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时练习试题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0751752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时练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时练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时练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时练习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的雨课时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牛肝菌(j )避邪( xi )鲜腴( y ) B. 篱笆( ba)扎( z )洞颓唐( tu ) C. 扳( b)尖缅( mi )甸绿釉( y u) D. 炽( zh )红卜卦( gu )乍( zh )一看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在 途的寒冬。 C.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振颤着长期迟顿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

2、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 堆白骨。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金色的秋季,麦子全成熟了,密匝匝的穗子垂到了地面。 B. 连绵不断的雨下了一场又一场,此时的昆明,潮湿.阴冷。 C.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百姓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体现人文主义的情味。 D. 一声巨响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毛骨悚然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期中考试之后,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由于 ” 改 为 “ 因为 ” )

3、 B.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探索,让他们判断,让他们寻找,让 他们思考。(逻辑关系混乱,正确的次序是:思考,判断,探索,寻找。) C. 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把“ 认为 ” 改为 “ 证明 ” ;或把 “ 结果 ” 去掉,改为“ 我 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 D.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言放弃,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定语和中心语搭 配不当。可将“ 聪明 ” 改为 “ 灵巧 ” 。) 5.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 的回忆如花,芬芳四

4、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_ ,_ ;_ , _ ;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6.文学常识填空。昆明的雨的作者是_ ,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_ 、戏剧家。著有 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_ 中。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昆明的雨,回答问题 ( 1)课文题目是“ 昆明的雨” ,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 2)赏析下列句子。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 吆唤一声:“ 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

5、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 3) “ 我想念昆明的雨” 这句话分别出现在了课文第3 段和第12 段,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 4)作者说“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你能说说“ 那天的情味” 指什么吗? ( 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 昆明的雨” 为题,是否怀念的就是昆明的雨? ( 6)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 以小见大” 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 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体现“ 以小见大” 的。 三、课外阅读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 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 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

6、,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说:“ 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 世界都是不多的。” 翠湖原名“ 九龙池 ” 。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 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 翠湖还有 一个老名字“菜海子” ,想当年定是“ 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 。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 水成河,名“ 洗马河 ” 。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 种柳牧马” 。 1919 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 “ 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 的湖光山色而改名“ 翠湖 ” 。 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高处望去,树木几乎覆盖了全部亭台楼阁,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 剩一个字“翠 ” 。引得汪曾祺又

7、一次赞叹:“ 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 汪曾祺还写道:“ 昆明人特意来游翠 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 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 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 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 欧 吼! ” 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 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尖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 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稍后歌舞

8、健身大军正式入园。“ 水月轩 ” 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 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 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也有的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廊,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 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 陶陶。最有气势的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 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

9、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 柳林洗 马 ” 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 逝者如斯夫” ,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 翠湖心影” 。一日傍晚,小雨淅沥, 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 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 , “ 泼喇 ” 一声, 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 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 是心影罢了。 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

10、舞喧嚣的一天。 (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中划线的词“ 百家争鸣” 的含义。 ( 2)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 3)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 4)作者先回忆了“ 心影 ” 里的翠湖景象,然后描写了现实中的翠湖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 5)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 柳林洗马” 的田园风光。(60 字左右,至少 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 6)本文成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绘形描物,极为生动形象。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话,可 以写一处风景,也可以表达心中的感悟。 四 习作表达训练 用象征手法赞美你熟悉的一种

11、植物。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答案】C 【解析】【分析】A 、牛肝菌(j n); B、扎洞(zh )。 D、炽 ch 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将炽(ch )错读成(zh ),需加以辨别,比如炽热念(ch r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 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 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菌、扎、扳” 是多音字, 要仔细辨析。 2.【答案】D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

12、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 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更 应引起注意。 A 项 “ 幕 ” 写作 “ 慕 ” ; B 项 “ 消 ” 写作 “ 销 ” ; C 项 “ 振 ” 写作 “ 震 ” 。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 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答案】D 【解析】【分析】D 项中的词语“ 毛骨悚然” 指的是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往往 用来指一个人的内心感受。这与句子语境表达不吻合,可改为“ 瞠目结舌”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的能力。要从语境中把握其意义,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4.【答案】A 【解析】【分析】A 主语残缺,而不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 是介宾短语,不是主干“ 得 到赞扬 ” 的对象。“ 她 ” 移到 “ 得到 ” 的前面。滥用介词是造成主语残缺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