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0716946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辽宁省大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题 每题2分 共60分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以下与其产生无关的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B.耕作技术的进步C.土地私有制出现D.农产品的商品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开始使用和牛耕逐渐推广,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农产品商品化出现于唐宋以来商品经济发达的

2、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农经济的产生无关,故选D。 2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土地税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为实现富国强兵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开始征收土地税,按实有的土地数量征税,这样就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使土地私有得以合法化,故选A。在土地私有化的前提下,贵族采取了征收农民地租的剥削方式,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更加有效地利用了土地,故B、D两项错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

3、私有土地的出现是土地税实行的前提而非影响,故C项错误。 3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北魏至唐朝时期的均田制。材料中北魏至隋唐实行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均田制,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须还给官府;到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已无田可授,均田制破产;可见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政府控制部分土地,故选C。无

4、主荒地的出现、人口大量的减少均仅适用于北魏及隋唐等朝代初期的战乱时期,北魏至隋唐统一和稳定后此情况消失,故A、D错误;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均田制起到破坏的作用,故B错误。 4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B.经济重心的南移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D.儒学教育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宋以来中国南北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状元中,南北方人数在唐朝时有一定的差距、北宋人数接近,之后的南宋、明清各朝南方人数远远超过北方且差距越来越大;这种

5、差距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唐朝中后期以来的经济重心南移的不断发展,导致南方文化教育发展超过北方,故选B。唐朝至明清时期除南宋外,北方一直保持政治中心的地位,故A错误;C、D所述与题干中“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要求无关,故排除。5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 私营手工业发展 生产关系进步 小农经济发展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工匠管理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唐宋以前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可见其目的是加强对工匠人身控制和技术的垄断;唐宋时期对工匠由征役制转变为雇募制,说明当时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经

6、济繁荣,同时此转变也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作出的调整,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进步,故正确;小农经济突出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很大的封闭性、保守性,故排除。排除A、C、D,故选B。6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造船技术先进B.航海技术的发达C.海上贸易兴盛D.晓市、“夜市”繁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广州、扬州、泉州等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均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此现象的出现与海上贸易兴盛密切相关,故选C。A、B两项均为以上港口城市繁荣的次要原因,故排除;晓市、“夜市”繁华为部分

7、港口城市繁盛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7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B.租佃制得到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D.经济趋向近代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材料中明清时期佃农应用银或钱交租,商贸活动大量使用白银,官员以银两发俸,以上现象反映了明清时期货币发挥的作用增大,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选A。租佃制仅符合农业领域的现象,农耕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C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8“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

8、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B.封建制度的落后C.机户们不守信用D.地方官府的勒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受阻的因素。材料中明朝江南的地方政府将部分钱粮、银两或生产原料丝料分发给机户,在机户生产完毕后交官府领取酬金,结果出现了延误分发和克扣钱粮、交售积压的原料的现象,反映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政府环节的盘剥和掠夺,可见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地方政府的勒索,故选D。A、C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阻碍新经济的根本因素,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B

9、。9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此后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根本原因是通过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保证赋税征收的来源,以巩固封建统治,故选B。A、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小农经济尽管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但未反映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故D错误。10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

10、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C.政府独占对外贸易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初的海禁政策。材料中明太祖颁布诏令,下令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禁止私自与外商互市,这种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海上敌对势力及倭寇的骚扰,维护沿海地区的稳定,故选A。明初海禁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一律在官府主持下进行,并非禁止外商来华贸易,故B错误;C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欧洲殖民者侵略的问题出现于明朝晚期,故D错误。1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

11、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A.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B.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C.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中该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彼此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各地区加强了联系和交流,可见上述论断表达的主旨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故选D。材料“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反映了新大陆对人们并非尽是充满诱惑,故A错误;B、C两项所述明显错误,故排除。 12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其根本原因是

12、A.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B.物质利益的驱动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美洲劳动力缺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主导的三角贸易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欧洲主导的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进行的,包括欧洲海外商业贸易、奴隶贸易及殖民掠夺的三角贸易迅猛发展,使大西洋地区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上述盛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扩大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而促进三角贸易的发展,故选C。此时期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只在少数欧洲国家确立,且为次要因素,故排除A;B、D两项均为次要因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3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

13、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据此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影响B.农业生产方式变化C.工业革命的推动D.确立海上霸权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材料中工业革命前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但到19世纪初以来上述规模的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至19中期高达50%以上;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造成农村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故选C。A、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主要的内在联系,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农业生产方式即圈地

14、运动的开展,所产生的作用主要在1750年之前,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1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仅出现在欧洲主要国家B.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C.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D.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出现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工业生产进入垄断制、公司制等大企业时代;此种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反过来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故选D。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多个先

15、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故A错误;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开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B错误;大企业时代中的各企业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凭借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进行技术革新,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故C错误。15有人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B.实业救国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材料中中国近代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即此运动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的背离;“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反映此运动属于重大的经济活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等口号,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洋务运动采取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等近代化措施,客观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摧毁封建制度的近代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经济基础,由此推断此运动为洋务运动,故选A。实业救国并未体现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背离的特点,故B错误;C、D均为政治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16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