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第十章三大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896579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76 大小:5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第十章三大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十章三大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十章三大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十章三大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十章三大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第十章三大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第十章三大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章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和演变,2,本讲主要内容: 介绍说明三大政策工具的主要内容,它们的长短优劣,发展演变和未来趋势,以及三大政策工具在我国目前的运作状况。,3,一、准备金制度的主要规定 1、准备金制度的含义和特征:决定准备率和货币乘数的关键变量,规范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运作方式,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基础、前提和制约。 它不是在准备金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才形成的,而是商业银行本来就按这个规则行事,准备金制度只是用法律形式规定本来就用的操作方式。,4,美国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特点为: 1)准备金不付息:对超额准备和结算账户付息。 2)准备金构成宽泛: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3)分段计提和起

2、征豁免:存款未达到一定数量时,其准备率为零,超过这个规模才需缴纳准备金。这种规模每年调整,它反映银行系统的发展。,5,1984年的准备金资料,6,2000年的资料,5190万以下的交易账户只要交3%准备金,超过这个规模要交10%的准备金。随后,美联储采取措施降低准备率,1990年十二月以来,对非个人的定期存款的准备率由3%降至零。1992年四月交易账户准备率由12%降至10%。 1994年,400万以下的负债不要交准备金。 美国准备率的降低反映美国商业银行的自律谨慎作风的加强和货币银行制度,7,的完善。 4)对不同银行计提不同的准备金:小银行的准备金比例相对要低。 5)准备金可以追加:货币控制

3、法授权联储委员会在非常时期,为贯彻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对交易账户征收高达4%的补充准备金。 与一般准备金不同,这种补充准备金可以获得利息。此外,该法还授权联储委员会征求国会意见后,对180天的普通债券征收准备金,这种准备金还可以,8,运用于其它负债。 6)准备金可以结转提前:为了满足银行缴纳准备的适当弹性,联储要求银行保持两周准备的平均余额,而不是要求每天有个特定的数量。联储也提供在某种限制中的准备金结转,超过4%的准备和结算账户可以用于满足下一个时期的准备需求; 这个时期4%的准备不足可以用下个时期超额准备来弥补,超过这个结转率的准备不足要征收高于再贴现率2%的罚息。,9,7)按照平均余额计

4、提准备金: 2、准备金制度的长短处:作用速度快,涉及所有有关金融机构,有明确的告示效应。作用效果太强烈,无法灵活经常逆向地调控。,10,3、中国准备金制度的特点: 1)一刀切的准备金率:由40%的高位下跌至13%准备金率加8%备付金率,6%准备金率加57%备付金率,然后两金合一6%,2004宏观调控,又使其回升到8%。 2)准备金构成狭窄:仅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3)没有起征豁免: 4)按存款旬末余额计提: 5)对准备金支付利息:不符合中央银行存款不付利息的国际惯例。,11,4、美中准备金制度计提方式比较: 1998年8月12日美国恢复实行它中止达16年之久的时差准备金制度:,12,13,14

5、,15,问题: 中美准备金制度调控效果的主要不同?,16,5、美中准备金制度调控效果比较: 1)美国准备金制度可以保持整个时期货币流通的稳定,中国的则只能控制旬末一天的货币流通; 2)美国的准备金制度给商业银行筹集准备金的足够时间,中国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时间非常有限; 3)美国可以通过对不同存款准备率的调节,调控不同货币的增长速度;中国准备率的调节将毫无差别地影响所有存,17,款的变动。 美国准备率的调整可以影响某种货币的边际增量,中国的准备率则影响所有货币的总量; 4)美国商业银行尽可能降低准备金,从而相应扩大货币乘数;中国的商业银行愿意保持大量的超额准备,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18

6、,5)美国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也是准备金,这就大大降低它们准备金的实际缴纳比例;我国的准备金比例则高于它的名义比例; 6)美国准备金交纳的结存提前使得商业银行的运作具有相当的弹性;我国准备金不允许留有缺口,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表现出完全的刚性。,19,6、准备金制度的新变化:9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大幅度降低了法定准备率,加拿大(1994)比利时、科威特、挪威、瑞士、英国、墨西哥等都先后实行了零准备率制度。 1)采取零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原因: 准备金无利息,这就实际上是种额外税,商业银行能够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将这个税转嫁给客户,特别小存款和贷款人;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与金

7、融机构相同的服务,却不,20,必交纳准备金; 大银行集团将存款转移到下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逃避交纳准备金; 境内外银行业务融合,致使准备金制度的贯彻和有效运作都变得越来越困难。,21,2)零准备制度的含义和操作:不是不要交纳准备金,也不是每天的准备金都保持为零,而是在保持期结束时,准备金的累积余额为零。 墨西哥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每28天为一个准备金的保持期,在这个保持期的每天,准备金余额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但是,在保存期结束时,每日准备金正余额的加总一定要等于负余额的加总,从而使其在央行存款账户的累积余额为零。,22,在保持期结束时,如果商业银行的累积余额为负,该银行就要按此余额支付惩罚

8、性高利率(2倍于28天国债利率的利息);如果商业银行累积余额为正,则该银行可将此资金投资于市场赚取利息。但是,在保持期中的交易日结束时,只要商业银行的透支额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它就不必负担罚息;超过了这个限度,有关银行要负担的罚息与交易日结束时的透支相同。,23,央行还规定各商业银行日正余额上限与日负余额上限之和相等,这就能实现日正负余额上限的相互抵消,以及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为零。同时,也可避免商业银行在央行账户上累积余额的过多或过少,导致市场利率的过度波动。 3)零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1)货币乘数的波动幅度大:因为准备金率的波动幅度大,决定了货币乘数的弹性也相应较大。而不象在传统的准,

9、24,备金制度中,准备金率的不变决定了货币乘数的上限也基本不变。 (2)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较大。零准备金制度下的商业银行可用资金比传统准备金制度多,货币乘数相应扩大,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收益也可以相应增加。 (3)央行的干预空间相应缩小。因为整个货币供给是央行的基础货币乘上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的扩大决定了满,25,足等量货币需求,只需较少的基础货币,也就是央行的干预程度缩小了。 (4)利率相对稳定。利率的波动往往是由于货币需求的多变,而货币供给难以及时做出调整所造成。在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有较大的弹性范围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可以及时随货币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在央行不轻易干预的情况下,最大限

10、度地实现利率的稳定。 (5)零准备金制度运行稳定。尽管在,26,这种制度中,货币乘数的大起大落决定货币供给量大幅度波动,但是,因为准备金的透支额有限制,货币供给还是有个央行控制的极限位置,所以它的运行是稳定的。 (6)央行能便捷地决定和调控市场利率。如果货币需求没有特殊的变化,央行保持零基础货币供给,则市场均衡利率将为央行存贷款利率平均值,央行只要调控自己的存贷款利率,就,27,能调节市场利率,而不必大动干戈,频繁地买卖炒作国债。,28,问题: 为什么零准备金不会造成商业银行过度扩张贷款规模,形成流动性风险?,29,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可以向央行透支,这就不会发生流动性问题;同时,向央行透支要

11、承担罚息,商业银行为了利润最大化,会自觉避免走到透支这一步。,30,二、再贴现窗口的主要规定和作用机制,31,1、再贴现的一般运作原理:美联储以买卖有价证券的方式,或者抵押贷款的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信用。 它改变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规模,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成本,发挥告示作用,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调节货币供给量。,32,2、再贴现分类: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有四种信用,调节性信用(Adjust ment Credit)、扩展性信用(Extended Credit)、紧急信用(Emergency Credit)季节性信用(Seasonal Credit)。,33,3、调节性信用是短期的和常规性的,其目的首

12、先在于保护商业银行,应付“突然、未能预见的存款外流”。 此信用不能用于其它盈利的目的,大金融机构的贷款期限只是两个营业日,小金融机构的期限则有几天,甚至更长,一般不超过四个星期,展期只有一个晚上。经常的贷款则会受到严格的审查。 这种贷款是再贴现资金的主体部分,在联储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该贷,34,款还会有明显的增加。 该贷款的另一个目的是影响利率水平,其方式上是瞄准联邦基金率,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改变它与联邦基金率之间的关系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35,4、扩展性信用依次用于企业破产、自然灾害和决策失误而造成流动性困难的存款机构;支持管理和融资的改革,以及机构的兼并和正常的关闭;支持发生前

13、述问题并向特殊行业借款的机构。 其方式是与这类行业一起解决这类存款机构的流动性问题;帮助在短期市场利率上升时,资产结构期限偏长而发生流动性困难的储蓄贷款协会和储蓄银行,以及这类机构的失败对存款人造成的损失等一系列问题。,36,5、季节性信用是扩展性信用的一种,主要帮助解决因为季节性压力而陷入困境的小银行。这种贷款受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影响,农业区的该贷款占整个联储的80,申请这项贷款的商业银行要证明在过去的三年中,它的存款和贷款需求有大幅度的季节性波动。而且,此次季节性压力相当严重,持续时间也超过四个星期。 季节性信用只提供给50,000万存款以下的小银行,贷款期限最长可延至九个,37,月。 自1

14、933年以后,美国就几乎没有使用过紧急性信用,该信用主要用于解决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情况。 6、再贴现的资格: 商业银行只有在没有其它资金来源的情况下,才能向贴现窗口贷款; 贷款资金也不能用于盈利的目的,不能利用再贴现利率低于联邦基金率获取利差;只有陷入困境的商业银行才能向美联储申请贷款,但美国商业银行历来有,38,不轻易向联储借款的传统。美联储也明确规定,向贴现窗口借款是种优惠,而不是种权利,所以商业银行不能连续向贴现窗口借款; 再贴现的抵押品通常为联储或可接受的第三方安全地保存。但是对于信用条件较好的借款人则允许他们自己持有抵押品,只要标有适当的记号,然而这种持有只能是短期的。,39,问题:

15、 再贴现的主要局限是什么?,40,7、再贴现的主要局限: 顺经济走势,繁荣时货币供给多,萧条时货币供给少; 告示效应不确定,不能确定其为适应联邦基金率波动的调节,还是代表联储政策意图的变化; 90年代末的贴现率已经失去告示作用; 再贴现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不同经济时期的利率波动无限,而贴现率的调节却要受到很多制约;,41,再贴现只能影响要求贴现的商业银行,却不能影响所有的商业银行; 再贴现率的波动要通过联邦基金率再影响经济运行,作用比较迂回曲折; 会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中央银行卖出国债,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商业银行有可能要求再贴现,从而抵消紧缩性政策的效果。,42,8、改革再贴现率

16、的建议:弗里德曼等主张关闭再贴现窗口,因为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做的更好,更加灵活。 实行惩罚性贴现率,使其固定地高于联邦基金率2个百分点。美国目前的再贴现规模只占其资产总额的0.1%(94porpose and function)。 90年代,它已经成为整个银行系统的安全阀门。因为提高再贴现率,有困难的银行无法还钱;无困难的银行本来就没借。,43,降低再贴现率;无困难银行不能借,有困难银行借了后不能用于放款。再贴现因此不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 2003年1月9日,美联储解除了对再贴现的各种限制,允许有资金需求的商业银行向联储借贷,这是将再贴现演变成在贷款,并实现利率走廊间管理的关键一步。准备金制度和公开市场操作等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再贴现的规模仍没有明显的增长。,44,9、我国的再贴现业务:人民银行从1994年11月正式开办再贴现业务,1997年3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办理再贴现业务。 同时,对上海和深圳地区实行单列的再贴现。 我国再贴现占再贷款的比重甚低,1994年为2,96年末仅为5左右。 1997年为3%, 1998年末为1%。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