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5493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动外交 和平外交 文明外交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学习目标】了解古代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认识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学习重点】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学习难点】古代对外交往政策变化,(一)西汉时期: 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对外认识和交往的新纪元,长安,欧洲,西亚,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翦伯赞曾这样评价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其意义不亚于新航路的开辟。”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国对外交往进入发展的高峰,你能不能用一些事例来说明唐朝的对外交往的情况?,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文化交流中,南亚的佛学、医学、历算、语言学、音韵学、音乐、舞蹈、美术,东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

2、世界的祅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等,如八面来风纷纷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度文库,材料一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马克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大发明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三大发明推功了科学发展和创新;预

3、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国对外交往进入发展的高峰。,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发生逆转,总体趋向于保守、封闭。,榜葛剌国王用大象将 明朝使臣接到王宫,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冲突:,你能列举明清时期我国的反侵略斗争和民族英雄吗?,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发生逆转,总体趋向于保守、封闭。,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致英国国王的信函 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盲目自大 闭关锁国,时期,新纪元,高峰,特殊时期,西汉,唐宋元,明清,特征,主动外交 和平外交 文明外交,事件,开放,闭关锁国,政策,关于对外交往的几点认识:

4、交通: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交往方式:和平交往和战争 对外政策的变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关于对外政策变化的启示: 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史料分析1】 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3)图6和图7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郑和下西洋 (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7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2分)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图7,图6,【史料分析2】,材

5、料: 南洋海禁之前,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民靠对外贸易生活,生活富足,社会安定。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 入,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保。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闭关锁国政策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清初“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 表现:实行海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举例: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等。 (2)说说“闭关 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导致商人和渔民破产;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