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0893687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市 2020 年高三自主检测 历史试题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考生号、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

2、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了A.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B. 儒学主流地位确立C. 官僚政治开始形成D.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中后期,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此时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故D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百家争鸣,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主流地位确立,故B错误;官僚政治开始形成是在战国时期,正式确立是在秦朝,故C错误。2.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废文、景两帝时的“四铢半两”,改行“三铢钱”,并收回封国的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这一做法

3、A.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 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D. 实践“无为而治”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收回封国的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可知,铸币权收归为中央政府,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主要采取“推恩令”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不是通过材料所述的措施,A项错误;材料中将铸币权收归为中央政府,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所述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为中央政府的措施是有为的体现,而不是“无为而治”,D项错误。3.唐代中国的绘画题材仅限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到

4、了宋代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多见于绘画内容。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程朱理学的逐步形成B.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 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D.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贵族阶层逐渐衰落、平民阶层逐渐壮大,因此宋代绘画内容经常出现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故B正确;程朱理学的形成、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和材料信息无关,故AC错误;社会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故D错误。4.甲问:“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乙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

5、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他们探讨的是A. 心外无物B. 知行合一C. 万法唯识D. 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他们探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即心学中的“心外无物”,故A正确;“知行合一”指的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故B不符合材料信息;“万法唯识”是佛家用语,指的是宇宙间的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识”变现出来的,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故D错误。5.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大臣向皇帝

6、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皇帝亲自批阅密折,不 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该制度旨在A. 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B. 打破因循守旧的风气C.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D. 有利于处理紧急军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大臣直接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一方面减少了办事中转环节,表面上看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效率;另一方面密折的内容只有皇帝和上奏的大臣才能知道,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只能忠心于皇帝,实质上加强了皇帝的专制独裁,故选A;奏折制度与打破因循守旧的风气无关,B错误;密折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是表面现象,C错误;因紧急军务上奏只能是呈送奏折的一部分内容,D项说法以偏

7、概全,不全面,排除。6.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该地区A. 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B.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C. 主动融入了世界市场D.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迁至他乡种田的人数减至0,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激增。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数据反映了该地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B正确;数据中没有农业生产商品化的信息,故A错误;从数据中看不出是主动融入还是被动融入,故C 错误;材料数据主要反映了人口迁移,无法体现城市化进程,故D错误。7.甲午战后,日本出版学术著作

8、,向世界呈现日本人眼中的中日战争,证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愿意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其意图是A. 为“三国干涉还辽”正名B. 证明其发动战争的合理性C. 展示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D. 加入八国联军侵华的计划【答案】B【解析】【详解】甲午战后,日本声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愿意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意图是为了寻找其发动战争的借口,即证明其发动战争的合理性,故B正确;材料和“三国干涉还辽”无关,故A错误;甲午战争不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的意图,且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8.一战爆

9、发后,北洋军阀政府“以工代兵”,派出华工参加协约国作战。这反映了A. 中华民族开始了觉醒B. 中国向帝国主义过渡C. 中国承担国际化责任D. 中国争取独立自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后,北洋军阀政府虽然没有派军队,但是派出华工参加协约国作战,这反映出中国承担国际化责任,故C正确;鸦片战争后,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故A错误;中国没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故B错误;国力虚弱,即使派华工出国作战,也不能取得独立自主,故D错误。9.1939年3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提议将5月4日确定为“中国青年节”,得到党中央的批准,随后青救会组织了多场纪念“五四运动”的集会。5月,毛

10、泽东等领导人出席“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这些做法A. 利于争取团结广大进步青年B. 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C. 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D. 实现了党员结构的不断优化【答案】A【解析】【详解】1939年党中央批准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青救会组织了多场纪念“五四运动”的集会,毛泽东等领导人出席“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争取团结广大进步青年一致抗日,故A正确;此时党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农村,故B错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故C错误;这些青年未必都是党员,故D错误。10.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提出了“平等互利、讲求实

11、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2006 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中国东盟论坛相继举办。这表明中国A. 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B. 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不断调整C. 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 始终坚持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中国东盟论坛相继举办”可知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A正确;材料未涉及外交原则的变化,B排除;材料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无关,C排除;仅从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来看,是无法得出中国坚持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D排除。故选A。11.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12、”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如何使我们的有死亡的生命具有不朽价值”的哲学命题。他的哲学探索A. 为科学产生奠定理论基础B. 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C. 批判当时雅典的公民政治D. 使他成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如何使我们的有死亡的生命具有不朽价值”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故B正确;这些哲学探索和科学产生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对雅典公民政治的批判,故C错误;材料只涉及哲学领域,不足以说明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人物,故D错误。12.1910年,英国某作家认为:由于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

13、相互依存,战争行为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即使对于胜利国来说也得不偿失,因为通过战争掠夺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他的观点A. 认为全球化抑制了国家间的冲突B. 被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是错误的C. 符合和平发展是世界潮流的判断D. 忽略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由于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战争行为已经变得无利可图”说明该作家认为全球化抑制了国家间的冲突,故A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证明此观点具有合理性,故B错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故C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能说明该作家忽略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14、衡的影响,故D错误。13.人民委员会确定了在 1115 年内完成电气化计划,与外国资本建立了二十个联合股份公司,采用私人企业以及合作社形式来发展手工业。这反映出当时政府实行A.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新经济政策D. 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与外国资本建立了二十个联合股份公司,采用私人企业以及合作社形式来发展手工业”可知,1921年,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严重困难,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因此材料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15、C项正确;中国三大改造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为公有制,一五计划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信息无关,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将大中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因此不可能出现联合股份制公司,B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是政府用行政命令管理和规划经济的体制,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经济政策,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D项错误。14.下图是修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两处水利工程,它们的共同点是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催生的产物B. 由国家投资和修建的公共工程C. 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建D. 为推动本国工业化建设而兴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工程,是由国家投资和兴建的;苏联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更是由国家投资和兴建的,故B正确;田纳西水利工程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催生的产物,第聂伯河水电站不是,故A错误;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不是,故C错误;第聂伯河水电站是为推动本国工业化建设而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不是,故D错误。15.1947 年7月,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6个欧洲国家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并向美国提出4年内提供224亿美元援助欧洲的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主要是基于A. 两极格局的形成B. 欧洲区域一体化C. 马歇尔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