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中医养生学绪论及发展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870957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64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中医养生学绪论及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医养生学绪论及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医养生学绪论及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医养生学绪论及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医养生学绪论及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中医养生学绪论及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中医养生学绪论及发展(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创造; -她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知识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融道、儒、佛家及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养生体验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是中医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老而新兴的中医分支学科 。,-养生就是保养人的生命以达长寿之意,、中医养生学的 基本概念,养:含有保养、培养、调养、补养、护养、修养精神层面上的修心养性,是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处世态度或完善的行为规范等意义; 生:就是指人的生命。,养生-是人类为了自身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有意识地根据人体生长衰老不可逆的

2、量变、质变的变化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身心养护活动。,养生的时机: 中医认为养生活动应贯穿于出生前、出生后,病前、病中、病后的全部过程。,养生方法与手段: 中医养生学所采用的养生手段和方法更是丰富多彩,不胜枚举。 现在人们广泛运用的: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运动养生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养生产生年代: 早在庄子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的道德经等典籍中就有专门的论述。 同时黄帝内经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问世,创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为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养生基本观念: 包含生命观、寿夭观、健康观、预防观、和谐观、权衡观等; 养生基本原则:

3、 确立了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知行并重、审因施养、杂合以养、动静互涵等。,二、中医养生学的 基本特征,(一)整体动态 中医养生学理论根植于中医基础理论,在养生学中则深化为整体动态的特征。从整体出发,顺应自然环境天、社会环境地和生命变化人的内在规律,使饮食、起居、运动等生命活动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季的改变而调整。,(二)和谐适度 强调不偏不倚、以和为贵。强调整体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要和谐;饮食要节制,静养休息要适度,形劳、房劳、神劳 。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观点,,(三)综合实用 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综合审因施养;注意从衣、

4、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总结养生方法;注重药膳、针灸、按摩、敷贴等各种方法的简、便、效、廉,这些都是实用性的具体体现;强调可操作性是人们能持之以恒的重要基础,(四)适用广泛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而是与每个人一生相伴。生命自孕育于母体之始,直至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养生实践也不只在无病之时,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中、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三、养生的目的,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人类始终不断地努力探索健康长寿的途径和方法。 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持健康、养性延命。,目前人们接受的寿命范围是110150岁,养生应以健康地达到寿命上限为目的,我们没

5、法阻止变老的脚步, 但是我们可以享受慢慢变老的过程!,为达到这一目的,需靠三方面有机结合: 一是依靠社会,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是依靠医学,发挥健康咨询、养生指导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三是依靠每一社会成员,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做好自我养生和帮助他人养生。,养生-应用于人的一生: 孕胎开始养生,打好基础; 出生后,通过养生强身,保持健康状态; 出现亚健康时,应积极地选择有针对性的养生调摄方法,及时修复身心健康;,疾病发生后,早诊断、早治疗,祛病康复为目的 ; 暂不可治愈慢病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等,则治疗与养生相结合,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限为目的。,四、养生的意义,中国

6、传统的养生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富有特色的科学与技术,五千年来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长寿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中医养生学的时代意义: 1适应当前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2符合医卫服务重心前移的要求 ; 3为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符合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当前疾病谱已从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向非传染性、非感染性疾病演变,身心性、功能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比例越来越大。,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而中医养生学正好与现在疾病谱、医学

7、模式的变化相适应。,2符合医卫服务重心前移的要求 人们认识到与其病后治疗,不如平时养生防病;可以大大降低卫生经费、节约时间等社会资源。这恰恰与中医养生学“正气为本”“治未病”的基本原则不谋而合。 养生的良好效果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对中医养生学的关注,现实意义十分重大。,3为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人类社会文明在进步,生活、学习、工作节奏在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厌倦和情绪的烦躁;激烈的社会竞争已成为生活的主流,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养生学恰恰可以为人们提供促进健康、提高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中医养生可为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

8、障。 只有国民健康了,国家才有持续发展的真正的基础。全民养生,是责任,是节约,是和谐,是爱己,更是爱国。 这就是中医养生的目的和意义,从自己提高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高度。,五、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岁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其丰富的内涵。先进性与局限性并存 。继承精华、弃除糟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接受充实新观念、新方法。,1、起源远古时期,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生存作为一种本能需要,促使人们去探求却病延年的方法。养生学处于萌芽状态, 生食到熟食,群居到巢居;模仿动物动作到五禽戏等。,2、奠基先秦时期,养生知识和实践经验得以进一步积累。人们已养成洗脸、洗手

9、、洗脚等习惯; 环境清洁扫除成了每个家庭及个人的日常卫生习惯。 在道德行为方面,当时对敬老、养老已经有了丰富经验,对婚姻生育的问题,也有不少合理的认识。 出现了食疗专著 汤液论;儒家 、道家养生思想逐步形成理论基础。,3、成形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 诸多帝王君主都是养生长寿的热烈追求者,在此社会背景下,中医养生学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医家和养生家,以及养生专论、专著。,这个时期最具代表的黄帝内经成书,是中医养生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法则和诸多养生方法在其中都有充分论述。,自此

10、以后,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发展起来。,5、充实魏晋隋唐时期,魏晋时期公元196年,服食丹石药饵的风气盛行,客观上促进了药物养生及道家养生流派的兴起;道、儒、佛“三教归一”的纲领提出后,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推行于世,并相互渗透融合,为养生学术的发展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6、发展宋金元时期,宋以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了特别重视,朝野上下十分重视养生,大量的养生食药出现在官修的医药典籍中。饮膳正要、饮食须知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食养食疗专著。养老奉亲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老年保健学著作。,7、鼎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养生从宫廷走向民间,从

11、僧道普及到平民,形成了全民性的养生文化热潮。明清时期,是撰辑、出版中医养生专著的鼎盛时期。促进养生学术的普及 。不少养生专著被译成外文出版发行,中医养生学得到了极大的弘扬。,7、弘扬近现代时期,在学术发掘整理方面,校勘注释古代文献,总结现代临床经验和学术成果,出版现代养生专著。对养生理论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从1987年开始,国家教委决定在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并把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定为高等中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之后- 又出版了养生康复学;中医养生学双语教材。社会性的保健教育全面展开,普及养生保健的科普期刊定期出版。,同时,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养生知识,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进行自我养生保健,为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作出了贡献。我们作为一个三甲中医医院更有责任去发扬光大。,前卫生部长陈竺预见: 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