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除和订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0669439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合同解除和订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劳动合同解除和订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劳动合同解除和订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劳动合同解除和订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合同解除和订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合同解除和订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编号: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劳动合同解除和订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 甲 方:_乙 方:_日 期:_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劳动合同解除和订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对策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的 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自 1995年实施劳动法,推行劳动合同制以 来,劳动合同为劳动制度改革、稳定劳动关系、使劳动关系走向法制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笔者在

2、调查中发现,实践中,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时普遍还存在着这样 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研究。订立劳动合同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劳动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就是说,在订 立劳动合同之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二者可以自由协商劳动合同的 内容。但在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往往将合同的主要内容制定成格 式化、定型化的条款,而作为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修改权。劳动者往 往只有缔约或不缔约的选择自由, 而不像缔结一般经济合同那样, 双方当事人均可以作出要约、 承诺,即仅可以对劳动合

3、同表示不接受,而不能提出反要约。这种局面实际上是与“意思自治”、 “契约自由”的法律精神不相符的。 那么,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归纳为: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地位不平等。特别是在“三资”企业中,企业具有劳动者无法抵抗的优势地位。对丁劳动者来说,出卖 自己的劳动力,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者一旦失去了工作,就等丁失去了 生存的基础。而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劳动者为了得到一份工作,也只能求 全屈就了。所以,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就处在了附届的位置,无从与用人单 位平等协商。(2)企业为了减少订约成本和增进效率,而简化缔约程序。企业经过与大

4、量的劳 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发现这种订约,不断重复的“交易频率”较高,已成为日常工作中例行 的工作事项,因此企业希望选择一种既简单省事儿,乂能给自己一方较大控制权的订约形式, 以节约交易费用。由丁上述原因,致使现在的用人单位把劳动合同定型化、格式化的趋势越演越烈。使处丁劣势地位的劳动者,失去了与处丁优势地位的企业平等协商的权利。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可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劳动者与企业的不平等地位,如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尽管社会保险体制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但距离广大劳动者的期望, 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动者对失业、生病、养老等问题,仍然心存疑虑。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

5、盖面,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仍是当前政府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另外,对企业适当增加 税收,用丁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也是弥补大部分劳动者的劣 势地位,减少其依附性的办法之一。(2)通过进一步立法来防止企业控制权的膨胀。(3)强 化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通过工会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并签订集体合同将劳动关系的大部分内容确定于集体合同 内。由于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从而抵抗企业滥用权利。应该说,这种方式是最行之 有效的,因为它涵盖面广、内容具体,乂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且订约成本也不大。当然,要 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最主要的还要依赖我国工会组织的角色换位,真正发挥出工会的维

6、权作用劳动合同解除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提出劳动合同解除。 这一规定给予了劳动者极大的单方解除权,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者地位。可以 看出,法律在这一点上已经充分考虑了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对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几乎没有 设置什么障碍和条件。但是,在当前的现实中,仍然有占很大比例的劳动者,他们在行使这种 单方解除权,与企业劳动合同解除时,说走马上就走,不按法律规定以书面形式提前30日通知企业,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或给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麻烦。为什么这些劳动者连30日都等不及呢?究其原因主要是:(1)这些劳动者的

7、履约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已经养成了做事儿 十分随意的习惯,不少劳动者的就业观是,先找一份新工作,有了落脚点就立即辞掉旧工作。(2)有些劳动者是因为受过企业的出资培训或住着企业分配的住房,当他们行使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时,需要按协议的规定,向企业赔偿培训费或退房。现实中他们往往是基于“跳槽”的 目的要劳动合同解除,但乂不愿意从兜里往外掏培训费,因此,他们常采取不辞而别的方法, 来达到劳动合同解除的目的。更有甚者,少数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竟然还携带着商业 秘密投奔到新的企业,以求能把自己向新的企业“卖个高价”。要想遏制当前的这种事态,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措施:(1)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不断

8、 增强劳动者的守法意识和履约意识。(2)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可在合同中明确违约 责任。除了约定一方当事人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要给予赔偿外,最好还要约定违约金,使其 对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有约束作用。对于企业出资培训的职工,企业要在培训前,与职工订立 培训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对原劳动合同需要变更的,要及时加以变更。同时,明确约 定培训结束后,不按约定的期限为企业提供服务的, 应如何承担赔偿责任,以免事后扯皮。(3) 规范企业行为,使个个企业都能遵守国家人才交流的规定,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互相“挖”人才,做到“启子爱才,取之有道”,保证人才的流动 有序性,从而改变劳动者随意“跳槽”的局

9、面。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赋予企业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比赋予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要小得多。立法上 严格限定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但是一些企业,特别是某 些非公经济性质的企业,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不依法进行。现实中,它们随意或武断 地与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的案例举不胜举。如采取“买断工龄”的手段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 以所谓“经济裁员”的名义大面积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滥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与职工解除劳 动合同等。他们的这些作法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产生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1 )某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或内部结构调整中, 为了轻装上阵、压缩人工成本

10、,而不顾劳动者的利益,采取各种非法的手段,与劳动者劳动合 同解除,以保全企业的利益。(2)企业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加之一些企业领导的错误认识, 无限地扩大了与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的单方解除权,他们错误地认为改革开放后,企业有用工 自主权,而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裁减职工是行使用工自主权的体现。(3)企业未依法健全内部规章制度,他们往往只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对实际上只犯有小错的劳动者,却按严重违纪来解除劳 动合同,还美其名曰“加强管理,严肃纪律”。其实,他们的作法才是不合法的。现实中,为 此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企业内部缺乏劳资抗衡机制。很多企业内的工会没有真正

11、发挥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特别是有些工会领导人还是 企业管理者指派的,可想而知他们是否能真正为工人说话。再加上,我国的工会法目前虽 然规定了工会的权利和企业的义务,但却缺少追究违法责任的条款,从而导致工会法的实 际效力大打折扣,让企业随意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的行为得到蔓延。笔者建议可采取如下对策来改变这种局面:(1 )国家和地方应注重立法,对实施劳动法后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要及时地制定出相应的新法规、新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来调整和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 使其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序进行,杜绝企业与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的随意性。(2)进一步发挥劳动监察和仲裁机构的职能,对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条款进行监督检察,及时对企业违法劳动合同解除的 行为予以纠正。另外,针对目前劳动执法力度不够的现状,建议适当增加劳动监察和仲裁机构 的人员编制、设备和权力,保障劳动部门对违法企业有足够的威慑力。( 3)充分开拓、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把工会履行职责的重点转移到维护劳动者权益上来,使企业在与劳 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时,要听取并重视工会的意见。国家也应进一步提高工会的地位,明确工会 的权利,确立工会代表的主体资格。对有条件的工会,试行其主席的工资从工会经费中支出的 办法,保证工会放心大胆地同企业据理力争,真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企业内部形成劳资 抗衡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