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的调整与装配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088331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轴器的调整与装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联轴器的调整与装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联轴器的调整与装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联轴器的调整与装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联轴器的调整与装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轴器的调整与装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轴器的调整与装配ppt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联轴器的调整与装配,5.1联轴器的分类与选择 5.1.1联轴器的分类 联轴器是联接两轴或轴和回转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而不脱开的一种装置。此外,联轴器还可能具有补偿两轴位移、缓冲和减振以及安全保护等功能。 按联轴器的性能可分为刚性联轴器和挠性联轴器。刚性联轴器或称固定式联轴器,各种常用联轴器的分类如下: 刚性 套筒联轴器、凸缘联轴器 、 联轴器 夹壳联轴器、紧箍夹壳联轴器等。 联 无弹性元件挠性 齿式联轴器、链条联轴器、滑块 轴 联轴器 联轴器、万向联轴器等。 器 非金属弹性 挠性 元件挠性联轴器 联轴器 金属弹性元件 挠性联轴器,.,5.12 联轴器的选择 联轴器类型

2、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来确定。具体选择时可考虑以下几点: (1)所需传递的转矩大小和性质以及对缓冲和减振方面的要求。 (2)联轴器工作转速高低和引起的离心力大小,对于高速传动轴,应选择平衡度高的联轴器。 (3)两轴相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当安装调整后,难以保持两轴严格精确对中,或工作过程两轴产生较大的附加相对位移时,应选择挠性联轴器。 (4)联轴器的可靠性和工作环境,通常由金属元件制成不需润滑的联轴器比较可靠,需要润滑的联轴器,其性能易受润滑程度的影响,且可能污染环境。 (5)联轴器的制造、安装、维护和成本,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选择装拆方便、维护简单、成本低的联轴器。如刚性联轴器。 5.

3、 2 联轴器调整的原因 可移式联轴器允许两轴的旋转中心线有一定程度的偏移,但不能过大;固定式联轴器所连接的两根轴的旋转中心线应该保持严格的同轴,所以联轴器在安装时必须很精确地找正对中,否则将引起一系列机器设备故障,具体分析如下: 联轴器所连接的两个轴轴线可能出现下列四种情况:,.,1、s1=s3,a1=a3,如图5-1所示。这种情况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平行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中心线又同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这时两半联轴器处于正确的位置。此处s1、s3和 a1 、a3表示在联轴器上方(0)和下方(180)两个位置上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由于两轴的旋转轴线完全重合,如图5-2所示,故在传递扭矩时联轴器

4、与轴之间不会有附加应力产生,如转子的动静平衡符合工艺要求,在传递扭矩过程中转子的振动将符合工作要求,不会由此产生提前停车事故,这也就是联轴器正常工作状态。,.,2、s 1=s3,a1a3,如图5-3所示,这种情况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平行,两轴的中心线不同轴,这时两轴的中心线之间有径向位移(偏心距)e= (a1-a3)/2。如图5-4所示。在扭矩传递过程中,从动轴端的半联轴器将受到一个径向力F,该力的大小随扭矩和两半联轴器的中心距的增大而增大。从动轴转动时在力F将发生振动,振幅的力F成正比,加剧了密封装置的磨损,物料泄露也伴随着严重,迷宫密封使用寿命将会大大降低。此外从动轴形如图5-5所示外

5、伸梁,而发生弯曲,使转子上零件与机壳接触磨擦,造成整机和基础振动,严重时造成非计划停车或损坏事 。,.,3、s 1s3,a1=a3, 如图5-6所示,这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不平行,两轴的中心线相交,其交点正好落在主动轴的半联轴器的中心上,这时两轴线的中心线之间倾斜的角位移(倾斜角)。如图5-7所示。传递扭矩时,从动轴上半联轴器将受到轴向的拉力,此力对从动轴产生一个弯矩M,此弯矩同样可使轴产生振动和弯曲,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4、s 1s3,a1a3,如图5-8所示,这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不平行,两轴的中心线又不落在主动轴的半联轴器的中心点上,这时两轴的中心线之间既有径向位移又有角位移。如

6、图5-9所示,传递扭矩时,从动轴上半联轴器即受径向力又受弯矩M作用,使从动轴振动更加剧烈,对机器的工作影响更大。,.,上述四种情况,只有第一种是理想状态,在安装和修理机器时几乎不可能出现,而后三种情况都将影响轴、轴承和轴上其他零件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可能引起机器或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对联轴器调整,使之达到第一种状态,才符合机器安全、正常工作的要求。 5. 3 联轴器找正时的测量方法 联轴器在找正时主要测量其径向位移(或径向间隙)和角位移(或轴向间隙)。 根据测量所用的工具不同,其测量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利用直尺及塞尺测量联轴器的径向位移和利用平面规及楔形间隙规测量联轴器图1-10 用直尺及塞

7、尺测量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的角位移,测量方法如图5-10和图5-11所示。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精度不高,一般只能应用于不需要精确找正中心的粗糙的低速机器。 2、利用中心卡及塞尺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 一般找正测量用的中心卡的结构如图5-12所示。利用中心卡及塞尺可以同时联轴器的,.,径向间隙a和轴向间隙s。这种找正测量方法操作方便、精度高,故应用极广。 3、利用中心卡及千分表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此法和上述方法基本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将测点螺钉换上两个千分表而已,如图5-13所示。因为用了精度较高的千分表来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故此法的精度最高,它适用于需要精确找正中

8、心的精密机器和高速机器。,图5-12 用中心卡和塞尺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 1中心卡;2测点螺钉;3锁帽;4钢带套箍;5角钢;6夹紧螺栓;7联轴器,图5-13 用中心卡和千分表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 1联轴器;2中心卡;3千分表,.,利用中心卡及塞尺或千分表来联轴器调整的方法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时,常用一点法来进行测量。所谓一点法是指在测量一个位置上的径向间隙时,同时又测量同一位置上的轴向间隙。测量时,先装好中心卡,具体事项如下: 1)确定基准(一般以从动轴为基准),如图5-14所示,在基准上合适的位置将磁力表座及表架固定,在被测轴的半联轴器上固定中心卡; 2)校验百

9、分表本身是否存在误差,若有误差,更换表或用计算法消除; 3)将百分表固定在表架上,检查是否灵活好用; 4)将百分表测量头与中心卡接触,且使百分表(量程为03mm)小刻度盘指针指在12mm范围内(如图5-15),以防在测量时百分表测量头出现悬空现象,而使测量数字不准; 5)拧紧地脚螺栓,以防测量误差出现,,.,6)旋转百分表外刻度盘,使大指针对准0刻度(如图5-15),在将从动轴旋转一周,观察大指针是否仍指在0刻度,如不在0刻度,说明地脚螺栓有松动,继续拧紧地脚螺栓,直至旋转一周后大指针仍指在0刻度为止。 7)将联轴器的圆周等分为四份,垂直方向标注0和180水平方向标注90和270,如图5-16

10、所示,径向百分表在0、90、180、270的读数分别用a1、a2、a3、a4表示,联轴器端面百分表的读数分别用s1、s2、s3、s4,并作好记录。(注:以上八个数字有正负之分)在偏移不大的情况下,最后所测得的数据应该符合下列条件:a1+a3=a2+a4 ;s1+s3=s2+s4 5. 4 联轴器找正时的计算和调整,90,所谓联轴器调整就是使径向间隙、轴向间隙及不轴度达到机器工作要求,其方法很多,但准确迅速方法就是计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如图5-17所示,先将中心卡将百分表测量头的回转直径测量出来,再将半联轴器到支脚1和支脚2的距离、L测量出来,并做记录。 现在以既有径向位移又有角位移一种偏移情

11、况为例,介绍形如图5-17情况的联轴器找正时的计算及调整方法。,.,.,如图5-17所示,为从动轴,为主动轴。根据找正测量结果可知,这时的s1s3 、a1a3 ,即两半联轴器是处于既有径向位移又有角位移一种偏移情况。 第一个步骤:先使两半联轴器平行。 由图5-17可知,为了要使两半联轴器平行,必须在主动机的支脚2下加上厚度为x (mm)的垫片才能达到。此处x的数值可利用图上画有阴影线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算出: x/ L=b/D x= Lb/D (1-1) 式中:b在0与180两个位置上测得的轴向间隙的差值(b= s1s3 ),mm ; D联轴器的计算半径(应考虑到中心卡测量出大于联轴器直

12、径的部分),mm ; L主动机纵向两支脚间的距离,mm。 由于支脚2垫高了,而支脚1底下没有加垫,因此轴将会以支脚1为支点发生很小的转动,这时两半联轴器的端面虽然平行了,但是主动机上的半联轴器的中心却下降了y(mm),如图5-18所示。此处y的数值同样可以利用图上画有阴影线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算出: y/= x/ L y=x/ L=(Lb/D)/ L=b/D (1-2) 式中 支脚1到半联轴器测量平面之间的距离,mm。,.,第二步骤:再使两半联轴器同轴 由于a1a3 ,即两半联轴器不同轴,其原有径向位移量(偏心距)为e=(a1a3)/2,再加上第一步找正时又使联轴器中心的径向位移量增加了

13、y(mm)。所以,为了要使两半联轴器同轴,必须在主动机的支脚1和2下同时加上厚度为(y+e)mm的垫片。 由此可见,为了要使主动轴上的半联轴器和从动轴上的半联轴器轴线完全同轴,则必须在主动机的支脚1底下加上厚度为(y+e)mm的垫片,而在支脚2底下加上厚度为(x+y+e)mm的垫片,如图5-19所示。 联轴器在各种偏移情况下找正时,在主动机的支脚下应加上或应减去的垫片厚度的计算公式见表5-1 主动机一般有四个支脚,故在加垫片时,主动机两个前支脚下应加同样厚度的垫片,而两个后支脚下也要加同样厚度的垫片。 在水平方向,同样可以用上计算公式计算出支脚、支脚前后移动的量,此处不再详述。 全部径向间隙和

14、轴向间隙调整好后,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1=a2=a3=a4 , s1=s2=s3=s4 这表明主动机轴和从动机轴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e是(a1-a2)/2的绝对值;s是(s1-s2)的绝对值) 联轴器找正计算实例: 如图5-20所示,主动机纵向两支脚之间的距离L=2400 mm,支脚1到联轴器测量平面的距离=400 mm ,联轴器的计算直径D=400 mm,找正时所测得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数值如图1-20所示,试求支脚1和2底下应加或应减的垫片厚度。 由图5-20可知,联轴器在0与180两个位置上的轴向间隙s1s3,径向间隙a1a3,这表明两半联轴器既有径向位移又有角位移。 第一个

15、步骤:先使两半联轴器平行,表5-1 联轴器调整时垫片应加应减的厚度的计算公式表,.,由于s1s3,b= s1s3=0.42-0.10=0.32 mm。所以,为了要使两半联轴器平行必须从主动机的支脚2下加上厚度为x mm的垫片,x值可由下式计算: x= Lb/D=0.322400400=1.92 mm,但是,这时主动机轴上的半联轴器中心却被降低了y mm,y值可由下式计算: y=b/D=4000.32400=0.32 mm 第二个步骤:再使两半联轴器同轴 由于径向间隙a1、a3,故原有的径向位移量(偏心距)为e=( a3 a1 )/2=( 0.44 0.06)/2=0.19 mm。所以,为了要使

16、两半联轴器同轴,必须在支脚1和2下加上厚度为(ye)=0.32-0.19)=0.13 mm的垫片。 由此可见,为了要使两半联轴器轴线完全同轴,则必须在主动机的支脚1下加上厚度为(ye)=0.13 mm的垫片,在支脚2下加上厚度为 (x +ye)=(1.92+0.32-0.19)=2.22mm的垫片。,.,垂直方向调整完毕后,调整水平方向的偏差。以同样方法计算主动机在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然后,用手锤敲击的方法或者用千斤顶推的方法来进行调正。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千分表的直接读数进行计算,方法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此处不详,具体关系式如下: 有图5-21中几何关系可得: e=(a1a3)/2 mm (1) s= s1s3 mm (2) y1=e+s/D mm (3) y 2=e+Ls/D mm (4),式中:e两半联轴器中心距,mm y1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