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复习学案鲁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050298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复习学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复习学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复习学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复习学案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复习学案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复习学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复习学案鲁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1 页 共 13 页第 11 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复习学案二、非选择题18. 2007 年 11 月 30 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 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 10 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 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 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1)你认为孟祥斌的行为属于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2 页 共 13 页什么行为?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属于舍己为人的亲社会

2、行为。如:无偿献血、爱心捐助、义务植树、敬老助残等。(2)你认为怎样才能养成这种行为? (1)要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2)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表现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19.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李和他爸爸的一段对话:小李:爸,星期天老师要带我们去学校附近的社区清扫垃圾,搞环保宣传。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3 页 共 13 页爸爸:别去了,没有什么意义!小李:那怎么行?老师说,这也是一种学习。爸爸:能学什么呀?还不如在家多做几道题。问题:小李爸爸的观点对吗?为什么?小李爸爸的观点不对。因为中学生参加社区清扫垃圾、搞环保宣

3、传等活动,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4 页 共 13 页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20.观察下列这些中学生的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幅图:“我的好朋友张李刘都买了手机,我也要买!”第二幅图:“看你这个打扮。 ”“歌星就是这个打扮,我崇拜他!”)(1)漫画中这些学生的做法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理?从众心理或盲目从众心理(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心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5 页 共 1

4、3 页理? 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们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21.清朝时,有一大户人家想垒一道院墙把自己与邻居家隔开。为墙基的位置,两家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大户人家虽财大气粗却因不如邻家子孙繁盛而吃了眼前亏,于是给在京城做大官的儿子写家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6 页 共 13 页书一

5、封,要求儿子快返乡想办法整治邻居一下,为家族捞回面子。这位在京高官见信后迅速给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语重心长地说明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并在信尾文采飞扬地写了四句话:“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大户人家见信后深受教育,迅速与邻家修好,并决定两家之间不再垒墙,永不隔心!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7 页 共 13 页(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生活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可以

6、化解不必要的纠纷。22.有一天,上帝对一名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 ”他们进入了一个房间,那里有许多人正在围着一只煮食的大锅坐着,他们眼睛直呆呆地望着大锅,又饿又失望。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只汤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8 页 共 13 页勺,因为汤勺的柄太长,所以食物没法送到自己的嘴里。 “来,现在我带你去看看天堂。 ”上帝又带着这名教士进入了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跟上一个房间的情景一模一样,也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锅坐着,他们的汤勺柄跟刚才那群人的一样长。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又吃又喝,有说有笑。教士看完这个房间,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情景, 这个房间的人快

7、乐,而那个房 间的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9 页 共 13 页人却愁眉不展呢?”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到吗,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吗?”教士恍然大悟。教士明白了什么? 在集体中生活要学会分享。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分享会使人生更丰富多彩(个人) ,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 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与人分享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23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嘴杂之声。 “喂,你挤着我了!”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10 页 共 13 页一个

8、女孩在尖叫。 “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顿时,车内一片沉寂。(1)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 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生活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11 页 共 13 页步,可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2)结合当前实际,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扶危助困,。积极

9、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如爱心捐款、无偿献血、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维护祖国荣誉利益。积极宣传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新风18. (10 分) (1)属于舍己为人的亲社会行为。如:无偿献血、爱心捐助、义务植树、敬老助残等。 (2)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学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3)学习他们做一个具有亲社会行为的人,能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以上各题只要言之成理,即为正确。 )19. (8 分)(1)小李爸爸的观点不对。 (2)因为中学生参加社区清扫垃圾、搞环保宣传等活动,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社会的发展对个人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

10、一课第 12 页 共 13 页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必须深入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锻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20. (12 分)(1)从众心理或盲目从众心理。(2)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却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我们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

11、服盲目从众心理,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21.(6 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生活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可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22.(8 分) 在集体中生活要学会分享。在生活中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独占只能导致保守和封闭,阻碍自己的进步。分享可以使人生更丰富多彩,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会得到信任和友情,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23.(10 分) (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矛盾、摩擦和冲突是难免的。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谦让,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对于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2)积极宣传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新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如爱心捐款、无偿献血、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关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第十一课第 13 页 共 13 页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维护祖国荣誉利益。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扶危助困,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