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

上传人:che****29 文档编号:14052818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学生调查报告合集8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学生调查报告 篇1调查内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情况调查问卷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有必要 没必要 说不清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 )总会预习 有时会 不会预习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吗?有用 没有用 不清楚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 )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 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不知道5、老师没有布置

2、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 )自己主动预习 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不预习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 )经常指导 偶尔会指导 从不指导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 )直接跳过去 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请教别人 查阅资料8、预习中你使用过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教学参考书籍吗? ( )正常使用。 不使用。 有时会使用9、使用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参考书籍是为了? ( )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10、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自学生字词 读通、读熟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查阅资料

3、质疑问难 根据课后问题,尝试探究调查结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1、知道课前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认为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自己不会主动去做课前预习。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重视课前预习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生字、词语、读课文,对课前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3、不注重预习质量。有的学生虽然预习了,但预习时不动脑思考,采取的课前预习方法也不合理,结果

4、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初步的策略设想: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1、初期阶段,先让学生对字词句学会预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词语(优美词语、词语搭配等),句子(优美的句子)。2、中期阶段,在学生对字词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再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3、后期阶段,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

5、学生不害怕预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感受到课前预习给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前预习。?学生调查报告 篇2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6、。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xx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

7、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1、阅读目的较正确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

8、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从调查显示,小学生

9、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著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0、1、阅读量减少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

11、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著;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

12、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著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

13、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著,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

14、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

15、,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著;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