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策略}第3讲竞争性市场的供给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629885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69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争策略}第3讲竞争性市场的供给1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竞争策略}第3讲竞争性市场的供给1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竞争策略}第3讲竞争性市场的供给1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竞争策略}第3讲竞争性市场的供给1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竞争策略}第3讲竞争性市场的供给1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竞争策略}第3讲竞争性市场的供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策略}第3讲竞争性市场的供给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生产决策,一、企业(略),二、生产理论(略),三、成本理论,第一节、企业的概念和职能, 1、概念: 企业又称厂商,是一种使用生产要素并把这些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生产并销售产品与劳务的组织或机构,其组织目标或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 2、企业的职能协调 经济活动协调方式:企业协调与市场协调 企业协调就是由企业作为一个统一的单位,它的内部不存在市场交易,由所有者组织与协调进行生产,然后与其他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发生交易关系。 市场协调就是由个人直接通过市场来调节各种活动进行生产。 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协调方式,这取决于不同的协调成本。 企业协调是管理成本,市场协调是交易成本。,企业协调与市场协调二者之

2、间有一个替代关系。当市场协调相对交易成本过大时,则运用企业协调;当企业协调相对交易成本过大时,则运用市场协调方式。,企业存在的原因或企业协调替代市场协调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三点:,企业协调的成本低于市场协调的交易成本,同时也比市场协调更有效率。 为获得规模经济的收益。 团队生产。团队生产分工更细、效率更高。,单人业主制是只有一个所有者的企业,该所有者具有无限责任。无限责任是企业要用自己的全部财产为企业的所有债务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合伙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无限责任的所有者的企业。 公司是一个或多个有限责任股东所共同拥有的企业。有限责任是指所有者只对其最初投资承担法律责任。在一些公司中,股份可以在股

3、票市场上进行买卖。 一般来说,企业中,个人业主制最多,其次是公司,最少的是合伙制。通常情况下,公司的规模大于合伙制和个人业主制。在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贡献中,公司远远大于合伙制和个人业主制。, 3、企业组织形式,数量比较,收益比较,单人业主制在农业、林业、渔业、服务业中占了较大比例,在建筑业和零售商业中比例也较大。 合伙制在农业、林业、渔业、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业中比在其他行业中重要。 公司制在所有行业中都是最重要的,尤其在制造业中,几乎全部是公司。,各种类型厂商的优缺点比较, 4、企业的决策,企业要在稀缺的资源中进行组合、配置、管理以生产和销售各种有效用的产品和劳务。 企

4、业从出售物品与劳务中得到的收入称为收益。 企业为了得到生产要素服务而进行的总支出称为成本。 企业的收益与成本的差额称为它的经济利润(收益大于成本)或经济亏损(成本大于收益)。 企业的决策目标就是: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短期是指:企业存在某种不变的生产要素,而这种要素把厂商限制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上。另外,短期还意味着:新厂商不能进入该行业,现有厂商在短期内也不能退出行业。 长期则表示:厂商可以改变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新厂商可以进入该行业,原有厂商也可以退出经营。,企业的决策分长期和短期,第二节 生产理论(略)(厂商供给能力),一、生产函数,二、短期生产函数,三、长期生产函数,四、规模报酬,劳动

5、 土地 资本 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物品 劳务,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 投入量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生产函数,Q = f(L , K),厂商,一、生产函数,Q:产量 K:资本 L:劳动,TP、AP与MP,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二、短期生产函数,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佳利用,TP、AP与MP,1、短期生产函数:,Q = f(L , K),TP,AP,MP,总产量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量 TPL = Q = f(L),平均产量 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生产的产量 APL = TPL/L,边际产量 每增加一单位变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MPL = dTPL/d

6、L,至少一种投入是不可变的,表- 劳动投入变化所引起的农产品产出变化,TP,L,O,AP MP,L,O,L1,L2,L3,L1,L2,L3,MP,TP,AP,TP 与 MP 斜率 边际 拐点 顶点 顶点 零点,TP 与 AP 射线 平均,MP与AP MPAP AP递增 MP=AP AP最大 MPAP AP递减,三种产量的关系,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技术水平前提:不变。 可变技术系数: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可变。 递增和递减:没有达到最佳要素配比时,开始是递增的。 基本生产规律,当技术、资本不变,持续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时,边际产量或边际收益总是先上升,但最终达到最大值后则下降,这被称为边际产量或边

7、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就是在固定投入量不变时,随着一个企业所用的可变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最终会减少。,3、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I,II,III,平均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为正,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 量为负,理性厂商选择第II阶段,TP,L,O,AP MP,L,O,L1,L2,L2,MP,AP,TP,L1,在I 区域,劳动的TP递增,MPAP,AP是递增的,表明在这一阶段相对于不变的K而言,L投入过少,所以,L的增加可以使K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引起TP和AP的递增。 在II 区域,当劳动从L1增加到L2,劳动的AP和MP都呈下降趋势,由于MP仍然大于0,TP递增,在该阶段起点,AP最大,

8、终点处TP最大。 在III 阶段,这时劳动的MP为负,TP绝对减少,表明相对于不变的K而言,L投入过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理性的厂商不会选择I 和 III 进行生产,只有在II区域是劳动量投入的合理区间。至于劳动投入量究竟在II 哪一点上,还要考虑成本、产品价格等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投入变动与扩展线,三、长期生产函数,脊线与生产经济区域,等产量曲线,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水平所使用的两种要素各种组合的轨迹,Q1,Q2,Q3,1、长期生产函数:,所有投入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要素。,相同的产出,A

9、、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B、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C、在合理的生产区域内,等产量线斜率为负,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2、边际技术替代率,K,L,在技术和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所能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劳动替代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由于:,当某种投入要素L不断增加时,L的边际产量最终不断下降;而被替代的另一种投入要素K,则由于数量减少,K的边际产量不断上升,由此导致边际技术替代率下降速度越来越快。,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3、脊线与生产经济区域,K,L,O,Q1,Q2,Q3,B,MPK0,A,MPL0,脊线

10、,脊线,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 等产量线上斜率为0的点或者斜率为的点与原点的连线,生产的经济区域 两条脊线所围的区域,4、等成本线,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花费一定成本所能够购买的两种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M = PLL + PKK,PL即工资w,PK即利率r,等成本线表明了在总成本既定时所能购买的资本量和劳动量的组合。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或者说等成本线表示等量的总成本所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点所构成一条曲线。在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成本相同,而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不同,即配置比例不同。,等成本线的斜率:

11、,可以实现的成本空间,不可以实现的成本空间,价格与成本变动导致等成本线的变动情况。,K,L,O,K,L,O,K,L,O,K,L,O,成本不变,K的价格不变,L价格提高。,成本不变,L的价格不变,K价格提高。,成本不变,K与L的价格都上升了。或者,K与L的价格都没有变,而成本减少了。,成本不变,K与L的价格都下降了。或者,K与L的价格都没有变,而成本增加了。,根据上面的图示,还可以分析其他各种情况。,5、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成本既定产量最大,产量既定成本最小,最小成本最大产量,Q3,Q2,Q1,C,D,-dK / dL w / r,MPL/MPK = w/r,成本最低的技术是在产量既定时使总成本

12、最低的投入品的组合。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当一个企业采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技术时,投入品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其相对价格。,I1,I2,I3,I4,等成本线,A,B,C,B点既在等成本线上,又在等产量曲线上,是两者的切点,表明实现了产量最大且成本最小,是最优选择点。A点虽在成本可以实现的空间内,但没有实现成本约束下的最大产量。C点的产量虽大于B点,但在成本可以实现的空间外,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成本可以实现的空间,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成本最低的技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代表了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点。在数条等产量线中企业不仅要考虑产量最大的等产量线,同时又要在数条等成本线中选择成本

13、最小的等成本线,即既要实现产量最大,又要实现成本最小。 企业追求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实现生产者均衡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既定成本的条件下追求产量最大,或者投入不变时使产出最大;二是在既定产量的条件下追求成本最小,或者产出不变时使投入最小。,I,A,B,C,B点既在等成本线上,又在等产量曲线上,是两者的切点,表明实现了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是最优选择点。A点虽在成本可以实现的空间内,但不可能实现既定的产量。C点虽然也可以实现最大产量,但不是成本最小点。,成本可以实现的空间,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6、生产扩展线,LTC,扩展线 由成本变动引起的最优要素组合变动的轨迹。 它是在技术条件不变(从而生产函数

14、不变)和投入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中扩大生产规模所能采用的最优组合点的轨迹,又称企业的扩展轨道、规模曲线。,替代效应与产出效应,替代效应是纯粹由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维持产出不变情况下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间的相互替代。产出效应则是指在厂商的成本支出为既定的条件下,由于某种生产要素降价(或提价),既定的成本可以购买更多(或更少)的两种生产要素,达到更高(或更低)的产量,由此产生要素组合的变化。,图4-18 替代效应与产出效应,四、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要素的增加幅度,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的增加幅度等于要素的增加幅度,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要素的增加幅度,当企业

15、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生产收益报酬递增的阶段; 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这一阶段可能比较长。 在此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出现规模收益递增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1)生产规模扩大后,企业能够利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 (2)随着对较多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 (3)人数较多的培训、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可以节约成本; (4)生产的副产品可以得到综合利用

16、; (5)企业的销售、售后服务更加规范。,出现规模收益递减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降低了生产效率。,(1)生产规模扩大后,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 (2)管理阶层的增加; (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 (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适度规模,是指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通常,人们把规模报酬不变看作企业最有效(优)生产规模,被称为“科斯边界”,企业扩大规模,虽节约了交易成本,但管理成本会上升。 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2)市场条件。,第三节、成本理论(厂商供给意愿) 厂商成本与收益分析,一、成本的概念,二、短期成本分析,三、长期成本分析,四、利润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