提供数据通信服务 WAN分类: PSTN ISDN DDN X.25 Frame Relay ATM,Int

3、ernet,WAN常用设备,网络分类(拓扑结构),总线型,星 型,环 型,网 状,带宽和延迟,带宽的定义: 描述网络上数据在一定时刻从一个节点传送到任意节点的信息量 以太网带宽:10M、100M、1000M等; 广域网各类服务带宽 延迟,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 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 电子工业协会(EIA/TIA) 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ET行动委员会(IAB),课程内容,网络常见设备及功能 OSI参考模型概述各层的功能 数据封装 TCP/IP参考模型,OSI 模式概述,应用层 (高),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OSI 模式概述,数

4、据流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应用层 (高),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应用层作用,Telnet HTTP,用户接口,例子,应用层,Telnet HTTP,ASCII EBCDIC JPEG,用户接口,数据表示 加密等特殊处理过程,例子,表示层,应用层,应用层作用,Telnet HTTP,ASCII EBCDIC JPEG,保证不同应用间的数据区分,用户接口,数据表示 加密等特殊处理过程,Operating System/ Application Access Scheduling,例子,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应用层作用,保证不同应用间的数据区分,用户接口,数据表示 加密等特殊处

5、理过程,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例子,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应用层作用,数据流层的作用,EIA/TIA-232V.35,例子,物理层,设备间接收或发送比特流 说明电压、线速和线缆等,802.3 / 802.2 HDLC,EIA/TIA-232V.35,例子,数据流层的作用,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 用MAC地址访问介质 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设备间接收或发送比特流 说明电压、线速和线缆等,数据,源地址,FCS,长度,目标地址,可变长,2,6,6,4,0000.0C xx.xxxx,厂商自己分配,IEEE 分配,MAC子层- 802.3,前导符,Etherne

6、t II 在这里用 “Type”指明上层协议,所以不用 802.2.,MAC 地址,8,# 字节,数据链路层功能(续),802.3 / 802.2 HDLC,EIA/TIA-232V.35,IP IPX,例子,数据流层的作用,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 用MAC地址访问介质 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设备间接收或发送比特流 说明电压、线速和线缆等,提供路由器用来决定路径的逻辑寻址,定义与指定协议相关联的源和目标逻辑地址 定义通过网络的路径 多链路连接,网络层,IP, IPX,数据链路层,物理层,EIA/TIA-232 v.35,Ethernet,帧中继,HDLC,802

7、.2,802.3,网络层功能,数据,源地址,目标地址,IP,头,172.15.1.1,主机号,网络号,逻辑地址,网络层端接设备的数据包,网络层功能(续),网络层功能(续),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10101100,00010000,01111010,11001100,二进制掩码,二进制 地址,172.16.122.204 255.255.0.0,172,16,122,204,255,地址,掩码,255,0,0,网络部分,主机部分,路由表,目标网络,端口,距离,1,2,4,S0,S0,E0,1,0,0,1.0,4.0,1.3,E0,4.3,S0,2

8、.2,E0,2.1,S0,4.1,4.2,1.1,1.2,路由表,目标网络,端口,距离,1,2,4,E0,S0,S0,0,0,1,逻辑地址提供分层结构的网络 需要的配置 利用配置信息来识别到达目标网络的路径,网络层功能(续),路由器:运行在网络层,广播信息控制 多点发送信息控制 路径优化 流量管制 逻辑寻址 提供WAN连接,TCP UDP SPX,802.3 / 802.2 HDLC,EIA/TIA-232V.35,IP IPX,例子,数据流层的作用,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 数据重传前的错误纠正,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 用MAC地址访问介质 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9、,设备间接收或发送比特流 说明电压、线速和线缆等,网络层,提供路由器用来决定路径的逻辑寻址,区分不同的上层应用 建立应用间的端到端连接 定义流量控制 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连接服务,网络层,IPX,IP,传输层,SPX,TCP,UDP,传输层功能,课程内容,网络常见设备及功能 OSI参考模型概述各层的功能 数据封装 TCP/IP参考模型,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络层,上层数据,上层数据,TCP 头,数据,IP 头,数据,LLC 头,0101110101001000010,数据,MAC 头,表示层,应用层,会话层,段,包,比特,帧,PDU,封装数据,上层数据,LLC 头 + IP +

10、 TCP + 上层数据,MAC 头,IP + TCP +上层数据,LLC 头,TCP+上层数据,IP 头,上层数据,TCP 头,0101110101001000010,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络层,表示层,应用层,会话层,解封装数据,课程内容,网络常见设备及功能 OSI参考模型概述各层的功能 数据封装 TCP/IP参考模型,TCP/IP与OSI,物 理 层,数据链路层,传 输 层,网 络 层,应 用 层,TCP/IP的应用层协议,物 理 层,数据链路层,传 输 层,网 络 层,应 用 层,TCP/IP的传输层协议,物 理 层,数据链路层,传 输 层,网 络 层,应 用 层,TCP 数据格

11、式,Source port (16),Destination port (16),Sequence number (32),Headerlength (4),Acknowledgement number (32),Reserved (6),Code bits (6),Window (16),Checksum (16),Urgent (16),Options (0 or 32 if any),Data (varies),20Bytes,Bit 0,Bit 15,Bit 16,Bit 31,端口号,TCP,端口号,FTP,传输层,TELNET,DNS,SNMP,TFTP,SMTP,UDP,应用层,

12、21,23,25,53,69,161,RIP,520,发送 SYN (seq=100 ctl=SYN),接收 SYN,发送 SYN, ACK (seq=300 ack=101 ctl=syn,ack),建立会话 (seq=101 ack=301 ctl=ack),Host A,Host B,接收 SYN,TCP 三次握手,TCP 简单确认,滑动窗口 = 1,发送方,接收方,发送 1,接收 1,接收 ACK 2,发送 ACK 2,发送 2,接收 2,滑动窗口 = 1,发送方,接收方,发送 1,接收 1,接收 ACK 2,发送 ACK 2,发送 2,接收 2,接收 ACK 3,发送 ACK 3,发

13、送 3,接收 3,接收 ACK 4,发送 ACK 4,TCP 简单确认,TCP 窗 口,发送方,接收方,TCP 窗 口,Window size = 3 Send 2,发送方,接收方,Window size = 3 Send 1,Window size = 3 Send 3,Window size = 3 Send 2,TCP 窗 口,发送方,Window size = 3 Send 1,Window size = 3 Send 3,ACK 3 Window size = 2,数据 3 被丢弃,接收方,Window size = 3 Send 2,TCP 窗 口,发送方,Window size

14、= 3 Send 1,Window size = 3 Send 3,ACK 3 Window size = 2,数据 3 被丢弃,Window size = 3 Send 4,Window size = 3 Send 3,接收方,Window size = 3 Send 2,TCP 窗 口,发送方,Window size = 3 Send 1,Window size = 3 Send 3,ACK 3 Window size = 2,数据 3 被丢弃,Window size = 3 Send 4,Window size = 3 Send 3,ACK 5 Window size = 2,接收方,没

15、有顺序号和确认号,UDP 数据格式,Source port (16),Destination port (16),Length (16),Data (if any),1,Bit 0,Bit 15,Bit 16,Bit 31,Checksum (16),8Bytes,TCP/IP网络层协议,物 理 层,数据链路层,传 输 层,网 络 层,应 用 层,IP 数据,Version(4),Destination IP Address (32),Options (0 or 32 if any),Data (varies if any),1,Bit 0,Bit 15,Bit 16,Bit 31,HeaderLength (4),Priority & Type of Service (8),Total Length (16),Identification (16),Flags(3),Fragment offset (13),Time to live (8),Protocol (8),Header checksum (16),Source IP Address (32),20Bytes,决定上层协议,协议域,TransportLayer,InternetLayer,TCP,UDP,Pro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