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苏教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0595720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积累运用1 (36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A憧憬cng 诠释qun摇曳y 锲而不舍qB迸溅bng 积攒zn 倔强ju 一哄而散hngC老鹳gun 蕴藻yn 称职chn 噤若寒蝉jnD发髻ji 和煦x 祈祷q 潜移默化qi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用反选排除法,有就错排除,A“锲”读qi,C“噤”读第四声,D“髻”读j,答案为B。考点:识记并正确书

2、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选出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3分)A“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B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C对于2015年元旦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D我市推动医药产业链前延后伸,全力建设医、药、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本题

3、用反选排除法,A逗号应在引号外,B省略号多余,C问号为问号。答案为D。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A近日,广东媒体接连曝光的一系列保姆毒杀老人案件,真是骇人听闻啊!B天安门广场西侧安检口,一位特殊的游客在排队人群中熙来攘往,并不时地将目光放在其他游客的衣兜或书包上,行迹十分可疑。C武警战士们自抵达灾区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以确保将所有现有资源及时地运到岸上。D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妈妈一点拨,我茅塞顿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

4、个方面判断正误。B句中“熙来攘往”是形容人多来来往往,不能形容一个人的行为。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A2015年扬州市林业有害生物累计发生面积不少于8955亩左右。B“幻日”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出现“幻日”现象需要满足非常苛刻条件的原因。C最近,扬州终于摆脱了“雾蒙蒙”,蓝天白云令人赏心悦目。D近日,中央和省委、市委先后下发通知,对加强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作出部署。【答案】C【解析】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丹麦

5、作家安徒生。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新装”的奇怪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深刻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B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练、生动,155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C宇宙里有些什么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采用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生动的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D社戏的作者是鲁迅,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

6、生活的向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比较判断。D错,社戏是小说,其中所写之事不完成是作者所经历。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qn( )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f( )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所以我们不妨静下心来,让阅读成为习惯,对于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考不无b( )益,不过在这个让人眼花lio( )乱的信息时代要把握好浅阅读和深阅读的平衡才不至于被阅读淹没。【

7、答案】沁 赋 裨 缭【解析】7默写(每空一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9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3)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4) ,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5)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郦道元三峡) (7) ,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8)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答案】(1)千里共婵娟(2)便引诗情到碧霄(3)白铁无辜铸佞臣(4)纤纤擢素手(5)随风直到夜郎西(6)

8、略无阙处 (7)人不知而不愠(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解析】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婵娟、霄、佞、擢、郎、阙、愠、蛙,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8名著阅读(8分)这时,汤姆的脑海里雷电般闪出一个念头,他猛然起身,大声说道:“是我干的!”全班同学迷惑不解地盯着汤姆,觉得他行为愚蠢,令人不可思议。汤姆站了一会好像是在镇定自己,然后走上前去接受惩罚。汤姆发现那个可怜的姑娘蓓姬眼里先是流露出吃惊,然后是感激,最后是敬慕之情,

9、他觉得为此就是挨上一百鞭也是值得的。汤姆也为自己的义举感到脸上有光,因此在遭受杜宾斯先生有史以来最严酷的鞭笞时,他哼都没哼一声,另外放学后,他还得被罚站两小时。对这一残忍的做法,他也不在乎,因为他心里有数,外面会有个人心甘情愿地一直在等上他两个小时。(1)请联系选段及全书前后情节,概括汤姆所作的“高尚”的“义举”。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和结果。(4分)(2)通过选段中汤姆的行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全书中还有哪些情节也可以体现他的这些特点?(4分)【答案】(1)蓓姬偷看老师的书,因为汤姆的突然到来而不小心撕坏了书;老师一个一个责问撕书者,在蓓姬即将遭到责罚时,汤姆挺身而出,代她受过,赢得了蓓

10、姬的敬慕。(2)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答出任意2点,给2分)这些特点还可以从以下情节看出来:对波特受冤枉被捕感到内疚,并经常去看望他;对村民为自己举办“葬礼”感到惭愧,在最后关头指出真正的杀人凶手,救护了波特(答出任意一个符合题意的事件,给2分)【解析】试题分析:抓住文段中表述的信息要点“汤姆发现那个可怜的姑娘蓓姬”,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梳理有关情节,从汤姆的行为活动这个方面来概括,并简述事例分析其形象特点。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阅读理解(51分)(一)阅读舟夜书所见。(6分)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

11、作满河星。9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划线句子展现的画面。(2分)10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9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2分)10动静结合(2分)(表现手法,如果回答“比喻”,给1分,其他不给分。)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喜爱)之情。(2分)【解析】阅读诗歌,了解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每个字词,根据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发挥想像,从形、声、色多角度来描摹画面,突出诗中景物的画面感。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析,“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是静写,

12、“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是动写。从诗人所写夜晚环境的宁静不难体会到诗人闲适的境以对自然之景的喜爱。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阅读下面的吴起立信一文。(17分)吴起立信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明日有人偾南门之外表者,仕长大夫。”明日日晏矣,莫有偾表者。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吴起自见而出,仕之长大夫。夜日又复立表,又令于邑中如前。邑人守门争表,表加植,不得所赏。自是之后,民信吴起之赏罚。(选自吕氏春秋)【注释】西河:战国魏地,地在黄河以西。在今陕西大荔

13、。夜日:前一天。表:木柱。偾(fn):仆到。这里是使仆倒的意思。长(zhng)大夫:上大夫,古官名。晏:晚。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来谒吴起( ) (2)自是之后( )(3)患其塔动( ) (4)顾野有麦场( )1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A是吾剑之所从坠B仕之长大夫C问塔动之因 D久之,目似瞑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14. 从这则故事中,你读出了吴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解说。(4分)【答案

14、】11(1)拜见 (2)这 (3)担心(4)转头看,看见12C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我去把木柱扳倒试试,最多得不到赏赐罢了,有什么妨害?(补全主语1分,“伤”1分)(2)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自”如果。)(3)略14 有智谋的人,为了建立公信,能够用“南门立柱”的办法吸引百姓的注意,进而获得他们的信任;言出必行的人,有人放倒了南门的柱子,他信守承诺,任命那个为长大夫。(每点2分,共4分)【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是”“患”两字词皆与今义不同,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之”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之”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C句与例句中的“之”皆为助词“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