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0595711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 100分钟 满分:100 分一、积累与运用(共5小题,共2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xn( )职 干h ( ) qun( )伏 慷ki( )2、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应傍战场开。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江春入旧年。 (王湾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

2、受降城闻笛) 3、下列各句中加点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咱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应该得最高分。B.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场面。C.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D.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挑肥拣瘦。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无锡市政府的努力,使“万达文化旅游城”进驻无锡。B.无锡阳山桃花节开幕式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欣赏盛开的桃花。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5、名著阅读(4分)(1)在图书馆,新生小

3、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2分)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2)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1分) (3) 鲁迅在 这篇文章追忆童年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现对弱小者的同情。(1分)二

4、、阅读与赏析(共14小题,共38分)(一)(4分)春暮西园 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6、请赏析诗歌第一句中的“满”字。(2分)7、诗歌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二)(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非宁静无以致远( ) 非学无以广才(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 )9、翻译句子。(4分) (1)静以修

5、身,俭以养德。(2分)(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分)(3) (8分)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宮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蓄一鹦鹉甚慧( ) 半年方得释( )就笼与语曰( ) 似不忍去( )

6、 11、 翻译句子。(2分) 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12、文中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哪些地方?(2分) (四)(6分)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

7、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3、你认为母亲为什么

8、对“跑”和“踩”一类字眼特别敏感。(2分)1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母亲为什么要“挡”,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15、最后一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2分)(五)(12分) 暖 冬 杨晓燕 那些行如流水的往事已经走远,儿时的记忆却温暖着心灵,温暖了我记忆中的冬天。冬月和腊月,村里的年猪饭可热闹了,哪家杀年猪的话,村里几乎每家都会被请去吃年猪饭。尽管村里的人家多数只有能力杀一头猪,即使这样,乡亲们谁也不吝啬,杀了肥猪,就召集左邻右舍去吃杀猪饭,吃了这家吃那家。每每有人请去吃年猪饭,我们小孩子就屁颠屁颠地跟在父

9、母身后凑热闹去了。在一片热闹的气氛中吃完,我们小孩就会忙着用菜叶包上酥肉或兰花豆之类的油炸食物,麻利地揣在兜里,然后开始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等玩累了,一群孩子就着天上温婉如水的月色,再把各自兜里揣着的食物拿出来坐在草垛上吃,边吃边讲故事、猜谜语,那感觉真是好极了。童年的欢声笑语便回荡在山村那明净的月光下。此时,不远处男人们还在猜拳对歌,女人们则在一旁助兴,这欢声的嚷嚷声便荡漾在山乡的夜色里可是我们家的猪每年都杀的迟,这可急坏了我们小孩子。每次一看到人家杀猪,就会盯着母亲问:“妈,我们家什么时候杀猪呢?”“等你外婆来了就杀!”于是我就天天盼着外婆的到来。终于有一天,当慈祥的老外婆终于笑眯

10、眯的出现在我家大门口的时候,我高兴坏了。外婆放下背上的背篓,又笑眯眯的拿出我们爱吃的米花糖。我们姐弟两人拿着外婆给的米花糖欢呼着到处炫耀:“外婆来了,外婆来了,我们家明天要杀猪了!”第二天,天还没亮,父亲就到井里挑水了,直到灌了满满的两石缸。母亲则开始在大锅里烧水,准备烫猪用。当几个壮汉将肥猪按到在案板上的时候,大人们便把小孩子撵走了,不准我们看这杀猪的血腥场面,说是对孩子不好。据母亲说,执刀的师傅要干净利落,一刀让猪断气,要不然猪忍受的痛苦太大,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会不安生。此时,母亲会准备些斋饭,用竹筛盛着,点上香纸烛火,嘴中念念有词,一脸虔诚地跪在猪圈前祷告,说的全是让猪重新转世投胎之类的话

11、。和村里的人家一样,傍晚时分,我们家也请了邻里乡亲来吃饭。父亲喜欢摆点松毛席,他让隔壁的几个哥哥到山上扯上一些松叶铺在堂屋里、院子里,然后摆成松毛席。闻着清香的松叶味,再夹杂着饭菜的香味,顿时便有了一种过年的气氛。乡亲们酒足饭饱的时候,几个喝得满面红光的汉子手拉二胡、弹着弦子在院子中央跳起了左脚舞。跳左脚舞、唱左脚调是我们老家那些朴实的乡亲们信手拈来的节目,几乎每个人都会唱、会跳,而且对这古老的歌舞情有独钟。悠扬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琴声,和着原始古老的调子,大姑娘、小媳妇,小伙子、老头子,此时都情不自禁地随着琴声舞动起来,不多时,院子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穿着绣花鞋、绣花衣的乡亲们,一圈一圈围了起来,就

12、这样唱着跳着、跳着唱着,直至深夜老家的冬天,淡淡的,又浓浓的,可是永远抹不去的,是那月色之下的杀猪饭,是外婆手里的油渣香味,一如童年里欢乐的味道,静静地、暖暖地在心坎里流淌16、文章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冬的“暖”的?(2分) 17、 文章以“暖冬”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18、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19、 结尾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三、作文(40分)20、阳光驱走阴霾,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在你心中也有一束阳光,它鼓舞着你,克服困难,走出黑暗,走向成功。请以“心底的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记叙文,选材典型新颖,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1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1、 积累与运用3. D (2分) 4. B (2分)5. (1)C (2分) (2)范爱农(1分) (3)狗猫鼠(1分)6.“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明媚动人的景象。(2分)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仿佛知道百花已凋零,于是纷纷来到菜园的景象(0.5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0.5分)。(2分)8.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励:振奋 治:修养(4分)9.(1)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2分)(2)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成远大的目标。(2分)10.饲养,蓄养 才 交谈,说话 离开(4分)11.我在狱中呆了半年不能出来,早晚只想看你,你还安好吗?(得分点“自”、“惟”各0.5分,问句1分)(2分)12.能诵读诗文 能向客人问好 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 离别时情真意切 (答任两点即给全分)(2分)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