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40690090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选修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1(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精 研 课 文 锻 炼 思 维,整体 感知,背景链接 张巡是开元末进士,与许远抗击安禄山时遇难,被追封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并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进行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因而作张巡传上书肃宗。韩愈在元和二年四月十日读到李翰所作的张巡传时,深感所述颇有不足。为了褒扬这两位英勇抗击叛军的爱国将领,揭露造谣诬陷者的丑恶本质,韩愈写了这篇文章。因是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所以题为“后叙”。,整体 感知,文脉梳理,文段 研读,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

2、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然尚恨有阙者 “_”通“_”,_ 答案:“阙”通“缺”,缺漏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翰以文章自名 古义:_ 今义:自己取名 答案:自称,文段 研读,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为 得李翰所为张巡传_ 不为许远立传 _ 其上为睥睨、 梁之形 _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_ 楚王之所以为乐 _ (2)恨 然尚恨有阙者 _,文段 研读,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_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_ 答案:(1)为:动词,写介词,替、给动词,形成动词,创造动词,感到 (2)恨:动词,遗憾名词,怨恨动词,怨恨 筛选概括 4文章第一段主要说

3、明了什么? 答案:“然尚恨有阙者”交代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文段 研读,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_”通“_”,_ (2)两家子弟材智下 “_”通“_”,_ 答案:(1)“材”通“才”,才能(2)“材”通“才”,才能,文段 研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古义:_ 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与“失败”相对) (2)不能通知二父志 古义:_ 今义:把事项告诉人知道,文段 研读,(3)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古义:_ 今义:几天 答案:(1)成就功名(2)完全知晓(3

4、)计算日期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两家子弟材智下 _ (2)远见救援不至 _,文段 研读,(3)外无待而犹死守 _ (4)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_ 答案:(1)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低下(2)动词活用为名词,救援的军队(3)动词作状语,不顾生命地、拼死地(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文段 研读,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之 授之柄而处其下 _ 何苦守尺寸之地 _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_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_ 答案:之:代词,他,代张巡助词,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均为代词,这样;代前面说的事,文段 研读,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城陷而

5、虏 句式:_ 译文:_ (2)以为巡死而远就虏 句式:_ 译文:_,文段 研读,(3)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句式:_ 译文:_ (4)当其围守时 句式:_ 译文:_ (5)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句式:_ 译文:_,文段 研读,答案:(1)被动句;睢阳城被攻陷而被俘获 (2)被动句;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当了俘虏 (3)状语后置句;怀疑许远怕死而向敌人请降 (4)被动句;当他被围坚守时 (5)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补充完整为“而贼以国亡主灭(语之)”,而敌人把唐朝已亡国君已死的消息告诉他们,文段 研读,筛选概括 6下述理由中,不属于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辩驳的论据的一项是(D) A开门纳巡,位本

6、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 B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C外无蚍蜉蚁子之援,贼语以国亡主灭。 D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解析:D项是结论,不是论据。,文段 研读,7这一语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写作方法是(D) A为张巡辩诬,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B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C为张巡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D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张巡传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一是没有为许远立传,二是没有能够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文段 研读,B由于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所以两人不能接到父辈就义的通知,认为张巡

7、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C虽然睢阳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但是用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就如同绳子断了就责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一样无知。 D文章将张、许二人与众多弃城保命和拥强兵而观望的人进行了对比,热情赞美了张、许二人的功劳。,文段 研读,9第二段中,韩愈为了什么事情而为许远辩护?是怎样辩护的? 答案:韩愈驳斥“畏死而辞服于贼”的错误论调。在驳斥时,韩愈列举了两个事实论据。第一,大敌当前,许远不顾尊卑身份,与张巡齐心抗战。第二,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许远仍旧“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 10写张巡,却从许远入手,韩愈为何这样处理? 答案:写许远就是为了

8、写张巡,因为二人同为睢阳保卫战的灵魂人物,同样忠君爱国,彪炳千古。义正词严地为许远辩白,就是为了凸显张巡的精神。这种写法大笔开合,具有大家风范。,文段 研读,三、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古义: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古义:_ 今义:表递进关系的连词 答案:(1)从,跟从;而,表递进关系(2)而,又;且,将要,文段 研读,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引绳而绝之 _ (2)不乐成人之美 _ (3)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_ (4)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_,文段 研读,答案:

9、(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断绝(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美名(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残余的士兵(4)动词活用为名词,忤逆叛乱的人,文段 研读,文段 研读,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卒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_ 以千百就尽之卒 _ 五万兵难卒合 _ (2)引 引绳而绝之 _ 君子引而不发 _,文段 研读,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_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_ 操军不利,引次江东 _ 答案:(1)卒:副词,最终名词,士卒副词,通“猝”,突然、仓猝 (2)引:动词,拉动词,拉开弓动词,延长动词,带领动词,避开,文段 研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句式:_ 译文:_

10、 (2)其亦不达于理矣 句式:_ 译文:_,文段 研读,(3)其他则又何说 句式:_ 译文:_ 答案:(1)被动句;睢阳城被攻破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 (2)状语后置句;在事理上也太不通达了 (3)宾语前置句;那么其他人又该说什么呢,文段 研读,文段 研读,筛选概括 5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巡、许远英勇无畏的一项是(C) 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A B C D,文段 研读,解析:表明张、许的忠君爱国,说明诬陷

11、之人的可恶,说明张、许二人实功高劳苦。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认为叛军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许远,而许远在外援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从而说明了“畏死”之说的荒谬。,文段 研读,B文章以人死和绳断作比喻,指出“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之说在道理上说不通,发出感愤,斥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能引起人的共鸣。 C虽然作者并不确定天下得以不亡是谁的功劳,但仍然痛斥了那些丢掉城池只想保全性命的人和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 D作者认为,责备张、许二位死守睢阳的人,是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有意制造谰言,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

12、。,文段 研读,7请分析文中“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中的说理方法。 答案:作者先以“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的浅显道理说明“城之陷自远始”的非议的“不达于理”,然后以极为愤慨的语气表达自己对小人“不乐成人之美”的斥责和批判,感情激荡,褒贬分明。,文段 研读,8第三段中,作者是怎样为睢阳陷落不是张巡、许远个人的过失辩护的? 答案:作者先以人死和绳断两个比喻,论证了睢阳之陷落,许远不当独任其责。后又从张巡、许远“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和当时一部分袖手旁观的朝廷官员进行正反对比,充分揭示并证明了城陷入敌手是必然的后果,守城的烈士没有责任。,文段 研读,四、阅读课文第四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矢所以志也 “_”通“_”,_ 答案:“志”通“识”,标志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古义:_ 今义:指投身到或致力于(某项事业),文段 研读,(2)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古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