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概论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89944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管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一章 管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一章 管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一章 管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一章 管理概论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管理概论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管理概论电子教案(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管理概论,第一章 管理概论,1.1 管理、管理学和管理者 1.1.1 管理 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 戴维B赫尔茨 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彼得杜鲁克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所谓协调是指同步化与和谐化。一个组织要有成效,必须使组织当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直到各个人的活动同步化与和谐化,组织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备也同样要同步、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达

2、到组织目标。 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的目的。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管理的内涵如下: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管理是人类的基本社会行为,它渗透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技术、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各种各样资源。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必须从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资、信息等。管理即是对这些资源的组织和协调。 3.管理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4.管理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可以粗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 5.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 6.管理的主体为管理者。虽然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职能要受到诸多问题的影响,但管理者的素质与组织的运行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1.1.2 管理学,1.管理学的涵义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 (1)综合性 (2)科学性 (3)艺术性 (4)应用性,(1)综合性。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指导管理实践活动。而当代的管理活动异常复杂,作为管理者仅掌握单一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对各种管理问题应付自如。 (2)科学性

4、。管理学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但是由于对象复杂多变,许多因素难以量化,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太多且无法预知,至今没有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本身精确化,管理学只不过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3)艺术性。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而有效的管理活动正需要如此。真正掌握了管理学知识的人,应该能够熟练地灵活地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不断创新。这一点管理学同其他学科不同。重要的是培养灵活运用管理知识的技能,这种技能在课堂上是很难培养的,需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去掌握。 (4)应用性。管理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管理活动的实

5、践,管理学是对社会管理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将管理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融合到实践中去,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归纳法 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2)试验法 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经过多次试验,而且总是得到重复相同的结果,那就可以得出结论,这里存在

6、某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性。霍桑研究就是采用试验法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3)演绎法 对于复杂的管理问题,管理学家可以从某种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也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的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建立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或模式),这种模型与被观察的事物并不完全一致,它所反映的是简化了的事实前提推广得来的,这种方法称之为演绎法。例如投入产出模型,企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等。,3.管理者,(1)管理者的涵义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他们都是在组织中工作的。 组织(Organization)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特征: 第一,每一个组织都有一

7、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的。 第二,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 第三,每一个组织都发展出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组织的成员分为两种类型:操作者和管理者。 操作者(Operatives)是这样的组织成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 管理者(Managers)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他们处于操作者之上的组织层次中。管理者也可能担任某些作业职责。 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下级。 管理者典型地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2)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较完整的定义为:管理者就是负责对人力、资金、物资和信息情报进行计划、组织

8、、领导、控制的人员。 从管理组织层次、上下组织关系来分,管理者可以分为高级、中级和基层第一线的管理者。 从管理的各部分专业领域来分,以一个经济组织或企业为例,管理者一般可以分为市场营销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业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其他专业管理者等,有的经济组织或企业还聘请各方面专家作为内部顾问或国际性业务方面的顾问。,管理人员的层次分类:,2)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3)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有效完成。 一个管理者可能会同时承担多个角色 ,同一个管理者会在不同时期也会

9、承担不同的角色。,1)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体绩效。 “挥手”,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不同管理层对上述各技能要求的重要程度是不同,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1.2管理的职能,1.2.1管理的基本职能 本书将管理的基本职能概括为四个: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1.2.

10、2管理的性质二重性属性 管理具有二重性质,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也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因为管理是一切共同活动所要求的,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的要求产生的,是社会协作过程本身的要求。事实上,一切人类的共同活动,管理都是其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共同活动的规模越大,管理就越显得重要。管理的这种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活动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的,是一种客观存在,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无关。,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11、通常也称作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世界在变化,管理的社会属性也有所变化,表现在:(1)经理阶层的产生,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2)中产阶级的产生。他们拥有股票,参与管理;(3)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4)社会公众与消费者对企业的影响和权力日益扩大。这说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已经多元化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的剥削性和独裁性,只不过是它把蛋糕做得更大了。,管理属性的关系图,生产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的一般智能,管理的特殊职能,管理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1.3管理理论的发展,1.3.1 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

12、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2. 国外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3.2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以及查尔斯巴贝奇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英国经济学家,他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人们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取决于国民劳动的熟练程度、技术和能力以及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他指出,劳动所创造价值是劳动者工资和利润的来源,工资越低,利润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越低。斯密还指出,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人们在经

13、济活动中追求个人私利,而这种私利又为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迫使人们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必须顾及他人的利益,以此调节工资、利润和劳动分配关系。这种认为人都要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观点,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斯密的思想,劳动分工是人们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结果,他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进步以及运用劳动所表现出的熟练技巧和能力,是劳动分工的基本依据。,(2)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而且在他管理的工厂中进行了实践。他经过一系列试验,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14、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他的改革试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也有人认为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3)查尔斯巴贝奇利润分配管理思想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是英国的著名数学家。巴贝奇认为,工人与工厂主之间既存在利益冲突,又存在共同的利益,这就需要通过利润的科学分配来调节。他竭力主张建立“利润分配”制度,工人可以按照其承担的工作和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巴贝奇也很重视对生产的研究和改进,主张实行有益的建议制度,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他认为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按照工作性质和工

15、种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从现代企业管理所采用的分配办法看,巴贝奇的理论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2 科学管理思想及其理论,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经典管理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韦伯。他们分别代表着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三大理论学派。这些理论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先驱,对现代管理思想有很大影响,也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四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

16、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3.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工人们头上)。,科学管理原理 工时利用的科学化,劳动方法的标准化。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它的目的就是找出完成工作的最好方式的标准来。泰罗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首创了工时研究和操作方法合理化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使工人采用的工作方法最合理,花费时间最少。,挑选工人,按标准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以代替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法。泰罗认为,应该把工人多年经验所积累的大量传统知识和技艺加以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并归纳成为一种科学方法来对新一代工人进行培养。他还认为,应为工作而挑选合适的工人,并加以正规的培训,使他们学会按规定用最好的方法进行工作。因为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能力,一个人对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是很出色的,但干另一项工作就不一定合适。管理者的责任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