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46370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1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1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1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1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经营学,李建华 金融学院,第一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第一章 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功能与发展历史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概况 第三节 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功能与发展历史,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二、商业银行的功能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一、商业银行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商业银行是企业 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二、商业银行的功能,信用中介 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

2、征的功能 融通资金的功能 支付中介 货币结算、收付、兑换和转移存款等 节约现钞使用和降低流通成本 信用创造 又称货币创造功能 创造 派生存款、扩大货币供应量 金融服务 包括代理收付、贷款保证、贷款承诺、信息咨询、资信调查、财务顾问、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三、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欧洲大陆银行的前身:货币兑换商 英国银行的前身:金匠 保管凭条演变为银行券 保管业务的划拨凭证演变为银行支票 十足准备金转变为部分准备金 在与高利贷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现代商业银行,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概况,一、国有商业银行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城市商业银行 四、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 五、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六、外资银行,

3、我国银行业概况(截至2007年底),10,中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银行大排名中的中国商业银行 1999年:7家 2007年:31家,2家挤入全球十大银行 2006年12月11日 我国全面对外开放了银行业。,1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银行业,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前 大一统的银行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 既是中央银行,也是商业银行 几乎完全按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相当于第二财政,不是真正的银行。,12,我国商业银行分类,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外资银行,13,第一类:大型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 工

4、、农、中、建:“四大银行”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四大银行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称为“四大专业银行” 恢复中国农业银行 分离中国银行 分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后改为“中国建设银行”) 新成立中国工商银行,14,专业银行体系的问题,专业银行体系 工行:城市金融 农行:农村金融 建行:长期金融 中行:国际金融 问题: 井水不犯河水,相互之间缺乏竞争 行政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活力 改革金融改革银行业改革四大银行,15,四大银行的改革:四大步骤,第一步:分离政策性业务 1994年,组建三大政策性银行,即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二步:国债注资 1998年,财政部对四大银

5、行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充实四大银行的资本金。,第三步:剥离不良资产 1999年,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这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实行集中管理。 第四步:股改上市 2003年年底,动用外汇储备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 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三家银行先后实现在香港和上海成功上市。 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已启动。,17,交通银行,成立于1908年。 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国内业务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1987年重新组建后,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年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

6、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 2007年,交通银行回归A股。,18,第二类: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梯队 截止2007年底,包括十二家银行。 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名称:习惯使然,19,股份制商业银行:作用,提供服务 填补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 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 促进竞争 打破垄断局面,促进竞争 带动了银行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改革试验 是很多重大措施的“试验田”,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20,第三类:城市商业银行,第三梯队 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起

7、来。 截至2006年底,共113家。 三个特征: 跨区经营: 2006年4月26日,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开业 合并重组: 2005年徽商银行、2007年初江苏银行成立 改制上市: 2007年,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上市,21,第四类: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 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 村镇银行 农村资金互助社 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先行。,22,第五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邮政储蓄的基础组建, 2007年3月正式挂牌营业。 在规模上,仅次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居全国第五位。 业务目前还比较单一。 是我国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23,第六类:外资银行,2006年12

8、月11日,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对象限制,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正式全面对外开放。 外资银行包括四类: 外商独资银行 中外合资银行 外国银行分行 外国银行代表处,营业性机构,非营业性机构,24,外资银行监管:法人导向,外资银行要与中国商业银行一样全面经营外汇和人民币业务,即享受国民待遇,必须设立具有独立资格的法人银行,即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外国银行分行的业务限定为以下三项: 全部外汇业务; 对除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业务; 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第三节 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社会制度

9、 二、宏观经济 三、信息技术 四、金融环境 五、银行监管 六、金融基础设施 七、人文社会环境,26,经营环境之一:社会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结构和特征: 股权结构 银行治理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银行客户 政治稳定 担保,27,经营环境之二:宏观经济,银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需求和服务性需求。 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前景 经济结构 经济全球化,28,经营环境之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广泛应用,使银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突破了金融交易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高了交易的效率,29,经营环境之四:金融环境,(一)金融

10、市场的发展 1. 对银行的作用 银行筹集和运用资金的重要渠道。 为银行提供大量风险管理工具。 创造和培养良好的优质客户。 为银行客户评价及风险提供了参考标准。 有助于金融稳定。两条蹆走路。,经营环境之四:金融环境,2. 对银行的挑战 金融市场波动加银行风险。 银行上市可能导致银行经营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金融市场会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 分流银行资金来和优质客户。,30,31,经营环境之四:金融环境,(二)非银行金融机构 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不利:竞争;分流资金和客户。 有利:合作;专业化服务;客户;金融体系发展。 (三)货币政策

11、市场经济中越来越重要。 影响资金、成本、客户 (四)金融稳定 信誉是最大的资产,32,经营环境之五:银行监管,银行是监管最为严格的机构 市场准入监管 审慎经营监管 信息批露监管 市场退出监管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各国逐步放松了管制 放松管制并不意味着取消监管,33,经营环境之六: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 支付体系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会计标准 征信体系 反洗钱体系 金融安全网 审慎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 投资者保护制度构成,34,经营环境之七:人文社会,(一)信用文化 银行是一种信用活动。 中国的信用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消费文化 崇尚节俭 有利:高储蓄,充足的资金来源 不利:制约了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 降低贷款占比 贷款集中于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增加了风险 消费降低影响经济增长 (三)社会环境 转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子女数量减少,提高了储蓄倾向,减少了贷款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