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676875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4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生产管理知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生产管理知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生产管理知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生产管理知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ISBN: 978-7-111-23263-6 作者:秦会斌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第1章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主要内容,1.1 汽车技术状况及维修制度 1.2 汽车修理工艺组织 1.3 汽车零件的损伤 1.4 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 1.5 用汽车万用表检测电子控制系统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返回目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1.1 汽车技术状况及维修制度,1.1.1 评价汽车技术状况的主要指标 1.1.2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的因素 1.1.3 汽车维修制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2、 课件,1.1 汽车技术状况及维修制度,1.1.1 评价汽车技术状况的主要指标 1.动力性 汽车的动力性是指发动机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在汽车运行时的表现,主要包括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和牵引能力。 2.经济性 汽车的经济性是指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所消耗的成本。 3.可靠性 汽车的可靠性是指汽车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稳定、安全运行的性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1.1.2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的因素 1.汽车零件的质量 影响汽车零件质量的因素有:零件结构的合理性、零件材料的性质、零件表面的性质、零件制造的工艺水平、加工质量和装配质量等。 2.汽车的运行条件

3、 汽车的运行条件是指气候条件(包括气温、湿度、海拔等)、道路条件、燃料及润滑材料质量、货物装载情况、驾驶员驾驶水平等。,1.1 汽车技术状况及维修制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1.1.2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的因素 3.汽车的维修质量 维护质量 维护质量是指是否及时正确地对汽车进行了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视情修理。 修理质量 修理质量是指零件的加工质量、总成和合件的装配质量、检验质量、调整质量、润滑质量和汽车总装质量等。,1.1 汽车技术状况及维修制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第一章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1.1.3 汽车维修制度 1.汽车维护 我国的汽车维护制度

4、 (1)日常维护 属于日常性作业,一般由驾驶员负责执行,作业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 (2)一级维护 属于定期强制性维护作业,由专业修理工负责执行,作业内容除包括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1.1 汽车技术状况及维修制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1.1.3 汽车维修制度 (3)二级维护 属于定期强制性维护作业,由专业修理工负责执行,其作业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主,并拆检轮胎及进行轮胎换位。 2.汽车修理 (1)车辆大修 指新车或经过大修后的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经过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用修理或更换车辆

5、任何零件的方法恢复车辆的完好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车辆寿命的恢复性修理。,1.1 汽车技术状况及维修制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1.1 汽车技术状况及维修制度,(2)总成大修 指车辆的总成经过一定的使用里程(或时间)后,用修理或更换总成任何零部件(包括基础件)的方法,恢复其完好技术状况和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3)车辆小修 指用修理或更换个别零件的方法,保证或恢复车辆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 (4)零件修理 指对因磨损、变形、损伤等不能继续使用的零件进行的修理,是恢复零件性能和寿命的作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1.2 汽车修理工艺组织,

6、1.2.1 汽车修理的基本方法 1.2.2 汽车修理的作业方式 1.2.3 汽车修理作业的劳动组织方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1.2 汽车修理工艺组织,1.2.1汽车修理的基本方法 1.就车修理法 特点:所有总成都是由原来车辆拆下的零件装配而成,由于各总成的修理周期不同,采用就车修理法时,必须等修理周期最长的总成修竣后才能进行汽车总装。 2.总成互换修理法 特点:除车架和车身外,其余需修总成或合件等都来至于备用总成库,保证了汽车修理装配的连续性,可大大缩短大修时间。,1.2 汽车修理工艺组织,1.2.2 汽车修理的作业方式 1.固定工位作业法 固定工位作业法是指在一个工作

7、位置完成全部修理工作。 特点是占地面积小,所需设备简单,但要求工人技术全面,一般适 用于生产规模小、承修车型较多的修理厂。 2.流水作业法 流水作业法是指全部的修理作业在几个连续的工作位置所组成的流水线上完成。它又分为连续流水作业和间断连续作业两种。 流水作业法专业化程度高,分工细致,维修质量好,生产效率高,但设备投资大,占地面积大。一般适用于承修车型单一、规模较大的修理厂。,1.2 汽车修理工艺组织,1.2.3 汽车修理作业的劳动组织方式 1.综合作业法 综合作业法是适用于固定工位作业法的一种劳动组织方式。 2.专业分工作业法 专业分工作业法是将汽车修理作业,按工种、部位、总成、组合件或工序

8、划分成若干个作业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或一组修理工专门负责修理。,1.3 汽车零件的损伤,1.3.1 磨损 1.3.2 腐蚀 1.3.3 穴蚀 1.3.4 变形 1.3.5 疲劳断裂,1.3 汽车零件的损伤,1.3.1 磨损 磨损指零件工作表面的物质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 零件的磨损具有共同的磨损规律,称为零件的磨损特性。零件的磨损特性可以用零件磨损特性曲线来表示,如图所示。 零件的磨损按照机理的不同,可分为: 1.磨料磨损 在摩擦副之间,由于硬质固体颗粒(磨料)的存在,使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之间产生磨损的现象,称为磨料磨损。,1.3 汽车零件的损伤,零件的磨损可分为磨合阶段、稳定磨损

9、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三个阶段。,1.3 汽车零件的损伤,1.3.1 磨损 影响磨料磨损的主要因素有:磨料的性质、零件表面材料性质和载荷大小等。 对磨料磨损产生的机理有三种假说: 微量切削假说、疲劳破坏假说和压痕假说。 2.粘着磨损 在摩擦副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零件表面接触点的粘着作用,使一个零件表面的材料转移到另一个零件表面上的现象,称为粘着磨损。,1.3 汽车零件的损伤,1.3.1 磨损 影响磨料磨损的主要因素有: 零件表面材料性质及表面质量、载荷大小、相对速度和温度等。 减轻和防止粘着磨损的主要措施有: 合理选择摩擦副的材料、保证加工精度、保持良好润滑、进行表面处理、提高修理质量。 3.表

10、面疲劳磨损 两零件的接触面作滚动或带有滑动的滚动时,零件表面材料疲劳而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称为表面疲劳磨损。 影响表面疲劳磨损的主要因素有: 零件的材料、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润滑油的黏度等。,1.3 汽车零件的损伤,1.3.1 磨损 表面疲劳磨损可分为: 非扩展性表面疲劳磨损 指在新的摩擦表面上,接触点较少,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小麻点,而随着磨合的完成,实际接触面积扩大,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减小,小麻点就停止扩展。它对运动速度不高的摩擦副影响不大。 扩展性表面疲劳磨损 指由于零件材料塑性差或润滑不当时,在接触面上作用着较大的循环接触应力,使接触表面产生小麻点并扩展以至金属脱落,形成

11、豆斑状凹坑,使零件失效。,1.3 汽车零件的损伤,1.3.1 磨损 4.腐蚀磨损 零件在摩擦过程中,由腐蚀和磨损共同作用导致零件表面物质损失的现象,称谓腐蚀磨损。 腐蚀磨损分为: 氧化磨损、微动磨损、化学腐蚀磨损,1.3 汽车零件的损伤,1.3.2 腐蚀 腐蚀是指零件表面与周围介质起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发生的表面破坏现象。 按照腐蚀的机理可以分为: 化学腐蚀 金属与外界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表面破坏现象,称为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金属外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 高温氧化腐蚀 多数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反应,会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1.3 汽车零件的损

12、伤,1.3.3 穴蚀 零件表面相对于液体振动时出现的一种损伤现象,称为穴蚀,又称为气蚀。 穴蚀发生在零件与液体接触并有相对振动的条件下如图所示。 气缸套穴蚀一般出现在受侧压力的两侧,尤其是活塞承受侧压力大的一侧所对应的气缸套外壁最为严重。,零件由于高频机械振动,使与其表面接触的部分液体压力也发生高频变化,伴随着压力的变化会有气泡的产生和溃灭,在气泡溃灭时会有强烈的水击作用在零件表面,就这样气泡的产生和溃灭的反复作用,使零件的表面材料产生疲劳而逐渐脱落,呈麻点状和针状小孔,随后扩展成泡沫海绵状针孔。,1.3 汽车零件的损伤,1.3.4 变形 零件在使用工程中,由于受力的作用使其尺寸或形状发生变化

13、的现象称为变形。 零件的变形分为: 弹性变形 撤除外力后,能自行恢复的那部分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撤除外力后,不能恢复的那部分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1.3 汽车零件的损伤,1.3.5 疲劳断裂 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较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突然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减轻汽车零件疲劳断裂的措施是: (1)正确使用汽车:防止汽车超速、超载行驶,慎用紧急制动,注意选择路面,尽量减轻汽车在行驶中的冲击,以避免零件超负荷。尽量防止腐蚀磨损和疲劳磨损。 (2)按技术要求维修零件:保证原厂规定的零件表面粗糙度;避免形成新的危险断面;保证工艺结构符合原厂规定,如曲轴轴颈磨修时,要注意磨削过渡圆角,不

14、可过小或过大;变形零件冷压校正后应消除应力;合理使用表面强化工艺;严格对容易疲劳损坏零件的技术监控,注意检验零件的隐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4 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1.4.1 感觉检验法 1.4.2 测量检验法 1.4.3 探伤检验法 1.4.4 零件平衡检验,1.4 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1.4.1 感觉检验法 感觉检验是凭借检验人员的感官感觉和经验来鉴别零件技术状况的一种方法。 1.视觉检验 2.听觉检验 3.触觉检验,1.4 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1.4.2 测量检验法 测量检验法是利用量具、测量仪器对零件现有技术状态进行测量的方法。 通常使用的量具和仪器有:游标卡尺、齿厚游标卡尺、外径

15、千分尺、百分表、内径百分表、厚薄规、样板规及弹簧检验仪等。使用这些量具和仪器检验零件方便、准确、精度高。,1.4 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1.4.3 探伤检验法 伤检验法是检验零件是否存在隐蔽缺陷的方法。一般对重要零件的外部进行检验后,还要对其内部进行探伤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有下列两种方法: 1.浸油敲击法 将清洗干净的零件浸入到煤油或柴油中片刻,然后取出零件将其表面擦拭干净并撒上一层白粉,再用小锤轻敲其非工作表面,观察零件表面有无黄色线痕,从而判断零件有无裂纹。它适用于检验具有开口式缺陷的零件。,1.4 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1.4.3 探伤检验法 2.磁力探伤法 磁力探伤法是用探伤仪将零件磁化,

16、当零件内部有裂纹并能切断磁力线时,就会形成磁场,若在零件表面撒上铁粉,铁粉就会被吸附在裂纹处,从而暴露出裂纹的位置和大小。它只适用于检验钢铁零件裂纹的部位和大小,但不能检验其深度。,1.4 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1.4.4 零件平衡检验 造成零件和组合件产生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零件尺寸误差大;零件材料质量不均匀;零件加工误差或组合件装配不当,导致零件或组合件轴线偏离旋转轴线;零件磨损或变形等。 零件或组合件的平衡检验有两种: 1.静平衡 消除不平衡的方法一般有:一种是在不平衡质量相对称的一边附加一定质量的金属;另一种是在不平衡质量的一边适当位置除掉一定质量的金属。但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必须与不平衡部分的重径积相等。,1.4 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1.4.4 零件平衡检验 2.动平衡 经过静平衡检验后的零件,在旋转过程中还可能处于动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动平衡的零件一定是静平衡的,但静平衡的零件不一定是动平衡的,如图所示。 零件的动平衡检验是在动平衡机上进行的。 (1)曲轴的动平衡检验:曲轴的动平衡检验在动平衡机上进行。曲轴动平衡机由机械部分、传感器、光电基准信号发生器、电气控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