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鱼池的环境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872638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鱼池的环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三章鱼池的环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三章鱼池的环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三章鱼池的环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三章鱼池的环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鱼池的环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鱼池的环境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鱼池的环境条件及其控制,一、 池水的物理性,池水的物理性中 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水温。 其次是透明和池水的运动。,一)水温,温度是鱼类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它不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而且还影响到其他环境条件再间接地对鱼类发生影响,差不多所有的环境条件都受到温度的制约。因此,在鱼池环境条件中,温度是要首先加以考虑的。,1、鱼池水温变化的特点,鱼池水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季节和昼夜的差异。 鱼池水温和气温变化不尽相同,鱼池水温变化的幅度比气温小得多。一日间,下午23时水温最高,比气温、地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要晚一些。早上日出前水温最低。 水温年变化幅度也比气温小。不过池塘水体小,

2、常常和气温相差不大,而水体大的湖泊、水库的水温,比气温的变化幅度小得多。 上下变化:表层(80-100公分)气温影响大(昼夜);底层地温影响大(季节)。,温越层,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还会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鱼的代谢加强摄食增加,生长也加快。 温度对于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可分为基本停止生长12 以下 、缓慢生长12-22和快速生长22-30三个不同温度限,,不能生存0-7 以下 基本停止生长12 以下 缓慢生长12-22 快速生长22-30 缓慢生长30-35 不能生存35以上,

3、3、池水温度的控制,对于水体较小的池塘,水温的调节和控制只能局部办到。主要的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节水深 二、遮阳植物 三、换水,二)透明度,透明度表示光透入水中的程度 通常用透明度盘来测量,用厘米来表示。池水透明度的大小,主要随水的浑浊度而改变,造成池水浑浊,主要是池水中有浮游生物和各种微细悬浮物质,池塘底质情况也影响透明度,此外风、降雨、径流入池等因子也会影响到池水的透明度。,鱼池透明度一般2040cm 杂食性鱼类(如鲤鱼等): 15-25cm 草食性和部分肉食性鱼类: 30-40cm 部分肉食性鱼类(包括一些名贵鱼类) 30-50cm,三)池水的运动,池水有运动现象,即使静水池塘也有

4、。 池水运动的形式有波浪、混合、对流等,不过池塘池水运动小,湖泊、水库运动大,这与风的作用面积大小有关。 对流-,二、 池水的化学性,池水中含有各种化物物质,主要有溶解气体、溶解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等,它们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有着密切关系。,一)溶解气体,池水中溶解的气体,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氧,其他还有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等。,1、溶解氧,池水中的溶氧,是鱼池生态最重要的水质指标,是鱼类呼吸所必需,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同时溶氧的变化,对池中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机质的分解影响很大,还影响到鱼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及能量传递。,1)池中氧的来源与消耗,池水中氧气的来源 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

5、合作用。 80以上 % 空气溶解。 20以下 % 换水。 10以下 %,池中氧消耗 有机物分解。40左右% 水中其他生物的呼吸作用 。 40左右%。 鱼类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20左右%,2)池中氧变化的规律,昼夜变化 垂直变化 水平变化,3)氧对养殖鱼类的影响,生存:05- 3L以上 生长:最佳5-7L 窒息点:鱼类在水中忍受溶氧的最低限度 鲫鱼: 05L 鲤鱼:1 L 鳜鱼等:3 L 家鱼:2-3 L,4)鱼池溶氧的控制,首先在修鱼池时不能过小,鱼池受风面扩大。 二是池中和池旁不应有阻挡通风和遮蔽阳光的高等水生植物和高大的树木等,使鱼池有交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三是鱼池也不能过深,防止下层缺

6、氧,对于老鱼池应有计划地清除淤泥。 四是施肥投喂要合理。不使池水被古的有机质晤谈,以致在天热时造成缺氧和泛塘。 五是当池水含氧过低时,及时加注新鲜水,或是开动增氧机等改善溶氧条件。,2、二氧化碳,天然水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产生。水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主要是水生植物营光合作用时被吸收利用。 硫化氢 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嫌气细菌分解而产生,或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于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作用 ,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然后产生硫化氢。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是与血红素中的铁化合,使血红素量减少致死。另外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对其他水生生物毒害也很大。鱼池

7、池水中的硫化物,不应超过0.2毫克/升。 防止硫化氢产生的根本办法,是提高水中氧的含量,尽量避免底层水缺氧。,3、硫化氢和氨,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嫌气细菌分解而产生,或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于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作用 ,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然后产生硫化氢。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是与血红素中的铁化合,使血红素量减少致死。另外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对其他水生生物毒害也很大。鱼池池水中的硫化物,不应超过0.2毫克/升。 防止硫化氢产生的根本办法,是提高水中氧的含量,尽量避免底层水缺氧。 氨:水中通常是由于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 ,或由氮化物被反消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产

8、物,一般以氨的状态排除,谈水鱼类也如此。,二)溶解盐类,碳酸盐类和钙、镁淡水中溶解最多的盐类是碳酸类,主要是钙和镁的碳酸盐类。 无机氮化合物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池水中无机氮以三种形式存在,即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它们均能被藻类吸收,为有效态氮。 硝酸盐 铁化合无和硅酸盐 硅酸盐、硅和氮、磷是水生植物的三大营养元素。,三)溶解有机物,鱼池有机质的来源,一是投饵施肥时大量带入,二是池中死亡的有机体和生物排出物等。 水中有机质呈溶解状态的占大部分,还有以胶状和固体悬浮状态存在。 一般池水中有机物质多,池塘生产力也高,但有机质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氧,如有机质过多,则易使锤水缺氧,恶化水质。,

9、四)池水的PH值,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它不但指示了氢离子浓度,而且见解表示水中二氧化碳、碱度、溶氧、溶解盐类等情况。所以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对生物影响的一个综合因素。,池水PH值,二氧化碳越多PH值越低,二氧化碳越少则PH值增加。 池水的PH值,一般早晨低,傍晚较高。 通常认为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 PH值还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见解影响到鱼。在较低的PH值下,铁离子和硫化氢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越大。PH值过高,也不好,会增大氨的毒性。 PH值的控制,由于影响PH值的因素比较多,因此调节PH值的措施也应从多方面入手。常用的办法是施加石灰、增大

10、溶氧量、控制水中有机质的含量。,三、 鱼池的生物,养殖的鱼虾等之外: 高等水生植物 底栖动物 附生藻类 浮游生物 微生物,1、高等水生植物,鱼池中高等水生植物,有芦苇等挺水植物,荇菜等浮叶植物,浮萍等漂浮植物,苴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等等。它们吸收水中大量的营养物质,遮蔽阳光防碍通风,影响天然饵料的繁殖,影响水温和溶氧状况。因此养鱼池中不允许此类植物繁殖,应予清除。但在潮泊、水库等大水体中,这类水草是草食性鱼类的饵料,又是定居型的鱼类的繁殖产卵场所。,部分高等水生植物,2、底栖动物,池中的底栖动物,主要有昆虫及其幼虫如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还有环节动物的水蚯蚓,软体动物的螺、蚌、 等。 鱼类的自然

11、食物,部分底栖动物,3、附生藻类,在鱼池中主要附生于底泥表面主要种类为蓝藻、硅藻和绿藻。大型的丝状绿藻也附生在池底。 清除或抑制: 放养腐质食性 PH值偏碱 杀灭,浮生藻类,4、微生物,水中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等,而以细菌最重要。 微生物对饲养鱼类也有有害的一面。有些种类在缺氧条件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还原性的有害物质,使水质变坏;有些种类则会引起鱼病,造成鱼类死亡。 提高溶氧量、中和酸性,防止池水被有机物过度污染等是促使有益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细菌发生的有效措施。,5、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养殖鱼类的幼鱼和鲢,鳙等成鱼的主要食料,在天然食料中它们与池塘鱼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鱼池浮游

12、生物的种类多,有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裸藻、绿藻、蓝藻等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部分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与鱼池水色及肥度的关系,池水反映的颜色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富有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反射等因素综合造成。 鱼池的水色一般主要是由浮游生物所造成。由于各类浮游主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当鱼池浮游生物繁殖的种类缓和数量不同时,就使池水呈现不同色颜色和浓度。浮游生物量的多与少,是池水肥与瘦的主要标志。,池水水色,好水:褐色、油绿色、黄褐色、茶色等 坏水:偏蓝色、淡绿色、淡黄色、黑灰色等 改良:杀灭后施有机肥。 全部换水后施有机肥。 注水施肥后投放浮游生物。,四

13、、 鱼池的土质,一)土质对水质的影响 首先,鱼池土壤必须有交好的保水性,才能保持一定的水位和肥度。 其次,土壤中含有各种屋脊物和有机物,它们对水质的影响很大。如土壤中含有氮、磷等无机盐,溶解于水后增加了池水的肥度。 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二)鱼池淤泥的性质和作用,鱼池淤泥 的形成 饵料残余、有机质沉淀、生物死亡、动物排泄物等。 淤泥对水质和鱼类的影响 肥料、坏水、耗氧、缺氧时分解有害气体等。,三)鱼池底的改良,一般壤土鱼池底质采取的改善措施: 1、排干池水。 2、池池排水后,让池底经过一段时间的 日晒或冰冻。 3、必要时施放石灰。,粘土鱼池:干池冻晒 底10公分翻加生石灰 沙土鱼池:底加10公分左右粘土 或壤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