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禄劝县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题及答案解析1

上传人:sh****na 文档编号:140882300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禄劝县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题及答案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昆明市禄劝县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题及答案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昆明市禄劝县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题及答案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昆明市禄劝县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题及答案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昆明市禄劝县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题及答案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禄劝县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题及答案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禄劝县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题及答案解析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云众教育祝大家学习愉快) 1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称为()。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经验课程 2()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实践过程 3()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A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4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5某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 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2、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 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A学科 B文化 C目标 D体验 7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9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面向全体学生 10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3、()。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1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12“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3李琳花了十分钟就把静夜思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 5 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 D机械识记 14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15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

4、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型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16“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7 为了解决名词、 术语脱离事物, 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 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蒽贯彻 ()。 环城西路 21 号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8由卢扎诺夫创立的()注重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识功能统一,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有效的更多的信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B发现法 C探究法 D暗示教学法 19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期有一个

5、明显的、暂时的停顿现象,心理学上称为()。 A低谷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20教学工作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课堂教学 D现场教学 二、判断题 1先行组织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能清 晰地与认知结构原有的现象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是中国进入 21 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 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启发性原则,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4目前,教育理

6、论界主张“你一我”对话型师生关系,认为教师就是学习共同体的一个成员,教师的角色是“平等的首 席者”。()以上信息由云众教育提供,添加微信号 13629477159 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5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道德领域”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 2简述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4简述教师应如何形成和维护自己的威信。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刚刚泛读完课文,我发现后排的女生尹洋在偷偷地写什么。我不动声色走过去,原来是一张小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 赫然写着班上一个男生的名

7、字,还有几句稚气的话我忍不住笑了,这些中学生,真是人小鬼大!我这一笑不打紧, 全班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激起来了,特别是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着:“老师,念出来!”我瞟了一眼尹洋。这是一个很 秀丽可人的女孩,学习成绩也不错的。只见她埋着头,脸涨得通红,多半已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难堪了。我转过头来 望着全班同学,他们都安静下来齐刷刷地望着,十四五岁,真是好奇的年龄,尤其是传纸条这样敏感的话题。“其实是 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轰的一片笑声! 当然学生也不怎么相信的,但谁都没有再追问。 这堂课很顺利地上完了,只有尹洋显得不太专心,先是不停的摆弄那支刚刚用来写纸条的钢笔,后来又

8、在写写划划, 但我没有打扰她。下课后,尹洋追了出来,塞给我一个小纸条,什么也没说就跑开了。展开纸条后,几行端端正正的 字出现在眼前“黄老师:你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你对我的希望:听毛主席的话,做一 个好学生!学生:尹洋。” 这是一则什么案例?师生关系有哪些表现形式?师生关系有哪些类型。教师如何改善师生 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 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 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

9、绩明显下降。 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该题考查经验课程的概念。 2A【解析】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 心内容。 3【答案】D。解析:教育法的总纲规定:199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规范我国教育 工作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的“母法”。教育法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 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故选 D。 4【答案】A。解析: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10、和义 务。对中小学生来说,受教育权是其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常见的学生受教育权包括:(1)学 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 (2)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3)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 (4)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 (5)学生在升学、 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故选 A。 5D【解析】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研究,这种活动应该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6D【解析】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它强调的是人的体验。 7【答案】D。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意思是人的个性、品行如同自己的面貌一样,各有不同,就是说人与人 之间的个性不同。存在着差异性。 8【答案】A。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

11、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 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征。 9B【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 特征。 10C【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教育学最重要、最直接的贡献是他们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 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11【答案】D。解析: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2【答案】A。解析:胆汁质的气质类型表现: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 情用事

12、、好冲动。故选 A。 13B【解析】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 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记忆术指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4C【解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批判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 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 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验传递中产生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 行为规范中行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

13、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和 协调性不断增强。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 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依赖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15【答案】B。解析:冲动型问题行为,体现在突然间,比如突然暴怒打人。扰乱型问题,体现在主观意识或者主观 欲望,比如有意识的不听课、发出噪音等。多动型问题行为,体现在行为多样,难以安静,比如,一会翻书,一会说 话,一会玩。自律障碍行为,体现在明知道不对,但仍然忍不住去做,比如逃课、上网。本题中的行为属于扰乱型问 题行为。 16【答案】B。解析:“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引申义为通

14、过局部了解全部,属于知觉的整体性。 17B【解析】由教育学中教学原则中直观性与发展理论思维结合原则可知。 18D【解析】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其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 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 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接受信息。 19【答案】B。解析:“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 者下降的现象。中间的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20【答案】C。 二、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解析: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

15、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纲要是 21 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答案】。解析: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4【答案】。 5【答案】。解析: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四、简答题 1学生之所以是发展中的人,主要原因在于: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是这种能力只限于对当前的具体情境或熟 悉的经验。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具体性。这是指这一阶段儿童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经验。如果只用言语叙述问题,则儿童推理就感到 困难。 (2)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一阶段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可逆性。 (3)去自我中心。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去看问题,意识到别人与他不同的观念和解答,能够接 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 3【参考答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