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0届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国通用.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0184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0届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国通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0届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国通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0届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国通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0届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全国通用.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0届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

2、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卷 阅读题(67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两三年,一幅中国山水画,在美国被新闻报纸炒得沸沸扬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便是传为五代董源的溪岸图。 溪岸图是一幅较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应毫无疑问,而且它还是早期山水画中属保守的一派。其内容描写隐逸文人,充满着山居田园生活情趣。画中主人与妻子儿女在一起,庭院中有女仆捧着盘于似送果食,柴门外有耕作归来的男仆,路上有行人。这些细节的安排,是后来同类山水画所不具备的。细节的描写使我们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童仆欢迎,稚子候门”,画中有仆人、稚子。“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画中有飞鸟。“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画中穿蓑衣戴斗笠、肩负着犁的仆人,应是开春耕地回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画中除葱茂的树木之外,奔流的泉水亦非常突出。“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画中主人倚坐在水榭栏杆边,回首面向河水似有所思。如此等等,如果不是着意画陶诗,那也是深受陶诗影响。据宣和画谱卷十一记载,山水画家中有孙可元者“好画吴越间山水,笔力虽不豪放,而气韵高古,喜图高士幽人、岩居渔隐之趣。尝作春云出岫,观其命意,则知其无心于物,聊游戏笔墨以玩世者,所以非陶潜、绮皓之流,不见于笔下”。在御府收藏他的十二幅作品中,第一幅便是陶潜归去来图。这些

4、话如果用来评价溪岸图也十分吻合,特别是关于艺术特点的“笔力”和“高古”的说法。而对董源,宣和画谱的描述是:“大抵元(这里指董源)所画山水,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使人观而壮之。”“然画家止以着色山水誉之,谓景物富丽,宛然有李思训风格,今考元所画,信然”。而沈括梦溪笔谈论其用笔特点是: “其用笔苹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晁补之鸡肋集 “跋董元画”亦赞成沈括的说法。既然这样,可以大胆一点,把溪岸图叫做陶潜归去来图,寄之孙可元名下。按宣和画谱已不知孙可元“何许人”,而“好画吴越间山水”,可推之大约为江南人,生活在北宋初年。他的名字与作品在南宋之后已无人

5、知,名气不堪与董源相匹。有人怀疑溪岸图款字为后添,或许孙可元之“元”,与董元(源)之“元”有一字之同,所画又为江南景色,后添款字为宋、元间画估之所为,亦有可能。 1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溪岸图为孙可元所作理由的一项是 A画中细节的安排是后来同类山水画所不具备的。 B好画吴越间山水,笔力虽不豪放,而气韵高古。 C喜图高士幽人、岩居渔隐之趣,非陶潜、绮皓之流,不见于笔下。 D画中细节的描写使人们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溪岸图为董源所作理由的一项是 A所画山水,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使人观而壮之 B以着色山水誉之,谓景物富丽,宛然有李师训的风格。 C用笔草草,近视

6、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D溪岸图为早期保守派山水画家所作,与董源的性格与生活时代相差较远。3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把溪岸图置于董源的名下,是因为董源下笔雄伟,而孙可元笔力不够豪放。 B孙可元深受陶诗影响,其画内容多为描写高士幽人,充满山居田园生活情趣。 C由于溪岸图款字为宋、元间画估所添,所以被鉴定为董源的作品。 D作者考证认为,溪岸图便是收藏在御府的孙可元的陶潜归去来图。二、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19分)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

7、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

8、,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

9、选自宋史徐绩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阻止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更:经过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3分 )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绩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

10、逃避。徐绩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7把文言

11、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3分)译文: (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3分)译文: (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4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8、诗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清意”指什么? (4分)9、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描绘的是怎样一个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10、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这个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3分)四、

12、名篇名句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诗是: _,此时无声胜有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无边落木萧萧下,。,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蟹六跪而二螯,_,_.(荀子劝学)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拜谒高原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迷人的雪域风光。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牦牛群、酥油茶和糌粑西藏在我心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我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

13、时节,我向着高原行去。只是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支队伍,有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青藏线。 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应”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艰难,简直到了需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限广袤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展目凝视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

14、原确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蓝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的是楚玛尔河。我记得我就这么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砺的骨骼,并且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底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容许它们再向上冲了,你还能感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的总想仆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界这样轻易地就摧毁它占有它,地球毫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