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672524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25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第一节 群体的概述,一、群体的概念,工作群体:是为实现特定的目标,由共同工作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小群体的特征: 1.群体成员彼此之间有经常的、频繁的相互作用; 2.群体成员都认为他们是本群体中的一员; 3.其他人也认为他们属于同一群体; 4.群体具有其成员应共同遵守的规范; 5.群体的存在是为了应付外界环境的挑战; 6.人数不多,成员之间都有面对面的经常接触,并彼此了解。,二、群体的分类,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从群体是否实际存在的角度区分),假设群体又叫统计群体, 实际上不存在,为了研究和分析 的需要而划分的群体,如民族、 年龄、性别、职业等 (同属一群

2、体的人可能从来没有 聚集在一起,没有直接的交往, 互不相识),实际群体 成员之间有实际的直接或间接 联系,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划分) 划分标准:群体的成员之间是否有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有则为小型群体,如学校的班级、领导班子、生产班组等 大型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群体目标、各层组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 小型群体中心理因素的作用相对于大型群体中要大。,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 梅约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正式群体: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非正式群体:指没有

3、正式规定的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多数与正式群体之间没有根本的 厉害冲突,关键在于引导其更好 的为组织目标服务,少数非正式群体具有反社会倾向, 对正式群体达成目标起破坏作用,非 正 式 群 体,4.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又叫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指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 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会成为个人的“内在中心”,一个人参加某个群体, 而把另一群体作为自 己的参照群体,如何使先进集体成为全体职工或多数职工的参照群体,真正成为职工心目中努力达到的标准? 想像中的参照群体能否代替现实中存在的参照群体

4、?,5.群体层次测定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A.B.彼得罗夫斯基提出群体层次测定理论,根据群体发展的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的程度,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松散群体是指人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而群体成员并没有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如同一车厢的乘客、刚刚建立的生产班组 松散群体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成为联合群体,联合群体的特点在于参加这种群体的成员有着共同活动的目的,但这种共同活动都只有个人意义(群体活动的成功或失败都直接与个人利益有密切的关系)。 如一起排戏的演员、参加比赛的球队等,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把集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

5、而且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真正的集体应兼顾个人、集体和整个社会的利益。 只有群体的成员,至少是多数成员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集体,对企业中群体建设的启发: 把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引导群体不断地向更高阶段发展 提出群体分类的标准:a.群体中个人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b.群体活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c.群体活动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1表示一个符合社会进步、 具有高度团结性的集体 2表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 群体,还未形成协调的共同 活动 3表示一个典型的松散群体, 对社会无促进作用也无阻碍 作用 4是一个具有反社会倾向但组 织松散的团伙 5是一个违反社会发展方向而 组织严密的团伙,群体

6、的成员构成、任务、目标、成员之间的关系等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群体及其成员在不同发展阶段则会面临不同的挑战 公认的群体发展阶段模型是塔克曼提出的五阶段模型,三、群体的发展,1.形成阶段 群体成员都在试探,相互接触,相互认识、相互熟悉,在解释群体目标和确定群体内部适当行为方面取得共识。一旦个体真正感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形成阶段结束。 2.震荡阶段 在群体内部会发生明显的冲突,群体成员对何人为领导者以及领导者应有多大权力问题会争论不休。当群体成员确定了领导者并认识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共同工作对他们有最大利益时,震荡阶段结束。,3.规范阶段 群体成员之间真正形成密切关系,感到他们属于同一群体,对于什么

7、是正确行为的规范形成共同的认识。群体成员赞同指导群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时,这一阶段结束 4.执行阶段 群体已准备为完成群体任务、达到群体目标进行工作。群体的真正工作是在执行阶段完成的,5.终止阶段 任务已经完成,目标已经达到,群体即将解散。如临时任务组等 长期工作的群体无需这一阶段,依然处于执行阶段,前阶段,形成,震荡,规范化,执行任务,中止,不是所有群体都要经历每一阶段,也不是所有群体都按这一模型提出的时间和顺序发展的,几个阶段可能交叉存在。 注意此模型在组建新群体、新团队时的参考价值,四、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现

8、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在另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观众效应,当一个人工作时,有一个或若干旁观者在一旁观察他的行为。 与作业的性质和人们的熟练程度有关 如果作业比较简单,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助长作用 如果作业比较复杂,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则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共同活动效应,指当一个人工作时,其他人也在一旁做同样的工作。 简单的任务,且人们能熟练完成的作业,大家在一起比单独一人更高 复杂的任务,人们不能熟练完成的作业,单独一人比大家在一起时质量更高,启发 管理人员应根据任

9、务的复杂程度、人们不同的工作熟练程度等,分别安排集体劳动或个别劳动。,五、非正式群体的管理,1.非正式群体的形成 心理因素:兴趣、爱好、信念、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志向、抱负、追求 社会因素:职业、经历、出身、利益关系、生活方式 时空条件:时空上的相似性引起接触的机会增多,2.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自发性和不稳定性 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以及心理与行为的一致性 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归属具有重叠性,3.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对其内部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构成影响,也对其所在的正式群体的决策、运作、绩效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正面、积极or负面、消极 由于正式群体内部存在冲突和矛

10、盾并因此分化出的非正式群体,4.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努力加强正式群体的影响力,使正式群体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良好的信息与感情沟通 加强民主管理 促进正式群体的人际沟通(信息、思想、感情) 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助支持与帮助 正确解决冲突和矛盾,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了解非正式群体的存在 认清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背景及现状 分析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或组织的影响,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组织目标服务 要做好非正式群体中心人物的思想工作 增进与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意见与感情沟通 发扬非正式群体的优点,自觉修正管理中的不足 引进竞争机制、公平机制、协调非正式群体成员的行为,分化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第二节 工作群体

11、特征,一、群体的规模,1.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不适当地扩大群体规模可能产生的问题: 群体资源总量增加,但这些资源并不一定都是有用的资源。 群体成员不同点增多,成员各自特长难以发挥 成员参加活动和得到奖励的机会减少 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以协调成员的活动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增多 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越低,2.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主张奇数,当发生意见分歧时,可采取投票表决方式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主张偶数,当发生意见分歧时,势均力敌,可进一步协商,可深入讨论,避免关系紧张,3.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工作群体规模应视群体任务的性质而定 任何工作群体都应有其最佳人数,也应有其上限和下限,

12、人均效率,人数,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的关系,n,原则,应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人数的下限,这个下限应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 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群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 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人数上,如果超过了这个上限,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二、群体结构,1.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年龄结构 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专业结构 性格结构 ,领导班子能否合理搭配 行政职能群体 生产群体 搭配得当协调一致,紧密团结 搭配不当冲突不断,相互扯皮,2.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方面 适合同质性的条件: A.工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B.需要密

13、切配合 C.从事连锁性工作的工作群体,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适合异质性的条件: A.完成复杂工作 B.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C.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如领导班子 补充:不包括基本观点、基本信念;相对而言;动态过程,3.领导班子结构 年龄结构。“老马识途”的老年、“中流砥柱”的中年、“奋发有为”的青年;与“年轻化”不矛盾 知识和专业结构。应有不同方面的专门人才,如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来看,有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还有管理、财会、经济、人事等,能力结构。如创造型、发现型、再现型 性格结构。,三、群体的功能,群体的功能主要是为达到组织的目标作出贡献,四、群体如何控制其成员,1.角色 当群体的某

14、个成员对他承担的角色认识不清时,就会导致角色模糊现象。 群体对其成员的角色期望过高,使他们承担的任务过重,这种情况被成为角色超负荷。 群体对其成员的角色期望过低,使他们承担的任务过轻,要求过少,这种情况被称为角色低负荷。,当一个人不能适应别人的期望时,会发生角色冲突。 某种责任不是委派的角色应当承担的,但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角色,这一过程被成为角色制造。 群体的成员只承担自己的正式角色,只负责完成指派给他的那部分任务,这一过程则被成为角色承担。,2.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 (1)有助于群体保证其成员执行的行为能对群体和组织绩效做出贡献,并防止阻碍达到群体与组织目标和绩效的行为。 (2)明文规定的规章

15、制度有利于对群体成为的控制。 (3)规章制度有利于对群体中各成员进行绩效评定。 (4)当群体成员有变化时,规章制度可帮助群体的新成员学习承担角色的正确方式。,3.群体规范 (1)概念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行为的共同期望。 群体规范不是规定成员的一举一动,而是规定他们行为可以接受和不能容忍的范围 可能是明文规定的,也可能是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案例,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用电规则 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罚。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间

16、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外相安无事。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群体规范案例,(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讨论,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 群体规范对人的约束力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2)规范的形成 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榜样)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