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运行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640450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60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运行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运行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运行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运行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运行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运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运行(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运行,2,市场经济的运行与特征,3,第一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讲是市场经济的体制,这种市场体制,从运行机制的角度来考察,它大致经历了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国家与市场的结合三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市场的运行状况、运行效果、调节手段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考察,必须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进行。,4,第一节 西方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由于西方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因此,任何西方经济理论,无论它属哪个学派,处于何种历史时期,侧重于行为研究还是政策研究,都会涉及市场问题。在此,对在西方经济学

2、界影响较大的一些市场理论做简单的介绍。 一、市场均衡理论 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剑桥学派(或称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英国传统的庸俗经济学基础上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学派的学说,建立了一个局部均衡的市场经济理论体制,这个理论体系构成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5,在此之后的近一个世纪中,除希克斯等人提出的序数效用和罗宾逊、张伯伦分别提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与“垄断竞争理论”之外,以马歇尔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无太大的变化。 以马歇尔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就是论证资本主义市场机制是一部精美复杂的工作系统。 从西方微观经

3、济学的内容来看,除一般均衡及福利经济学的内容之外,它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效用及消费者行为理论”、“成本及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所有这些理论的核心是“均衡价格理论”。,6,“均衡价格理论”所强调的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股力量共同决定的,在需求和供给相等时所决定的价格水平称为均衡价格水平,当价格处于均衡价格时的产量水平,就是均衡产量水平。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均衡价格是在没有外部力量影响时不会自行变化的价格,是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并继续保持下去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市场正好出清时的数量,这时市场既没有商品过剩现象,也没有商品短缺现象,这自然是市场经济

4、中的一种理想状况。,7,“效用及消费者行为理论”所要说明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用效用的概念来描述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行为,证明消费者行为与市场中的需求规律是相一致的;2)证明在均衡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所获得的效果水平最大。由此不难看出,效用及消费者行为理论完全服务于均衡价格论。 “成本及生产者行为理论”也是服务于均衡价格理论的,因为它通过成本分析来说明供给规律的基础是什么,并证明在均衡价格水平下,厂商能获得成本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利润,这也就等于回答了对卖方(生产者)来说,均衡价格是一种最优价格。,8,“市场理论”是在张伯伦、罗宾逊提出“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之后,逐步形成的西方

5、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主要比较在不同市场结构中,市场调节结果的不同效应。 “分配理论”无非是将均衡分析方法用于要素价格的分析,借以说明市场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合理性。,9,综上所述,如果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过程果真能像马歇尔等人所描述的那样,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既能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又能将收入以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形式公平、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阶层,同时,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所形成的价格,既能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又能使生产者获得最大利润,这样,在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中,就不存在任何矛盾和冲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就能和谐、永恒地发展下去。 然而,这种把资本主义描写为可以靠自我调

6、节达到充分就业和消除危机的田园诗话,与后来现实不符。,10,二、市场过程理论 哈耶克、米赛斯的“有效市场理论”,是三十年代提出来的。其中,尽管这种理论仍属极端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但是,它从内容到方法都同马歇尔、瓦尔拉斯、帕累托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 哈耶克、米赛斯是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人物,这个学派在继承以门格尔、庞巴维克、维塞尔为代表的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的同时,致力于经济行为理论的研究,“有效市场”的概念正是他们在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场经济所做的新的描述。,11,从新奥地利学派对市场过程的分析来看,他们所强调的市场功能主要在于信息的传递、获利机会的发现和刺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

7、方面能否起作用的问题,他们似乎是有意回避了。,12,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过程,一、市场经济的一般功能: 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是要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中,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在市场主体追求效用和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 市场经济的一般功能概括为: 个体最大化行为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统一,其明显的标志在于市场经济中均衡价格的形成。,13,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经济制度的概念,而不是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相统一的目标与市场经济的一般功能并不相悖。 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经济与特定的社会制度

8、相结合时,其一般功能的实现程度和实现形式之间的差异。,14,二、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一般功能的限制条件 市场经济的一般功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能够充分发挥,这取决于如下一些条件。 1、价格调节是否是迅速的,即价格波动是否能迅速给消费者和生产者准确的供求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是否能根据价格信息分别对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作出迅速调整。,15,2、价格调节过程是否能够达到并稳定在均衡状况下,这要取决于需求弹性的大小,西方经济学中的“蛛网理论”认为,只有当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即需求变化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比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更为灵敏时,价格调整过程才能最终达到并稳定在均衡点上,也就是说,这是的价格调节才是真正

9、有效的。,16,3、整个社会所有的局部市场都处于均衡时,各个生产行业之间不存在厂商的转移活动。这就是说,均衡时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存在吸引更多厂商进入的超额利润或迫使厂商退出生产领域的亏损现象,每个厂商在供求均衡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或平均利润。所以,整个社会的均衡状况是否能够持续稳定下来,要看厂商是否以获得平均利润或正常利润为满足。只有当厂商以获得平均利润为满足时,整个社会的均衡才能维持。 显然,上述三个条件,在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是不可能充分满足的。,17,第三节 市场机制的发展和演变,一、私人垄断出现后,市场运行过程的变化 垄断出现后,垄断并没有完全排斥竞争,只是使竞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

10、种变化了的竞争称为垄断竞争。与此相联系,垄断竞争并没有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只是使市场运行的过程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了的市场称为“垄断竞争市场”。 1、在垄断竞争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单个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发生了变化。,18,2、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中,垄断企业虽然仍受市场需求的制约,但是,这时它已不完全听命于价格调节。垄断企业从事的是大生产经营,它的生产能力远远高于非垄断企业。 3、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中,供求平衡的均衡状况更难实现。 4、价格机制对偏离均衡现象的纠正越来越困难。 二、国家垄断出现后,市场运行过程的进一步变形 1、国家干预的出现,特别是国家购买量和国家投资水平的扩大,刺激了社会总需求的

11、增加,使资本主义的市场供求矛盾得到缓和,尤其是国家在采购商品时通过订货维持高水平的垄断价格,在确保垄断利润的情况下,缓解了市场供求矛盾。,19,2、与上述内容相联系,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价格已不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但这并不等于说市场运行过程已经被国家干预的管理形式所替代,资本主义已不受市场调节的制约;相反,市场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仍然起着强制性的调节作用,即仍然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但这种强制性调节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20,第二章 发达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行为(略),第一节 企业管理的演进 一、五六十年代企业管理的重点人、财、物的管理 二、七十年代企业管理的重点战略管理 三、八

12、十年代企业管理的新动向企业文化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与企业的市场化管理 一、大企业的赢利目标管理 二、垄断企业价格管理的过程 三、价格管理的具体方法 第三节 市场的开放性与跨国企业的管理 一、在技术革新基础上的内部组织管理的变革 二、跨国企业的跨国联合在不断加强 三、国际转移价格的运用,21,第三章 发达市场中的政府行为,第一节 市场缺陷与国家干预 一、市场神话 二、市场缺陷 三、国家干预 国家应担当起以下经济职能: 1、保证和促进自由竟争 2、提供和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 3、参与调节经济的运行过程 4、实现收入再分配和实施社会保障 5、实行稳定政策,22,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宏

13、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指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以达到稳定经济、保证整个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的理论。 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三、凯恩斯以后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23,第三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形式,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形式有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计划、国有企业。 现分述如下: 一、宏观经济政策 所谓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用以影响宏观经济变量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手段。宏观经济目标一般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持续增长,在开放经济中还包括国际收支平衡。 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24,二、经济计划化 经济计划

14、化是战后许多西方国家用来调节、干预经济运行过程的一种手段。 各国经济计划化的程度不一,时间长短不一,其中以法国的经济计划化较为突出。 三、国有企业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是这些国家为直接参与调节经济运行过程而由国家控制的企业。,25,第四章 发达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第一节 战后发达国家的再生产周期 一、战后发达国家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战后发达国家再生产周期同战前相比具有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周期变形,其具体表现为: 1、再生产周期的阶段性不如过去明显。即:1)与传统再生产周期不同,战后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依次交替不象过去那么明显;2)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各自独立的特征不如以前那么鲜明,特别是萧条和复苏

15、阶段几乎溶合,两者常表现为较缓慢的回升和生产波动;3)各国再生产周期的同步性降低,较少像战前那样出现世界性经济危机和世界性经济高涨。,26,2、再生产周期的长度有所缩短。 3、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发生。 4、战后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经济波动不大明显,波动幅度减弱了。,27,二、国家干预对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影响 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市场经济的再生产周期呈现以上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干预。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措施对再生产周期的主要影响在于: 1)国家推行长期投资计划有利于纠正盲目投资和固定资产更新的市场调节失灵,以及投资总量、结构上的不合理性,这就使爆发29-3

16、3年大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了。,28,2)国家干预中通过投资结构调整、需求总量和结构的控制,使再生产周期中各阶段的矛盾相对缓和。同时,由于采取了反向调节的方法,使各个阶段特征的差异性减弱了。 3)国家干预中往往利用债务消费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因此,会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加剧通货膨胀。这是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的一个重要根源。 4)国家的反危机政策,带有很强的趋前刺激作用,使投资速度加快,投资规模膨胀,从而产生了促使经济周期缩短的影响。,29,第二节 战后发达国家的物价上涨,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物价上涨的特点 物价上涨是战后发达市场经济严重的经济问题之一,是发达市场经济各种矛盾激化的突出产物,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普遍性: 2、持续性: 3、不平衡性:,30,二、战后发达国家物价上涨的原因:,31,第五章 当代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市场经济,其核心是自由市场经济主义。 它奉行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自我负责原则。 但如果从所有制关系或财产权关系、经济决策权类型及结构、资源配置方式这三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来看,又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