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61789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Money Growth and Inflation,本章目的,理解十大原理之一“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的货币数量论解释 古典两分法与货币中性的含义 考察名义利率如何对通货膨胀作出反应(费雪效应) 为何一国会发行过多的货币以至出现超速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税 理解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代价,实际上两大重点: 一、理解“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过货币供需均衡点变化来解释(P381) 通过货币数量方程式来解释(P383) 二、理解古典两分法与货币中性原理 包括其在利率上的具体应用即费雪效应,几个含义,货币的含义:回忆上一章“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

2、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货币的本质:交换媒介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美1880-1896) 一般用CPI指数(消费物价指数,第16章)、GDP平减指数(第15章)来衡量 超速通货膨胀:不同寻常的极高的通货膨胀率,(附)常把年度物价上涨幅度不超过10%的通货膨胀称为温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百分比超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是严重通货膨胀;物价年上涨幅度达到三位数或更高的,称为超速通货膨胀或恶性通货膨胀 如:20年代初德国超速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在1922年1月至1923年11月不到两年间上升了10亿倍。(如果一个富翁在1922年初拥有300万马克的德国政府

3、债券,第二年末他的全部财富还买不到一块糖果),资料:国民党统治期的恶性通货膨胀,1935年起由于国民党政府过分依赖增长货币来为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融资,在从1935年的法币改革至1949年期间,法币经历了一个持续且不断加速的贬值,最后完全形同废纸。且看100元法币购买力: 1937年可买黄牛两头; 1941年可买猪一头; 1945年可买鱼一条; 1946年可买鸡蛋一个; 1947年可买油条1/5根; 1948年可买大米两粒; 1049年 一根火柴都买不到,0607年CPI的持续攀升,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这一部分提出并回答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古典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理论解释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

4、(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 用来解释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决定因素 当我们观察到物价上升时,很少是因为物品更值钱了,而是由于购买物品的货币更不值钱了。 因此,通货膨胀更多是关于货币价值的,而不是关于物品价值的。物价总水平(P)的上升其同时的含义就是货币价值(1/P)的下降。(倒数关系),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与任何其他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一样,货币价值也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 货币供给虽然前章我们可见,由于银行体系在创造货币中的作用,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决定货币供给。但在此我们假定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活动等三大工具)所能够完全控制的变量 货币需求

5、货币需求有多种决定因素,受多种变量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利率和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如获得货币的方便程度,见【问题与应用2】的a),(接上页),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是交换媒介。 人们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量取决于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P380)。如果物价高了,(在其他条件相同下),交易就需要更多货币,因而货币需求量增加。 因此在长期中,物价水平是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P380 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将调整到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水平。,图1 P381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均衡的物价水平,货币,量,货 币,价 值,1,/,P,物 价,水 平,P,0,1,(低),(高),(高

6、),(低),1,/,2,1,/,4,3,/,4,1,1.33,2,4,图2 P381 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货 币,量,货 币,价 值,1,/,P,物 价,水 平,P,0,1,(低),(高),(高),(低),1,/,2,1,/,4,3,/,4,1,1.33,2,4,价值下降,由A点到B点的调整过程简述P382,旧均衡点A新均衡点B 货币供给增加后,在原A点物价水平上,货币供大于求。 消费增加;储蓄投资增加;总之购买商品的总支出增加 但商品的供给没有增加。回忆第17章生产与增长一章生产函数Y = A F(L, K, H, N) 所以物价上升,并最终达到均衡为止。 【问题与应用2】,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7、货币数量论的解释(P221),货币数量论 (P381)货币数量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而且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简言之,如弗里德曼认为的“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 1)经济中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以及货币价值) 2)货币供给增加提高了物价水平,这意味着,货币供给增长引起通货膨胀。,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 (P382),所有经济变量都分为两类: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将经济变量分为名义与实际变量两类称为古典两分法(休谟 18世纪) 名义变量(Nominal variables) 按货币单位来衡量的经济变量 实际变量(Real variables)按实物单位衡量的经

8、济变量 理解: 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质意义:排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按古典二分法(休谟)的观点,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实际变量并不受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影响! 名义变量受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影响(前述) 实际变量(如实际GDP)则如我们生产与增长一章中所表明的,取决于一国生产率和各种要素量,这与货币无关。 结论: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实际变量。这种货币变动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P383) 【补】货币中性适用条件:长期经济,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指在经济中每一元钱从钱包到钱包之间的流通

9、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因为在根本上货币本质是交换媒介) 表达式(P383): V = (P Y)/M V =货币流通速度 P = 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 Y =产量(实际GDP) M =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表达式经整理后可得: 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M V = P Y 货币数量论方程式说明了,当经济中货币量增加时,必然反映在下列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 物价水平必然上升 产量必然上升 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下降 实证表明,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P384 图3 名 义GDP、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Copyright 2004 South-Western,指 数,(1960 =

10、 100),2,000,1,000,500,0,1,500,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名 义GDP,货 币流通速度,M2,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通过货币数量论方程式,我们可以理解均衡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P384): 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因 此,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M)时, 它就引起名义产出(P Y)同比例变动。 因为货币是中性的,其并不影响产量(Y),Y是由各要素供给和技术(回忆生产函数)所决定的。 因此,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时,引起名义产出PY的相应变动,而Y与此无关,则所有变动均反

11、映在物价水平P变动上。 因 此,当一国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是高通货膨胀(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问题与应用1】,图4 案 例:四次超速通货膨胀期间的货币与物价,Copyright 2004 South-Western,(a)奥 地 利,(b)匈 牙 利,货币供给,物价水平,Index,(Jan. 1921 = 100),Index,(July 1921 = 100),物 价 水 平,100,000,10,000,1,000,100,1925,1924,1923,1922,1921,货 币供给,100,000,10,000,1,000,100,1925,1924,1923,1922,

12、1921,世界范围内的案例,Copyright 2004 South-Western,德 国,1,Index,(Jan. 1921 = 100),(d) 波兰,100,000,000,000,000,1,000,000,10,000,000,000,1,000,000,000,000,100,000,000,10,000,100,物价水平,1925,1924,1923,1922,1921,物价水平,Index,(Jan. 1921 = 100),100,10,000,000,100,000,1,000,000,10,000,1,000,1925,1924,1923,1922,1921,通货膨胀

13、税(政府为何要发行过多货币?),当政府通过发行(过多)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征收了通货膨胀税( inflation tax) P386 【问题与应用3】 【附】正常渠道的政府收入来源:税收、公债 【附】历史上超速通货膨胀往往都源于政府巨额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税与一般税收不同之处:隐蔽性(无税单、无税法)。通货膨胀税像一种向每个货币持有人征收的税。 当政府从制度上进行消除通货膨胀税所需要的财政改革时如削减政府支出通货膨胀就结束了,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 P387,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 指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一对一的调整。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含义(需见P281)

14、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属于实际变量,长期经济中货币中性起作用,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实际利率 因此,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从而产生通货膨胀时,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率同幅度变动(书上所谓“一对一的调整”),P388 图 5 名 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长期中),百 分 比,( 每 年),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0,3,6,9,12,15,附:现实中的例子,2007年11月银行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到4.14% 但当时物价指数(CPI)为6.9% 那么你存的一年定期存款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如

15、何呢? 现在(2009年5月底),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到2.25%,而5月份CPI为1.4%,二、通货膨胀的代价,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的谬误! 谬见:购买相同物品支出增加,从而购买力即实际收入减少了?总支出总收入(如果名义支出增加,那么名义收入也一样同等程度增加) 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告诉我们,实际变量变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动无关。实际收入并不受其影响。 结论:通货膨胀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P389),通货膨胀的真实代价(P389-393),皮鞋成本 菜单成本 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 税收扭曲 混乱与不便 任意的财富再分配,皮鞋成本(Shoe leather Costs),皮鞋成本形象比喻 ,指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社会资源 通货膨胀减少了货币价值,激励人们尽可能减少持有货币(包括现金与活期存款) 时间与方便 资源浪费(机会成本) 【问题与应用8】 这种多去几次银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被经济学家称为皮鞋成本多磨点鞋底。 【现实案例】各大银行对异地取款、跨行取款收费的依据,菜单成本,菜单成本(Menu costs) 指改变和调整价格的成本 在通货膨胀下,企业有必要及时迅速地更新价格(“菜单成本”不敌通胀压力!) 本可避免的社会资源浪费,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 。(根本原因在于各种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