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2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556770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25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2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2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2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2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2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2(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兼论经济学的财富观和资本,本章内容,变化的“财富观” 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 现实的回归:利润等形式的剩余价值 当代国外经济学家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解释,一、变化的“财富观”,1、什么是财富观 2、不同经济学家的财富观及其意义,1、什么是财富观? 它是人们对于财富的基本看法。包括财富是什么?即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什么?财富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是什么态度: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还是将其置之度外? 经济学的财富观主要有三种:部分产出财富观、全产出财富观和综合财富观。这三种财富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部分产出财富观通过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一是货币财富观。它将生产过程

2、或对外贸易过程中的一种颇特殊的产出金属货币或金银当作财富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是农产品财富观。它将农业的产出当作社会财富的原始形态,而其它行业的产出看作是不增加财富内容和财富总量的派生财富。 三是物质产出财富观。它将工业、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均看作财富的基本存在形式。,全产出财富观: 它强调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产出,均为财富的“物质内容”。 物质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物质实体(即商品),二是一定物质实体在一定空间所形成的“场”(即能对人的身心产生愉悦等氛围的劳务)。 全产出财富观的出现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综合财富观 是一种系统考虑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因素的财富观。它不仅注意对人们生活质量

3、的维系和提升有关的商品和劳务,还特别注意到“消费场”对生活质量维系和提升的重要性。 因此保护环境越发重要。资源稀缺性强度增大后,使人们蒙受双重损失: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享受的愉悦和快慰渐次减少。,消费场是指以产出创设或自然物生成、能使人们产生愉悦的生活空间。 消费主要有三种方式: A 、人们与产出进行直接的物质和能量变换。 B、产出为人们提供各种便捷与服务。 C、人们从产出创设或自然物生成的消费场中感受愉悦。,2、不同经济学家的财富观 A、色诺芬的财富观:对人有利的物品。 与自然经济形式吻合、以物品的使用价值为物质内容。而农业中的产出,是财富的基本存在形式。 “同一种东西是不是财富,要

4、看人们会不会使用它。.笛子对会吹它的人来说是财富,而对不会吹的人来说毫无意义。”,B、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的财富观 重商主义产生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型时期,作为社会财富一般代表的货币,开始取得引人注目的地位。因此他们是货币财富观。而重农学派持典型的农产品财富观是经济学家对现实经济生活的歪曲反映。 上述两种可称为产出财富观或物质产出财富观。,C、斯密等人的财富观 在国富论中,斯密阐述了财富的性质和源泉:劳动过程中的产出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是国民财富的物质内容;劳动则是国民财富赖以产生的源泉。 萨伊在谈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时指出:“这门科学并不是研究天然财富或大自然无代价地和无限制地供给我

5、们的财富,而是专门研究社会财富。社会财富的基础时交换与财产权受到承认,而这二者产生自社会制度.”因此可将无形的但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如人的才能)包括进来。,D、瓦尔拉斯的财富观 他将经济学研究的财富限定为社会财富。即以稀少性为特征又具有交换价值的有形与无形物品。因为稀少,才可以被占有,人与物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即“交换价值现象”。 他认为物品有三类:无用物品人类除了系统性努力使之变为有用外不采取行动;数量无限的有用物品人类无需费心增加其数量;稀少性的有用物品这才是人类努力增加数量的东西。 他认为,交换价值、工业和财产,是物品在数量上的稀少性引起的三种一般现象。“三者都是同整个社会财富而不是同什么别的

6、结合在一起。”,E、马歇尔的财富观 他超出了产出财富观,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综合财富观。他认为泰晤士河应当算作英国财富的一部分,而海洋则是世界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 他认为:当我们将东西作为生产要素来考虑的时候,我们应当说是资本;当我们把东西作为生产的结果来考虑的时候,我们应当说是财富。在他看来,“资本”和“财富”差不多就是同义语。,F、萨缪尔逊的财富观 他注意到全产出财富观的片面性。他说“不要向我提你们的那些数字和美元、你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对我而言,GNP的意思是国民总污染.” 他指出,考虑到生活质量问题,可以对传统的GNP进行矫正:扣除现代生活中令人不愉快的“成本”,加上人们享受到的更多

7、闲暇、夫妻在自己家中的劳动等。 他把收入作为与财富相当的范畴,而财富则专指“对金融财产或有形财产的所有权”。,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与财富 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的运动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1、资本和财富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人们往往把资本当作财富的主要形式。这不仅因为资本可以直接表现为货币,而且还因为它可以支配其它生产要素,特别是可以支配劳动这使得它具有了源源不断产生财富的能力。 所以,资本就是能够使价值得到增值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增值额被马克思称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来自剩余劳动,是雇佣工人的超额劳动时间所创造的超过原预付资本的价值增值。资本的增值是资本主义一切剥削收入的来源,而正是这个增

8、值运动使价值转化为资本。 但是,马克思说过:“资本并没有发明剩余劳动。凡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垄断权的地方,劳动者,无论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都必须在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以外,追加超额的劳动时间来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生活资料。”剩余劳动的成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无偿占有是一切阶级社会的共同现象。,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超经济剥削的形式直接获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产品。此时占优势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正因如此,剩余劳动受到或大或小的需求的限制。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由劳动者的剥削采用了经济形式,同时对剩余劳动的产品也采取了价值的形式。生产的目的是追求

9、价值,因此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是无止境的。 剩余劳动是一切阶级社会的共同范畴,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范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范畴,但它却以利润、利息、地租等具体形式出现。理论的任务是通过现象发现本质。 马克思从现象入手,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深入分析,系统地说明了剩余价值本质及其来源、说明了资本和劳动的交换过程中存在的“不等价交换”、最终说明整个资产阶级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劳动者阶级剩余劳动的经济关系。,2、资本和剩余价值 所谓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一,资本的最初形态是价值货币。但资本与货币有本质的不同。 第二,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反映。这种生产关系一定是与私有制、雇

10、佣劳动联系在一起。换言之,它反映的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资本在不断运动中生存发展。,(1)资本的最初形态是价值货币。 但资本与货币有本质的不同。 比较“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马克思从资本运动中发现问题 资本运动总公式及其矛盾 矛盾何在? 货币商品更多货币 GWG GG+G(价值增量) 矛盾何在? 与价值规律形式上的矛盾:等价交换不会出现价值增值。不等价交换又不可长久。,如何解决矛盾? 价值的增值不能产生于价值形态G上,只能产生于商品形态的W上。由于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价值增值不能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因此只能发生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什么样的商品会使得价值出现增

11、值? 按照劳动价值论,人的劳动才能够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资本运动公式需要做出如下补充: 生产资料 货币商品 生产新商品新价值 劳动力 如果完成了这个过程,货币这种价值形态就转化为资本形态。,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体内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古往今来都发挥着作用。 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基本条件是:人身上法律保障其自由,能够自我做主;经济不自由,靠劳动谋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 这个商品很特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维持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主要包括:维持自身生存的费用养家的费

12、用接受教育和培训费用。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什么?劳动。劳动者的必要劳动不仅可以形成价值,而且其剩余劳动可以形成剩余产品剩余价值。购买劳动者劳动的价值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新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增殖的诀窍就在于此。,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 英国有个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马克思因此打趣地写到:“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

13、斯旺河去!” (资本论中文版第一卷P835),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看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分析: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这种物质变换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商品中去,另一方面又形成新的价值。因此,新商品的价值转移过来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劳动者抽象劳动新形成的价值。,价值形成:价值的形成需要许多因素,如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形成商品的价值有两个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抽象劳

14、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分为物化劳动(已经凝结到生产资料等物质形式中)和活劳动(正在凝结的抽象劳动)。,价值创造指由活劳动而新增加到产品中的价值。即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抽象劳动凝结的新价值(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如说4个小时的劳动时间凝结成价值10元)。,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指的是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所形成价值用于“补偿”工资部分)。 价值的形成:劳动者劳动8小时,创造的新价值为20元,那么就有: 80生产资料 100G W 生产过程.100W100G 20劳动力,(转移价值80+新形成价值20),注意:购买劳动力的20元已经被工

15、人用于日常支出。,但是用20购买的雇佣工人,让他延长一倍劳动时间,结果会如何?超过了“一定点”就有价值增殖。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工人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也增加一倍,在延长的劳动时间中,工人的活劳动又多凝结了一倍的价值。 80生产资料*2=160 180G W 生产.200W200G 20劳动力,(转移160+新形成40),总结: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它也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他要服从资本家制定的劳动纪律;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对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必须以马克思的

16、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具体劳动转移了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新的价值。,资本运动总公式的矛盾因此得到解决: 在直接生产过程之前,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了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商品。 然后,资本家按照价值出售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的价值,而且还获得了剩余价值。 这样,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整个过程,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购买和销售),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在生产领域凝结价值和剩余价值) 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最早的资本投入,可分解为两个部分: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投入,因其价值“转移”而称为不变资本;用于购买雇佣工人劳动力的资本投入,因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的新价值且大于劳动力价值即“工资”,被称为可变资本。 换言之,因为这两个部分在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才做出这种区分。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