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培训讲义知识分享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0874494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讯员培训讲义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通讯员培训讲义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通讯员培训讲义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通讯员培训讲义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通讯员培训讲义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讯员培训讲义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讯员培训讲义知识分享(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下半年宣传报道工作暨通讯员培训会议,一、广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为听而写 广播新闻,顾名思义,是用电台广播这一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新闻作品。“为听而写”,就是要使所写的新闻作品让人想听、听清、听懂。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报纸新闻传播相比,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一)广播新闻的优劣势 1、广播新闻的优势 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是“先声夺人”,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件。报纸有出版周期,电视新闻的制作有一个特定的环节,广播新闻可以直接向听众播放电话录音。广播新闻的另一大优势是“真实感人”。声音符号的传真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准确性;而声音符号的情感性,又强化了新闻的感染力。听众面广,是广播新闻的又

2、一优势。听广播非常方便,在电波覆盖范围之内,只要听力正常,人人都能听到广播。,(二)广播新闻写作的特殊性 广播新闻写作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广播有限的时间中,组织和安排新闻信息的顺序,使听众能听清、听懂。广播新闻写作的最基本规律是“为听而写”。只有写作者自己读起来顺口入耳,才可能是成功的作品。如果不是“为听而写”,再好的新闻稿也不会是好的广播新闻作品。,广播新闻写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写作成果的接收方式中。广播新闻写作是“为听而写”,这就决定了广播新闻写作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新闻写作。它运用的是一种独特的声音思维方式。既然用笔写下来的每个字,都是要被读出来传入听众的耳朵里去的,那么,写作中运用的就

3、应该是声音符号而不是文字符号。,(三)广播新闻的信息冗余度控制 实验表明,视觉信息的残留率为70%80%,听觉信息的残留率只有30%40%。声音稍纵即逝,所以广播新闻必须保持一定的信息冗余度。 信息冗余度,指不携带信息的符号量与总符号量的比率。全部是信息,冗余度为零,但信息接受者根本无法译码。所以,不携带信息的符号对理解主要信息是必要的。为了让听众一听就懂,听后留下深刻印象,广播新闻的冗余度应高于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广播新闻稿也要留有适当的冗余度。广播新闻如同日常对话,不是电报,更不是词典,犯不着“惜墨如金”。但是冗余度过高会使信息量过小。冗余度的控制包含两个相对的方面,提供必要冗余和剔除绝

4、对冗余。绝对冗余是那些不仅不携带信息,还干扰信息的语言。冗余度不是套话、空话,更不是毫无价值的废话。那些陈词滥调,是绝对的“冗余”,是广播新闻写作的大忌,看似体现了形势,有“思想性”,实质上干扰了宣传报道的思想,传播效果适得其反。,必要冗余是本身不携带信息,但却是理解主要信息不可或缺的语言材料。广播新闻中的必要冗余有两种。一是在新闻中交代背景,加以解释,为听众提供理解新闻事实所必需的有关材料。比如,对关键性的地名、人名作解释,可以使听众加深印象。更可取的方式是在人名出现之前,先交代人物背景,如职务、单位等。辅助材料是丰富新闻内涵、提高报道品位、增强传播魅力的关键。,二是适当地重复叙述。广播新闻

5、中的某些内容,特别是人名、地名、单位名,要反复叙述。新闻的主要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新闻中应反复出现。少用代词,改成重复几遍名词,看上去啰唆,听上去却要比“简洁”的文章效果好得多。否则,没有从头收听的听众就会搞不清 “他”、“该厂”等词指代的内容。 广播新闻的冗余度不等于要事事解释,词词重复。冗余要有限度,否则也就成了绝对冗余了。控制好冗余度,要当繁则繁,当简则简,以大多数听众能听明白、理解准确为准。,二、广播新闻语言 广播新闻语言,指新闻写作者文字稿中的叙述语言。 (一)广播新闻的语体 语体可分为两大类:谈话体和文书体。谈话体适用于日常交际,说话的准备时间比较短,话语较随便,结构较松散。文

6、书体用于正式场合,无论是遣词、造句、修辞和结构,都要比谈话体严格。,广播新闻是一种谈话体。广播新闻应写得亲切自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决不能把报刊上的新闻原封不动地搬到广播中来。比方说,报纸新闻中适当运用文言,可以增强表达力。广播新闻如果文绉绉的,听众就没法理解。广播新闻必须经过加工,必须符合口语的表达规律,不拿腔拿调,力戒半文不白。,广播新闻是谈话体,并不意味着它与平常说话没有两样。广播口语是大众传播,影响面宽,必须用规范化的语言传播信息,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三方面,都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它讲究谈话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话题都经过精心的准备,不能随意(扯东扯西)。广播新闻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口语,

7、不是自然形态的口头语言,是一种加工过了的新闻口语,要符合新闻语言的要求,如准确、具体、简洁、生动、鲜明等。在追求广播“口语化”的同时,决不能忘记“规范化”的要求。,在新词语的使用上,广播应积极一些,不必像报纸、公文那么慎重,只要不是粗俗的、有悖社会伦理公德的语言,就可以大胆使用。广播媒介使用口语传播,应是新的语言现象反映最敏感的媒介。语言的规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许多新词语正是被广播普遍采用,才家喻户晓,成为新的语言规范。,广播口语的规范化,还要恰当处理方言词与普通话标准语汇的关系。老舍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我们应该让语言规范化,少用方言土语。只要这句土话的确是普通话里

8、没有的,又有表现力的,可以用一些,不一定完全不用。如果把生活了解得透彻一点,就用普通话写,也一样有表现力。反之,就是专门用土话,也不一定使文章别具风格。”,(二)广播新闻语言遵循的原则一一口语化和通俗化 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化,是广播新闻写作的核心课题。“为听而写”,就是要用大多数听众能一听就懂的语汇、句式表达,用清晰、悦耳动听的声音表达,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理解准确,印象深刻。口语化和通俗化,就是一个把“为听而写”落到实处的问题。口语化和通俗化,并不是把日常口语搬到广播里来,而是要加工提炼,使之符合广播新闻的语体规范。,1、语音的响亮优美 广播新闻口语化要求新

9、闻稿念起来声调响亮,音韵和谐优美。声调是否响亮,取决于韵母。汉语中韵母分为“四呼”:开口呼,指韵母是a、o、e或以a、o、e为韵头的韵母;齐齿呼,指韵母是i或以i为韵头的韵母;合口呼,指韵母是u或以u为韵头的韵母;撮口呼,指韵母是或以心为韵头的韵母。开口呼的字,发音时口张得较大,声音就响亮;非开口呼的字,字音相对要弱一点。在广播新闻写作中,应尽可能使用开口呼的词。“部署”、“机器”在写作时可分别改为“安排”、“设备”等词。,古汉语是“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字以外的叫仄声字。平声字和仄声字的音高、长短是有区别的。相比之下,平声字可以拉长读,余音绵延,更容易听清楚;仄声字比较短促,没有余音,不够响亮

10、。语音平仄协调,声音有起伏感,听起来才和谐。平仄搭配,要多用平声字,读起来响亮;配上仄声字,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汉语的音乐感很强,广播新闻写作者若将平声字和仄声字恰当搭配,有助于提高可听性。,语音要优美,还必须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的协调。单音词念起来不上口,听起来也没有双音节的词语清楚。广播新闻写作应多用双音词,不用或少用单音词。下面是部分单音词与双音词的对照表: 已已经现现在并并且较比较仍仍然 或或者虽虽然易容易将即将时的时候 可可以能能够因因为愿愿意即也就是 应应该如例如但但是曾曾经,广播新闻写作要注意语音的响亮和谐,但不可能在写作的时候,每句话都仔细推敲。不仅是因为做不到,而且没这个

11、必要。那样,广播新闻就“快”不起来了。广播新闻写作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兼顾声音的要求。不能过于强求,更不能为了“听起来很美”,以词害意。,2、句式简短 广播新闻要做到口语化,句子就要短。句子短,是汉语的特点。短句子节奏舒缓,简洁有力,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长句子容量大,结构复杂,但容易出现成分不全、语序不当等语病,既不利于朗读者断句和换气,也不利于听众理解和记忆。例如句子“中美双方同意尽快恢复关于中国在今年年底以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谈判。”如果改成短句子“中美双方同意尽快恢复谈判,争取在今年年底以前达成协议,让中国能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既好播又好听、好记。,广播新闻写作要多用短

12、句,就要少用修饰语。单句的定语、状语等附加成分一多,句子就容易长,句子的主要意思就会被附加成分淹没。较容易构成长句子的是复合句,在广播新闻中,应尽量少用复合句。 除了尽量不用复合句之外,也要尽量不用倒装句式。倒装句是西方语言和文言文的句式,汉语的白话文是没有倒装句的。倒装句会使听众先是莫名其妙,后来内容听明白了,前面的又记不起来了。最好是顺着来。,三、广播新闻写作中词语的选用 (一)选词是为了便于理解 要使广播新闻口语化,写作者最重要的事,是要在遣词造句上努力。使广播稿便于理解,一听就懂,是广播新闻写作选词的标准。,1、区分同音词 广播新闻写作中,尤其要注意音同字不同或音近字不同的词语。如走进

13、和走近,全部和全不,切记 和切忌,食油和石油,致癌和治癌,向前看和向钱看,设施卫生和涉世未深等。一方面,播音员要通过增加时值、音量和改变重音位置等方法区别;另一方面,写作者对这些不容易听清楚的或者可能引起歧义的字词,要适当调换成便于理解的字词。比如,把全部换成全都,全不换成全没有;走近改成 走到附近;致癌改成诱发癌症,治癌改成治疗癌症。,2、简称和缩略语的使用广播新闻写作中,要尽量使用全称,少用或不用简称。多数简称有一定使用范围,不是谁都能听得懂。广播新闻中随意使用简称是很不严肃的,除非是故意让人听不懂。更不能生造简称,滥用简称。广播新闻中并不是没有这样的现象,比如把打击非法出版物简称为打非,

14、交通法规简称为交规等。汉语中还有一些用数字概括的缩略语,如五讲四美、 三陪等,广播新闻也应少用。广播新闻写作者耐心地多写几个字,可以减少听众收听时的麻烦。,3、文言词的使用 在书面语与文言文中,单音词比较多;在口语和白话文中,多用双音词。把单音词改成双音词,其实就是把文言词改成口语词。如故 改成所以,若改成假如,乃改成是,亦 改成也,于改成在。原则上,所有的文言词,不论是单音词还是双音词,都要改用口语词。如首途改成 出发,与会者改成到会人员,由是观之改成 从此可见等。有的词虽不是文言词,却是书面语,也要改。如上述改成上面这些,该市改成这个市,据悉改成据了解,竣工改成完工,日益改成越来越,尚属首

15、次改成还是第一次,为宜改成比较合适等。,(二)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广播新闻语言要多用实词,少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像不但、而且、之所以等关联词语,口语中很少使用,广播新闻中用了,只会使句子结构复杂,书卷气过重,缺乏生活气息,听众听起来也不顺耳。,1、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语言要有动感、立体感,主要不是依靠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成分,而是靠用好动词。动词是一个句子里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动词用好了,往往能使一句话活起来,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近年来,集中经营某一商品的街道或地段被时髦地抹上“专业街”的称誉。 这句话里的抹字,就明确地告诉听众,专业街并不是货真价实的,而是被人粉饰的。听众无法听到专业街上的引

16、号,动词抹就起到了这个作用。,汉语中的形容词,有时也能起到类似于动词的作用。如: 谁想到不久矿党委办公室一个电话打到学校,调我到党委宣传科。我当时没沾一滴酒,可着实有点晕,我连个团员都不是,上哪家子党委。这句话里的晕贴切地描绘出一位常常陶醉于酒精的年轻人,因酒量超常被调到党委宣传科时大出意料的情景。以上两个例子充分说明,广播新闻语言的辞藻不必华丽,但需巧妙。,在动词、形容词之外,名词的使用也很重要。名词关系到对事物的叙述是否准确,也关系到词语搭配问题。请看下面两个例子:走进寺里(指悬空寺笔者注),可以看见楼阁上下重叠,殿宇左右参差。握惯绘图笔的手操起了狼毫,一手正楷字写得极有功力。在第一个例句中,楼阁配上下重叠,殿字配 左右参差,都很得当。第二个例句中,在可用毛笔的地方用了狼毫一词,是为了和绘图笔对应,同时又不显得重复。广播新闻中,代词的使用受到限制,经常要重复使用某些名词。在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把名词稍加变化,会使新闻语言的动感更强。,2、数词的使用 广播新闻中,数词的使用也有讲究。数字对很多问题都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广播的听众无暇思索,所以,新闻写作者应替他们想好,将一些重要的数字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