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七下第30课《使至塞上》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40590863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语文七下第30课《使至塞上》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鲁教版语文七下第30课《使至塞上》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鲁教版语文七下第30课《使至塞上》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鲁教版语文七下第30课《使至塞上》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鲁教版语文七下第30课《使至塞上》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语文七下第30课《使至塞上》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语文七下第30课《使至塞上》ppt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旧知识 律诗包括四联,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叫七律。 绝句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简介作者,王维,字摩诘(ji),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摘自苏轼东坡志林),历史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

2、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为判官。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便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的情形。,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问”,慰问。“边”指边塞。“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言

3、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归雁,是说南雁北飞回归故地,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比喻通俗自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紧承前句,描绘塞外景色,以征蓬归雁作比,侧重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 既是写景,也是叙事,诗人以“蓬”、“雁”自喻,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燕”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情感复杂。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

4、轻轻带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即使遭遇挫折也不灰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

5、的感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明月照积雪” “大江流日夜” “澄江静如练” “山气日夕佳” “落日照大旗” “中天悬明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千古壮观。 (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十四),诗意散译,我奉命慰问边塞将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

6、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在前线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官名,边疆都护府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结尾二句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