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51662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考点精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在古典诗歌欣赏中,应主要掌握四种表达技巧,一是表现手法;一是表达方式;一是修辞手法;一是艺术构思。,独具角度:要求鉴赏诗歌中的结构特点(或艺术构思),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结构特点有:铺垫、伏笔照应、过渡、开门见山、重章叠句、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1、铺垫:就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

2、者,徒有羡鱼情。 作用: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2、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的作用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照应的种类:扣题照应,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照应的种类:伏

3、笔照应。在诗歌(或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3、卒章显志:指在诗歌的结尾处表达诗人的心志或情怀。,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起承转合: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的作用。“承”是事件的过程

4、;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在结构上起转折的作用;“合”是结尾,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篇的作用。,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5、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6、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作用:在反复咏唱中,使语

5、言具有音乐美,有强调主题的作用。,(2008年四川卷),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 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

6、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2006年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宋刘 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阕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007年宁夏卷),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

7、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问: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

8、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问: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为: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答案为: (1)总领全词,点明题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应考策

9、略,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第三步: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的作用或表达效果。,独具角度:要求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一些常用表现手法阐释:,1、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

10、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欲抑先扬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2、象征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形象的表现。,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比兴 比即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既落,其黄而陨。,4、联想、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

11、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很多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的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行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联想: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 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5、以小见大:诗人不是叙述

12、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大境界、大主题。 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2009年安徽卷),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

13、江。 问: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问:“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

14、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点击考纲: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内容: 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角度一 要求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

15、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角度二 要求分析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后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

16、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角度三要求分析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次石湖书扇韵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问: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案(示例):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