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教学讲义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619720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专题14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专题14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专题14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专题14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4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教学讲义(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

2、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2表现: 3特点: 4影响:,史料一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 史料反映了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供过于求。 史料二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史料中柯立芝的政策加

3、剧了资本家生产的盲目性,加大了产销矛盾。柯立芝的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史料三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史料反映了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造成虚假繁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各国应对危机的(经济)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措施,整顿财政

4、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 实行福利制度 社会立法,新政内容之一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史料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从中可以探究新政的目的及特点。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是“公平竞争”、促使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

5、是对大萧条时美国工业中已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所进行的局部调整,是对劳资关系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的国家干预。,新政的影响,史料一美国工业指数1929年为125,1932年跌到58,1935年上升到101,1936年达121。 史料二1935年,罗斯福严厉指责直接救济“伤了国家元气”。他建议:失业者仍由州政府和市县政府负责照顾;联邦政府则可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1933年4月,一向热心于造林、水土保持和水力发电的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并签署生效。 史料一表明通过新政,美国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大萧条”。史料二则表明改革中充分发挥了国家对经济生活

6、的干预和调节作用。,3实质(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直接影响,深远影响,4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到充分发挥。,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进入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

7、主义。 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新”的综合认识,新政的“新” 新的理论和政策: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 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新的起点:新政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新的模式: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给我们新的启示:,给我们新的启示: 第一,国家干预经济、

8、干预社会生活,是新政应对危机的基本思路,国家在解决危机、应对社会问题中起了主导作用。因此,政府不仅要承担起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还应对人民生活保障负责。 第二,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法律的权威实施社会救济,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 第三,“以工代赈”方式的推行,既达到了社会救济的目的,又有利于国民精神的重塑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实际上,这是把解决眼前紧迫的社会问题与促进社会长远发展相结合。,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新”的综合认识,关于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

9、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运用多种史观看罗斯福新政,1现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

10、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 重商主义: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三、战后资

11、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2)“滞胀”现象的出现,表现: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对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资本主义各国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 重商主义: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12、,战后企业经营的变化,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建立“福利国家”,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评价: 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制度的实质,史料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

13、贝弗里奇爵士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地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福利制度实质上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史料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类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史料表明三类产业划分的依据是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和对劳

14、动对象进行加工的顺序;第三产业这一概念是由费希尔第一次提出,二战后是其迅速发展而不是初次提出。,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而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建设经验。但是,这些变化并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纳为“一适应、两

15、非常”,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为了克服日益恶化的粮荒,苏维埃政府在国家粮食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制收集余粮的非常措施。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名为“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的法令。为了满足国家的紧急需要,法令规定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其数量由政府确定)以外,全部余粮按国家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粮食征购的价格很低所以农民几乎是无偿将粮食卖给国家。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史料表明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内忧外患,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采取了强制收集余粮的措施。,转变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史料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

16、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既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的话表明,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应对特殊局面的特殊政策,但是后来布尔什维克党又把它当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然而由于其超越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列宁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苏俄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适应、两允许”,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史料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哈默是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1921年,列宁同哈默交谈时说:“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