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讲义课件1概述研究报告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52985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课件1概述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课件1概述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课件1概述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课件1概述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课件1概述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课件1概述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制度经济学讲义课件1概述研究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制度经济学讲义,引子: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思考: 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导论,一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最早是由威廉姆森提出来的,指以科斯为代表的,强调交易成本和制度重要性的学术思潮。这种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它继承了旧制度学派重视制度研究的传统,同时用交易成本和产权补充了新古典经济学,故称为新制度经济学,科斯的生平及学术贡献(一),生平 1910年,12月29日罗纳德哈里科斯出生于伦敦的威尔斯登。科斯是个有腿疾的男孩子,常需要在腿上附加铁制的零件。

2、1929年,10月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在那里他遇到了对他有重要影响的老师以前在南非开普敦大学任教授的阿诺德普兰特。 1931年,通过了商学士考试并获得一笔欧奈斯特卡塞尔爵士旅行奖学金。依靠卡塞尔旅行奖学金,科斯在美国度过了19311932学年,那时他研究美国工业的结构。,科斯的生平及学术贡献(二),1935年以后,科斯在伦敦经济学院教书。 1951年,科斯获得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 1959年,加入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系,期间科斯对联邦通信委员会作了研究。 1964年以后,科斯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主编。现已退休,任该校荣誉经济学教授和高级法学与经济学研究员。,科斯

3、的生平及学术贡献(三),学术贡献 科斯的代表作是两篇著名的论文。其一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这一重要的范畴来予以解释。另一篇著名论文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 在这篇论文里他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斯蒂格勒命名)。,产权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阿曼阿尔钦,阿曼阿尔钦(Armen Albert Alchian) 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1914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生活,193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44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

4、9471964年在设于莫尼卡的兰德公司担任经济学家的职务;1958年以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授。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主要著作包括: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等。,产权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五常,张五常Steven NS Cheung 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35年生于香港,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

5、学界。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新经济史学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斯,道格拉斯诺斯,1920年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1942、1952年先后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诺奖的获得者。 诺斯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 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将新古典经济学中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运用到经济研究中去,特别是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伦理道德等作为经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变量,极大的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 主要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科层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威廉姆森,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

6、rWilliamson,1932.9.27 ) “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 1932年,威廉姆森出身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苏必利尔镇,它那时是、现在仍然只是一个三万人的小城镇。 1963年,威廉姆森获得了卡内基一德梅隆大学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 威廉姆森对企业内部组织、交易成本的具体内容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建立了所谓的科层组织理论。 代表作: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管理、市场与组织。,法律经济学代表人物波斯纳,波斯纳(Richard Allen Posner,1939)是70年代以来最为杰出的法律经济学家之一。他将人们从互相自愿的交易中各自获得利益的简明经济理论和与经济效率有关的市场经济原理应用于法律

7、制度和法学理论研究,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对法学一般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代表作:法律的经济分析、反托拉斯法:一种经济透视。,小结: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交易成本经济学 产权经济学 新经济史 法律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三、为什么要学习新制度经济学?,首先,它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新自由主义流派,在中国很有市场,有一大批追随者,其中包括有相当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如,现为世行副行长的林毅夫、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盛洪、张曙光、茅于轼等。,回顾: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翻译运动:1985年翻译出版了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法国,勒帕日),第一次把新制度经济学作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一

8、部分作了简要的介绍。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企业、市场与法律先后被翻译出版。 1987、1989年,威廉姆森两次来华讲学,阐述他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回顾,一个人物:张五常,多次来大陆宣讲产权经济学,并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超越了经济学界的“张五常热”。 一个高潮:1987年的布坎南、1991年的科斯、1993年的诺思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使这一学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权威学术期刊的推介:90年代初,在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动态中出现了两个专门的系列,是专门讨论制度经济学问题的。 研究机构的成立:1993年,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成立,公开宣称它是以制度经济学为研究主题的,并开始了对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1

9、995年成立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也强调以研究过渡经济学为己任;樊纲的“国民经济研究所”亦以之为研究宗旨。,回顾,一批具有鲜明制度主义倾向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樊纲、张维迎、盛洪、茅于轼、汪丁丁、周其仁、张军、张宇燕等。 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过渡经济学(林毅夫)、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卷,盛洪主编)、制度经济学研究(季刊,黄少安主编),其次,对待新制度经济学的态度应该是以介绍性、批判性的眼光,当然也可以借鉴。,以高鸿业、吴易风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应当警惕新自由主义,尤其是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该理论攻击马克思和马克思理论; 第二,用科斯定理的“产权清晰”为私有化辩护; 第三,用“交易成

10、本”来宣扬私有制度优于公有制度; 第四,把“公有资产”变成特权阶层的私有财产。 萨克斯的“休克疗法”,导致苏、东陷入泥潭,而我们沉醉于“渐进主义改革胜利”之中,殊不知,国家领导人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经济学家牵着鼻子一步步地走到预设的目标上。“不告诉他目标是什么,只告诉他具体的改革该怎么走,走到尽头便是私有化。”,四、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的实际出发研究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如何活动。”科斯 “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如何改变世界。”诺思 “就是利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

11、位和作用。”卢现祥 把制度的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制度由外生变量变为内生变量是新制度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1、制度的内涵,(1)舒尔茨:“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2)诺思:“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度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 (3)凡勃伦:“是广泛存在的一般行为规则和习惯: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机构、法律等。 制度(institution):作为规则对行为的约束。 正约束:可以干什么(激励) 约束 负约束:不可以干什么(惩罚),2、制度的构成,(1)非正式制度(约束):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性、

12、意识形态等,非常宽泛,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政治学。“无政府的努尔人” (2)正式制度(约束):宪法、法律、规则、契约,属于成文的约束,常以国家的暴力保障实施。 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3)实施机制:实施机制是否有效,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实施机制也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 违约成本的高低由遭受惩罚的力度和遭受惩罚的概率共同决定。,张三的理性选择,正常经营的收益:2 违规经营的收益:4 遭受惩罚的力度:-2 违规经营而遭受惩罚的概率:0.8 正常经营而遭受惩罚的概率:0.2 张三所面临的收益如下:,张三,正常,违规,0,2,2,4,惩,未,惩,未,张

13、三的理性选择: 正常经营的期望收入=00.22 0.8=1.6 违规经营的期望收入=20.84 0.2=2.4 2.41.6,违规经营,3、制度为什么重要?经济增长源泉之谜,(1)制度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的安全感和共同体的真正基础。这里的制度即凡勃伦的“广泛存在的一般行为规范和习惯: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机构、法律等。” 制度的支撑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生活水平”释疑:如果有一天,支撑社会生活的信用制度一旦崩溃,会让我们从今天方便、快捷、舒适的现代生活一下回到物物交换的“原始社会”。 (2)制度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新经济史观” 主流经济学认为的

14、经济增长源泉 诺思的研究:1968年发表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一文,指出在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和变迁也能提高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史学界一般认为,15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总体领先于西方,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优势尤为明显;直到16、17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各项基本指标,比如人口增长率、人均GDP和生活水平、工业化程度、市场规模和运作状况,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也决不逊色于西欧,在一些重要领域甚至比西欧表现得更为出色。在16、17世纪,中国人均GDP、生活水平、工业化指数和人口增长率基本与欧洲国家处于同等水平(这一点史

15、学界有争议)。关于人均GDP,来自麦迪逊的数据已经证明双方水平相当。就平均生活水平而言,彭慕兰的研究也证明,在16、17世纪,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与当时欧洲最领先的地区相当。西欧近代现的兴起是个谜,中华帝国自清代以来的“衰落”更是个“谜”。这两个“谜”叠加在一起,更令经济学界、经济史学界和社会学界“扑朔迷离”。,李约瑟之谜(续前),清代前中期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年均增长率 人口估计(万人) 年均增长率() 1661 10707.4 恢复时期:1661-1724 3.36 1724 13226.2 增长时期:1724-1851 9.46 1757 19289.8 18世纪上叶:1724-1757 11

16、.50 1812 36607.0 18世纪中叶:1757-1812 11.72 1851 43702.2 19世纪上叶:1812-1851 4.55 资料来源:吴承明,2001,页244-245,李约瑟之谜(续前),法国史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认为,在康乾盛世,大清帝国是世界上财富增加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在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他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谢和耐(Gernet, 1990, p. 420-421)还同时指出:“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时代的欧洲地区的农业可能显得特别落后。雍正时代和乾隆时代前期的中国农民普遍比路易十五执政时期的法国同行们生活得更为舒适和更为安居乐业,他们的文化教育程度也普遍更高一些。”,李约瑟之谜(续前),实际上,比谢和耐更早,美国政治学家肯尼迪(Paul Kennedy,见中译本,页186)早在1987年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就估计到,在乾隆15年(175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