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660277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168 大小: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环境管理}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环境管理}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环境管理}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环境管理}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第七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式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管理,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基本概念 常用大气环境标准介绍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基本概念,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 定义: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源,定义: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 按污染物产生的来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又分为

2、工业、交通运输、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按几何形状分为: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按运动特性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 按几何高度分为:高架源、中架源和低架源 按排放的时间长短分为:连续源、瞬时源和持续有限时间源 按排放形式分为: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 按影响范围分为:局部大气污染源和区域性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定义: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按污染物存在形态分为:颗粒污染物(或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 气态污染物。 按污染物形成的过程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排放源进入大气,在大气中保持其原有的 化学性质,如二氧化硫等; 二次污染物:在一次污染物之间或大气中非污染物之

3、间发生化学反 应,如光化学烟雾、臭氧等。,气溶胶状态污染物(颗粒物): 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介质中的悬浮体。 (1)总悬浮颗粒(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固体粒子。 (2)可吸入颗粒(inhalable particles,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 的固体粒子,不易沉降而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 (3)降尘: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的固体粒子,靠重力作用能在较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 (5)粉尘(dust):由于固体物质的破碎、研磨、筛分、输送等机械过程或土壤、岩石的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的小

4、固体粒子,1200m。,气溶胶状态污染物(颗粒物): (6)烟(fume):固体气溶胶,0.011m。 (7)飞灰(fly ash):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飞出的分散较细的灰分。 (8)黑烟(smoke):一般系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一般将冶金过程和化学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气溶胶称为烟尘; 将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飞灰和黑烟,在不需仔细分时,也称为烟尘。 在其他情况下,或泛指小固体颗粒的气溶胶时,则通称粉尘。 (9)雾(fog):是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在气象中指造成能见度小于1km的小水滴悬浮体。,气态污染物: 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大部分为无机气体。,类别,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5、含硫化合物,SO2、H2S,SO3、H2SO4、MSO4,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合物,碳氢化合物(碳氢氧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NO、NH3,CO、CO2,C1C5Hn 化合物,HF、HCl,NO2、HNO3、MNO3,无,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无,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常规污染物: 指GB 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02)、颗粒物(TSP、PMl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 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 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常用大气环境标准介绍,(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

6、环境(HJ/T2.2-2008) 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适用于新、改、扩建项目。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44-93) (5)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6) 锅炉大

7、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常用大气环境标准介绍,(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 该导则是对(HJ/T 2.2-93)的第一次修订。 主要修订内容有: 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与要求,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与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及要求,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 该导则于2008年12月31日发布,2009年4月1日实施。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 2.2-93)废止。,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三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

8、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共分为三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标准制定了9种污染物在不同取值时间情况下的各级别的浓度限值,包括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NO2、CO、O3 、铅(Pb),苯并a芘(BaP),氟化物(F)。,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修改单,一、取消氮氧化物(NOX)指标。 二、二氧化氮(NO2)的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由 0.04mg/

9、m3改为0.08mg/m3;日平均浓度限值由0.08mg/m3改 为0.12mg/m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为 0.24mg/m3。 三、臭氧(O3)的一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 为0.16mg/m3;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6mg/m3改 为0.20mg/m3。,2000年1月6日起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修改单,常规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定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

10、0的颗粒物。 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苯并芘(B):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芘。 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植物生长季平均: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力

11、为101.325kPa时的状态。,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第一,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编制评价方案。 第二,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含调查、预测和评价 第三,报告书编制阶段 ,主要工作是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大气部分的编写。,工作程序分三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编制报告书阶段; 正式工作依次包含调查、预测和评价三大部分; 调查主要包括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三个方面。,工作程序的主要内容大体可按“三三制”来理解和记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规

12、定,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 个污染物),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的定义为: Pi= Ci /Coi109 式中:Pi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 浓度,mg/m3; Coi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1.*评价等级,Coi如何取值?,Coi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工业企业设计

13、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做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Coi取值的说明:,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系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1.评价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工作等级,例题: 1.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50,D10为6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70,D10为5.

14、5 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级。 2.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D10为3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9,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级。,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估算模式中嵌入了多种预设的气象组合条件,包括一些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此类气象条件在某个地区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经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大于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结果。对于小于1小时的短期非正常排放,可采

15、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 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些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一、二级评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可基于评价范围的气象特征及地形特征,模拟单个或多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同平均时限内的浓度分布。不同的预测模式有其不同的数据要求及适用范围。,估算模式,(1)点源参数:点源排放速率(/s);排气筒几何高度(m);排气筒出口内径 (m);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放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K)。 (2)面源参数:面源排放速率g(sm2);排放高度(m);长度(m,矩形面源 较长的一边),宽度(m,矩形面源较短的一边)。 (3)体源参数: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高度(m);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

16、, 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 (4)如评价范围属复杂地形,需提供地形参数: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 源基底的相对高度(m);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距源中心距离(m)。 (5)如周围建筑物可能导致建筑物下洗,需要提供建筑物参数:建筑物高度(m);建筑物宽度(m);建筑物长度(m)。 (6)如项目污染源位于海岸或宽阔水体岸边可能导致岸边熏烟,需提供排放源到岸边的最近距离(m)。 (7)其他参数:计算点的离地高度(m);风速计的测风高度(m)。,估算模式需输入的基本参数,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 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 为简单地形。在此范围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 m。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