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篇考点聚焦第5讲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052275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篇考点聚焦第5讲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篇考点聚焦第5讲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篇考点聚焦第5讲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篇考点聚焦第5讲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篇考点聚焦第5讲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篇考点聚焦第5讲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篇考点聚焦第5讲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2.物质变化的微观解释 (1)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_没有变化,只是运动速率、分子间间隔等发生改变。如:水结冰。 (2)化学变化:_发生了改变,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如水通电条件下分解。 【知识拓展】 1从微观上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固体、液体时分子间的间隔_,气体时分子间的间隔_。 2从微观上怎样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呢?主要看变化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变化前后分子_,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变化前后分子_,就是化学变化。,分子,分子,相对较小,相对较大,没有改变,发生改变,命题解读考查

2、内容包括:利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常见的现象;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有些也会以填空题的方式出现。 【例1】(2016,贵港)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切洋葱时常流泪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氧气与液氧都具有助燃性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断地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了,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方法指导】利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事例,首先要抓住微粒的特性: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在不断地运动,微粒之

3、间有间隔;其次要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例2】(2016,徐州)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可将其转化成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以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的两种物质都属于单质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解析】上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为:CH2O=COH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成物CO是化合物,H2是单质,A错误;生成物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1,B正确;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C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D正确。 【答案】A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目的关

4、键:根据粒子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知道物质的分子构成。,对应练习 1(2016,百色)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隔变小 2(2016,河池)下列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D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C,命题解读考查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推算。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 【例3】(2016,桂林)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

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15 B16 C31 D46 【解析】在同一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对应练习 3(2016,钦州)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已知一个鉝原子的中子数为173,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116 B核电荷数为116 C核电子数为173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9,C,4(2016,北海)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

6、子质量,C,命题解读考查内容包括: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判断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粒子结构示意图与粒子的性质关系;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确定化学式等。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有时也会出现在填空题中,题目难度不大。,【例4】(2016,柳州)根据下列所给信息回答: (1)A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C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常见化合价是_,与C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属于同种元素不同微粒的是_。 (2)常温下单质为气态的是_(填化学式)。 (3)在上述元素中,两元素间能形成三原子分子,此化合物常温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试推断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说明理由_。,【解析】(1)元素周期表的单元格左上角是原

7、子序数,A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2;C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可知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常显2价;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C、D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故化学性质相似;C和E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故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由质子数可知B、C、D分别为碳、氧、硫,氧气(O2)常温下为气态单质。(3)题中的两元素间可形成的物质分别为:MgO、CO2、SO2、CS2,而符合是三原子分子且常温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的只有CS2。 【答案】(1)122DC和E(2)O2(3)CS2;二硫化碳(CS2)分子是三原子分子,且它常温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A,对应练习 5(

8、2016,梧州)若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数值可能是( ) A9 B10 C11 D12,D,6(2016,贵港)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的化学性质相似 B属于同种元素 C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D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S2,怎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首先分清要解释的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果是物理变化引起的,就是根据粒子的性质解释;如果是化学变化引起的,就要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解释。如果是不同的物质就要从分子构成(或原子的排列方式)的区别进行解释。,【例】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NaOH溶液与KOH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OH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解析】温度计受热,水银柱上升是由于温度升高,粒子间的间隔增大、物质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