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课 玉堂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31448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5课 玉堂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5课 玉堂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5课 玉堂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5课 玉堂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济(j)南命运不济(j)同舟共济(j) 杀富济(j)贫B首帕(p) 作揖(y)开门揖(y)盗 半晌(xing)C饯(jin)行 客栈(jin)掣(ch)脱 丝绦(to)D掯(kn)勒 起哄(hng)长吁(x)短叹 钗钏(chun)【答案】D(A济南:j,B晌:shng,C栈:zh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A鏖战枭雄曲高合寡居心叵测B缅怀畸形蓬荜生辉待价而沽C矍铄聒噪沤心沥血招然若揭D渎职干炼得陇望蜀仗义输财【答案】B(A项“曲高合寡”“曲高和寡”;C项“沤心沥血”“呕心沥血”,“招然若揭”“昭然若揭”;D项“干炼”“干练”;

2、“仗义输财”“仗义疏财)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景(年成)休负(辜负)奴言垂念永(长久)B向日(从前) 接风(宴请刚从远道来的人)权(暂且)当老身不是C你忒(太)做绝了 沦落(流落)图(贪图)财D押花(签字) 收讫(过)见人(见面)【答案】D(讫:完结,见人:见证人)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能接受掌声和鲜花、一遇到反对意见就暴跳如雷的人,是不成熟的;真正成熟的人,会冷静睿智地对待各种不同的意见。B面对和平而不太平的价值多元化的世界,国与国的主要竞争方式从残酷的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综合能力的比拼。C在国外,围绕魔戒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金刚等小说进行的边缘产品开发,已

3、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的多个层面。D千万考生所命运攸关的高考作文不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答案】D(“所”与“攸”重复;“不再”所限制的范围不明)5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_,_。唯其这样,_,_,_。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世界才显精致人生才见灵动历史才有风韵ABC D【答案】B(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对于句子衔接题,要遵循陈述

4、主体一致原则、话题一致原则、逻辑原则,还要注意发现其隐含的信息和上下句的联系纽带。因为前文已经暗示出“人生、世界、历史”这一话题的顺序,所以后面横线句子顺序应为,再用排除法可选出正确答案)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家,他编印的“三言”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宋元“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B话本原指“说话(说书)人”所用的底本,有些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警世通言水浒传等。C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同金瓶梅一样,也是文人独立写作的。D中国古典小说既与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也从说唱文学的传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答案】C(

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话本小说)7下列对课文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这是“三言二拍”的特点,本文也同样具备了这样的特点。B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C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D金哥送信和三姐送钱的情节,表现了苏三对王景隆的同情,刻画了她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答案】D(反映了苏三对爱情的坚贞、智勇)8下面对课文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A小说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出性格鲜明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既有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B见王三拐走了金银器皿,“亡八就去取皮鞭”一个细节,其卑鄙无情跃然纸上,王姐“拿个首帕,将头扎了”,“忙下楼来,往外就走”,心中早有计策的玉姐将计就计,足见其智勇。C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D三言二拍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语言艺术已经跨越了通俗化的初级要求,开始进入更高的规范化和艺术化阶段,为白话短篇语言树立了典范,达到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峰。【答案】D(最后一句不对)二、语段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

7、题。老鸨忙扯起来说:“我儿!你还不知道王姐夫又来了。拿有五万两花银,船上又有货物并伙计数十人,比前加倍。你可去见他,好心奉承。”玉姐道:“发下新愿了,我不去接他。”鸨子道:“我儿!发愿只当取笑。”一手挽玉姐下楼来,半路就叫:“王姐夫,三姐来了。”三官见了玉姐,冷冷的作了一揖,全不温存。老鸨便叫丫头摆桌,取酒斟上一钟,深深万福,递与王姐夫:“权当老身不是。可念三姐之情,休走别家,教人笑话。”三官微微冷笑。叫声妈妈:“还是我的不是。”老鸨殷勤劝酒,公子吃了几杯,叫声多扰,抽身就走。翠红一把扯住,叫:“玉姐,与俺姐夫陪个笑脸。”老鸨说:“王姐夫,你忒做绝了。丫头把门顶了,休放你姐夫出去。”叫丫头把那

8、行李抬在百花楼去。就在楼下重设酒席,笙琴细乐,又来奉承。9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_【答案】鸨子见利,厚颜无耻,丑态百出。10分析老鸨的语言,看看鸨儿是个什么样的人。_【答案】此前老鸨因见王公子手头无钱,棒打鸳鸯,将王逐出,已无情之至,此时见王又有利可图,抛开羞耻,恩威并用,淋漓尽致地暴露出一副见利忘义、卑鄙无情的市侩嘴脸。11苏三跟鸨儿说发下新愿不接王三的目的是什么?_【答案】故意让老鸨儿来求她,为下边王三到来做铺垫,以证明王三卷走金银与她无关。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

9、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

10、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

11、给季陶民送去。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

12、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

13、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12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你认为作者有什么用意?_【答案】示例:小说写果贩叶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一种乐观的(或热情的、诚实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