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794188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45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第四章)(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邓丽娟,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20家主要旅游景点中有13家达到或突破了最佳容量,共接待游人64.67万人次。其间故宫日均接待8万人次,仍达最大容量的133%;八达岭日均接待5.32万人次,达最大容量的106%。 陕西华山接待登山旅游者超过最大接待量18.7%。主要登山道路及索道上下站已略显拥挤。景区指挥部决定东山门在上午11点至12点间停止售票1小时,以控制进山人数;同时,还采取及时登记出山人数的办法,以便把主景区停留人数控制在6000-8000人左右。 2004年11月3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召开关于调整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听证会后,北

2、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定陵、长陵等景点门票纷纷涨价,随后,“涟漪效应”使得全国各知名景点纷纷召开价格听证会,拟将门票价格上调。2005年“五一”黄金周前后,全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涨声一片”。,案例引入:【景区爆满与门票疯长】,辅学资源,一、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有环境学背景学者的介入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广泛普及是旅游景区容量问题出现的大背景。,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国外旅游容量研究进展,莱佩奇(Lapagt)1963年提出旅游容量概念,60年代南非学者提出容人量和容时量,1977年劳森(H.Lawson)发表旅游和休闲的发展:旅游资源评价手册,谢尔比(Shelby)写成

3、游憩背景中的承载容量,分别探讨了旅游容量问题,19781979年,WTO在年度报告中正式提出旅游承载容量概念,90年代,可持续发展风靡全球,旅游容量成为学术研究热点,由于旅游容量测量难度大,没有令人信服的成果出现,处于探索阶段,国内旅游容量研究现状,赵红红1983年首次提出了旅游容量问题,刘振礼、金健1985年提出“特定区域内旅游规模”的命题,汪嘉熙1986年对苏州园林游人容量进行研究,保继刚1987年对颐和园旅游容量做了个案研究,崔凤军1995年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和运算模式,胡炳清(1995)借鉴生态学理论,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性因子和最低量定律,二、旅游景区容量概念体系,研究概况,

4、国外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而成为学术研究热点,但量测难度大,国内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着重于定义、量测方法等的研究,并将其大量应用于规划和管理中,代表性定义,保继刚定义(1987),在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楚义芳定义,崔凤军定义,杨锐定义,旅游容量的概念,内涵,旅游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根据属性可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大类,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容量,基本 容量,非基本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旅游的地域社会容量,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既有旅游容量

5、和期望旅游容量,与旅游活动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楚义方定义(1992),内涵,将旅游容量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概念体系,旅游容量,环境生态承纳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目的地居民、游客),经济承载量,崔凤军定义(1995),内涵,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风景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概念体系,杨锐定义(1996),辅学资源,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

6、系,旅游资源容量,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旅游资源的保护 可持续利用,内涵,重点考虑,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内涵,旅游生态容量,又称旅游环境容量。 指对一个旅游点或旅游景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内涵,基本空间标准,在旅游活动中,活动的主体或载体在旅游目的地所占用空间规模的大

7、小和设施量。,内涵,角度,旅游景区产品供给,决定因素,旅游设施的接待量,旅游感知容量,又称旅游心理容量。 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保持最佳旅游体验)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值。,内涵,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依其经济发展程度或水平所决定的能被接纳的旅游者活动量。,内涵,基础设施容量 服务设施容量 经济发达水平 国民收入,影响因素,旅游社会地域容量,接待地区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生活方式与习惯、社会开化程度以及国家政策等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接纳和容忍的旅游者数量。,内涵,旅游最佳容量与旅游最大容量,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最适容量

8、 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工具,旅游最佳容量,最大的旅游承受能力 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安全最低限为标准 饱和点,旅游最大容量,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代表现在 实际旅游容量 已开发旅游容量,既有旅游容量,代表未来 规划旅游容量,期望旅游容量,共同点,在某一时段相对稳定 随时间有一定的变化 非基本容量随基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的旅游容量不同,概述,2003年颁布的国标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附录A”中,对旅游容量(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进行了界定,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

9、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定义,容量体系,旅游容量,旅游地空间容量,旅游地设施容量,旅游地生态容量,旅游地社会心理容量,目的地居民心理容量,游客心理容量,“国标”中的旅游容量概念,辅学资源,一、基本空间标准 需要对旅游者进行直接的调查,可通过旅游者对于同一利用场所的拥挤程度与否和满意程度的多次调查,得出这一场所的基本空间标准,然后将其调查资料用到同类型旅游场所的规划与管理中。 例:爱尔兰对布列塔斯湾的调查,第二节 旅游景区主要容量的测定,定义,又称单位规模指标,是指单位利用者(人或人使用的载体)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模型,基本空间标准=旅游区游览面积(长度) 合理

10、游人数,获得途径,就旅游者对于同一利用场所的拥挤与否和满意程度的多次调查得出。然后将其运用到同类型场所的规划与管理中,参考指标,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基本空间标准,主要旅游场所的基本空间标准(刘振礼整理),基本空间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基本空间标准,主要旅游场所的基本空间标准(刘振礼整理),辅学资源,二、旅游景区感知容量测定方法,影响旅游者个人空间的因素十分复杂,大多数情况下难以有一个使所有旅游者都满意的个人空间值。 计算公式为:,案例一,泰山岱顶游览面积31360,基本空间标准26/人,每日可游时间12小时,游人在岱顶平均逗留时间2小时。另外,岱顶观日出处面积2100 (包含在岱顶游览

11、面积中),观日出时基本空间标准0.7/人,日出持续2小时,游人在此平均逗留2小时。,岱顶观日出处容量,21000.722=3000(人次),岱顶观日出处外的容量,(31360-2100)26122+210026(12-2)2=7155(人次),岱顶日极限容量,7155+3000=10155(人次),泰山岱顶旅游容量.答案,案例二,北碚金刀峡峡谷长6.2km,游客合理占用游道长度为5m/人;金刀峡每日开放时间9小时,游人游览该峡谷需要2小时。假设有50%的游客需要从原路返回,返回时间仍为2小时。,测算金刀峡的日旅游容量,案例,参考答案,完全游道法容量,620059250%=2790,不完全游道法

12、容量,620059(2+2)50%=1395,合计,2790+1395=4185,辅学资源,三、旅游景区生态容量的测定,无人工介入 有人工介入,辅学资源,三、旅游景区生态容量的测定,(一)无人工介入 测定因子主要考虑: 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旅游污染物的能力;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出的污染物总量。 测定公式为:,Fo,日生态容量,Pi,旅游者1天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北方观赏型旅游地游客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量,Si,自然生态环境净化吸收第i种污染物的数量,Ti,各种污染物的自然净化时间,中国北方观赏型旅游地游客 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量,(二)有人工介入:扩展性的旅游生态容量,自然环境对于因旅游活动造成

13、的对生态的直接消极影响能够承受住,即自然环境本身的再生能力能很快消除这些消极影响 自然环境对于旅游者所产生出污染物能够完全吸收与净化 人工处理掉的污染物量,辅学资源,计算公式为:,案例三:以污水处理能力测算生态容量,为保护水资源,张家界已经建成锣鼓塔(处理力3000 t/d)、军地坪(处理能力8000 t/d)污水处理场,处理能力为11000t/d,当地居民、单位年排放污水量2480000t,游客人均每日耗水 200 L 请问每天可接待游客多少人? (1)污水处理剩余量为 110003652480000=1535000 (2)F=1535000(0.2365)=21027 每天可接待游客210

14、27人次,四、旅游景区经济发展容量的测定,旅游内部经济因素,即旅游设施; 旅游外部经济因素,即基础设施,支持性产业等。 旅游者基本消耗,辅学资源,测定公式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测算公式,为主副食供应能力所决定的旅游容量(日容量); 为第i种食物的日供应能力; 为每人每日对i种食物的需求量; m为游人所耗食物的种类数; 为住宿床位决定的旅游容量(日容量); 为第i类住宿设施的种类数; H为住宿设施的种类数;,案例四:以供水能力测算经济容量,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目前用于旅游活动的供水量为13600 t/d,其中的60%用于生态用水,故全区的生活用水为1360040%=5440 t/d; 考虑到游客在武

15、陵源风景名胜区逗留过夜,洗澡等用水量较大,而非过夜游客用水量较小的实际,按供水标准取200 L/人d; 供水因素经济容量=5440000/200=2.72(万人/d)。,辅学资源,五、旅游景区最佳容量和最大容量的测定,(一)最佳容量,(二)最大容量,案例五,某旅游区包括A、B、C三个景区。A、B景区面积分别为800、1200,每天的可游时间为9小时,游人在A、B两个景区的平均逗留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基本空间标准为40/人;C景区面积200,每天开放时间3小时,游人在此的平均逗留时间为1.5小时,基本空间标准为0.5/人。A、B、C三个景区之间的连接道路共计长2500m,一天可游时间为8小

16、时,游人在游道上的逗留时间平均为4小时,游客在游道上的合理间距为5m/人。 计算该旅游区的日极限旅游容量。,A景区的旅游容量 800/409/3=203=60(人次) B景区的旅游容量 1200/409/2=304.5=135(人次) C景区的旅游容量 200/0.53/1.5=4002=800(人次) 道路的旅游容量 2500/58/4=5002=1000(人次) 旅游区的日极限旅游容量 60+135+800+1000=1995(人次),第三节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的应用,一,饱和、超载与旅游污染,解决旅游景区超载的方案,二,饱和、超载与旅游污染,旅游饱和与超载的时空特点 对环境和设施的消极影响,辅学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