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068182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整理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整理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整理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整理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是1个充满才华、学问,同时又是1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小舞台、小社会。我们每个人就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我们何不努力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最好!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情势,供大家参考选择。2020年大学生就业情势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范围到达874万人,又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多了40万。高校就业工作,本来就压力大、任务重,而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没法返校、开学推延,线下招聘会不能展开,无疑又加重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难度。那末,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的本源在甚么地方呢?我们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1) 从宏观上分析,个别

2、高校专业设置及知识结构与快速变化的市场不相适应1、部份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据相关资料显示,“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酿成的1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剂和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剂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构成了人材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4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4年后却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在1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缘由之1。最近几年来的人材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应,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显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材短缺,导致出现了部份工

3、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以期望可以取得相应技能的等级证书。2、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成功率不高知识经济时期,知识生产率已逐渐替换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气力”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气力”所替换,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地缩短,据估计,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用30年,而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现在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1年,这类趋势越发明显。有60%企业反应,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甚么专业干甚么工作,实际知识利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4、。大学生1般的工作适应周期在11.5年,以后才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却仅仅为23个月。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1就是学到了甚么、掌握了甚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甚么。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其中有30%的学生反应,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还有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网络、书店、去企业期、进图书馆、听相干方面的讲座来补充新知识。据国内1所较为知名大学计算机和外语两个专业学生抽样调查反应,部份教师的实际知识占有量竞不如应届毕业的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摩尔定律9个月为1个周期,不到社

5、会上学习,毕业后所学知识多数已过时了。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报于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却已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甚么,读大学读甚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2) 从微观上分析,大学毕业生成心识误区,并且技能不足正确的意识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建立正确地就业意识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1步。据资料显示,大学生就业意识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点就业理念也存在4大误区:误区1:“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应,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国内企业总数的99%,工业新增产值的76

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中小企业在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的平台,提供个人职业发展机会,和易于产生成绩感等方面都要优于外资企业;误区2:“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部份重点院校2/3的应届毕业生首选是出国,不斟酌家庭、自己所学专业是不是在国外学习和自己承受力能力的大小,这也是“海归”变成”海待”的根本缘由;误区3:“创业不如就业”,最近几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1系列政策利好,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但是,大部份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多方面准备不够,造成了面对困难时,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终究致使失败。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并由于准备

7、充分而取得成功。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误区4:“就业难不如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大都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甘心,学习早已不是能成为个人汲取知识的乐趣,而完全成了减缓就业压力的避风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期间都会由于缺少社会、校方的指点服务,缺少对就业、择业的本身思考,而面临种种困难、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应像报考大学时应对高考准备1样拿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分析人材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掌控本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及企业产品计划的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并在充分调研分析后根据地域、行业、企业的发展空间来肯定未来就业方向。在疫情肆虐中,大量的

8、应届毕业生该如何布局,才能在这场战役中稳操胜券呢?No.1 了解市场需要甚么样的人材?随着社会对高端人材需求愈来愈旺盛,硕士和博士生愈来愈遭到高校、机关单位和大公司的青睐,另外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材也供不应求。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学历不失为1种明智的选择。No.2 大学生对本身进行定位有部份同学对本身定位太高,“小公司不愿去,大公司不好进”,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大学生理论能力强而实践能力差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能戒傲戒躁脚踏实地的从零做起,渐渐积累工作经验充实自己,凭着本身理论知识的优势很快便能跻身于部门骨干。No.3 是静待花开,应对大型招聘大型企业的门坎无疑是比较高的,

9、若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不是易事。求职者需要在面试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企业往年的招聘方式和流程,对常规的面试问题也要心中有数,同时对自己的优劣势做好理性分析,力争做到1招制胜。大学生有文凭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找工作的技能在于怎样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找到适合的岗位。在当前社会是“酒香还怕巷子深”要学会推销自己。不管做甚么事情都要胸怀自信,找工作,应聘也1样,只要我们怀着1颗自信的心,适合心仪的工作终究会向我们招手!2020年大学生就业情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2019年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也就是说,按最低守旧数字,现在每100个就业人口中,就有超过5个人没有工作。

10、而2020年相信这个数据可能会更高,因此今年的毕业生,他们面临着以下的困难:1、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总共874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了40万人,还不包括之前没有顺利考研考公上岸的人,这个人数可能会将近900万。所以在就业机会没有明显增加的条件下,今年的毕业生,普遍上就业压力比较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业情势更加复杂严峻。2、企业面临本身难保局面今年的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比如2月17日,乂学教育开创人栗浩洋在其朋友圈中发文表示:“下决心做坏人,全员3.5折工资5个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资,1月统1半折

11、。”头几天,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开创人发表致兄弟连全部学员、员工、股东的1封信,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即日起,兄弟连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还有北京K歌之王宣布:与全部员工、200多名员工消除劳动合同。如果有30%的员工不同意,公司将进入破产清算的结果。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今年暑假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相比以往,是雪上加霜。3、眼高手低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差的看不上,好的又够不着的为难局面。由于他们年轻气盛,独生子女,而且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因此常常会对工作单位比较挑剔,也不想委屈自己,所以致使他们1言不合就跳槽,或是炒老板鱿鱼。4、窘境中的机会“危机”1词是甚么意思呢?我

12、们分开解释就是既有危险又有机会,目前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职业有以下这些:地产、银行、旅游、电影、制造、餐饮、零售、出口、交通运输和原油及大宗商品。但是这场疫情却给另外1些职业带来了商机,看看有没你感兴趣的:在线教育、医生、心理咨询师、健身、保健、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远程办公及视频处理、快递外卖、无人零售机器人、公共事务管理、自媒体短视频、直播及VR/AR,线上文娱总之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干的专业,不但不受影响,反而还迎来了新的商机。5、教育部保驾护航虽然目前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已暂停,教育部将大力推动网上就业服务,教育部就业平台将联系省级就业平台、高校就业网和社会招聘网站,组建就业

13、大市场,同享岗位信息,共同展开网上就业服务。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存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有教育部的这两个保障措施,相信大学生们可以不用太担心,等疫情过去后,渐渐找工作。2020年大学生就业情势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范围逐年爬升。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达874万人。新冠肺炎疫情的产生,不但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造成了冲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通过网络大数据和网络调查数据,从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势、择业期望、求职经历、疫情冲击的影响等方面完成了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14、。报告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受疫情冲击毕业生的期望行业、岗位、工作地点等产生改变;单位就业是毕业生主要去向,新经济行业遭到青睐,而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求职主要关注因素;实习经历有助于毕业生成功就业,线上招聘面试成为疫情期间求职的主流方式。与去年同期相比,1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求职申请人数增加69.82%,CIER指数低于去年同期的2.82。在供给方面,1月和2月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分别为5.85%和12.30%,3月份毕业生开始进入春季招聘市场,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高达143.25%。在需求方面,1月份对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了1.83

15、%,2月和3月招聘需求人数同比降落了21.67%和26.69%从重点地区大学生的CIER指数来看,京津冀地区大学生就业情势相对较差,长3角和珠3角地区大学生就业形相对较好。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经济圈大学生的招聘需求人数的同比也有减少,CIER指数同比降落。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供求变化与其他地区不同,不管是环比还是同比,其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申请人数均有所降落。从调研数据来看,选择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从整体来看,单位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其中,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另外,还有1部份学生选择“拟考研”、“拟出国”及“暂不就业”等情势的慢就业,比例为6.2%。分学历来看,不同学历的学生就业去向有所差异。硕士生主要选择单位就业,这1比例接近90%;本科生更偏向于国内/外升学,特别对双1流院校的学生而言,选择升学进修的比例更高;而大专生在自由职业、慢就业、创业或其他等就业去向的占比要高于其他群体。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更偏向于新经济行业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