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培训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490122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六章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六章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六章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六章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培训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本章提要:以是否能够直接得到商品和劳务为标准,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 。所谓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的共同特点是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政府一手付出货币,一手得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扶助贫困人口等支出。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标的实现。本章重点讨论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购买性支出的概念;社会消费性支出与公共投资性支出的内容)与转移性支出的重要

2、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探讨财政补贴的标准和形式。最后介绍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一点说明,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收支分类进行了重大改革。由于政府支出分类改革还在进行中,为保持各年数据的可比性,以下使用中国财政年鉴( 2007)的数据对财政支出进行分析。,6-1购买性支出 6-1-1社会消费性支出 6-1-1-1行政管理支出 6-1-1-2国防支出 6-1-1-3教育支出 6-1-1-4科学技术支出 6-1-1-5其他支出 6-1-2公共投资性支出 6-1-2-1公共投资支出概述 6-1-2-2公共投资的范围 6-1-3政府采购制度,6-2转移性支出 6-2-1社会保障支出 6-

3、2-1-1社会保险 6-2-1-2社会救助 6-2-1-3社会优抚 6-2-1-4社会福利 6-2-1-5社会保障与工作激励 6-2-1-6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 6-2-1-7社会保障基金模式 6-2-2财政补贴 6-3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根据中国财政年鉴( 2007),2006年行政管理费为7 571. 05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不含债务)的18. 73%。,2000-2006年行政管理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由于财政支出分类科目的调整,2007年以后原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内容反映在新分类下的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公共安全等支出项目中。按200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一般公共服务”包括32款

4、支出: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人事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商贸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事务、国土资源事务、海洋管理事务、测绘事务、地震事务、气象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港澳台侨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事务、群众团体事务、彩票事务、国债事务、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包括8款支出: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国际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外宣传、边界勘界联检、其他外交支出;而“公共安全”包括11

5、款支出: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司法、监狱、劳教、国家保密、缉私警察、其他公共安全支出。 按新的支出分类口径,2007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8 514. 24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7.1%;外交支出为215. 28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0.43%;公共安全支出为3 486. 16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7%。三项支出合计为12 215. 68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4. 54%。 行政管理支出属于社会成本,其规模大小与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部分国家行政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数据( 2008)。中国行政人员数来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T的“公共

6、管理与社会组织”行业的从业人员数。其他四国的行政人员数是按照ISIC分类法下的“公共管理与国防;社会基本保障”行业的从业人员数。,专栏:行政成本高出世界水平25% 委员疾呼“精官简政”,“我们的民官比已经高达26:1,令人担忧”,在分析其中原因时,任玉岭委员说:“一是干部提拔过快、过宽造成的。二是各级领导干部换得太快。我曾工作的某城市,5年换了5个书记、4个市长,新的书记上任后,便更换一批新领导。新官上来了,老的官又不能退休。精官方能简政,简政必须精官。”姜笑琴委员认为:“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而且挤占了教科文卫

7、、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金,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现有体制下,干部提拔的驱动力非常强,而约束力不足。有的干部为了提拔,不惜花公款买学历、制造虚假政绩。在这种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体制下,机关中沉淀了一批只谋官,不谋事的庸员。更为严重的是,庸官误事,加大了发展成本。”姜笑琴委员说。 资料来源: 2005年03月09日荆楚网,专栏:机构改革与我国的行政支出改革,1:7934,官民比例,1:3927,1:2299,1:911,1:294,1:50,1:30,唐朝,汉朝,明朝,清朝,建国初期,1978年,1997年,专栏:官员不妨都来坐“公务巴士”,“廊坊公务员到省城办公不坐小车坐班车公务巴

8、士4年省下2600万元”。想象中的“公务巴士”,奔驰在自廊坊至石家庄的路上,应是一道新景观、好风景吧。 最明显不过的“好”,就好在“省”字上。4年省下了260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呵。经济、社会发展了,交往、出行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廊坊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机关单位与省会石家庄的交往非常频繁,平均每天有20辆小车来往于两市之间”。车多了,就很有账可算了。“小车往返,不算折旧费,每辆车需要燃油80升,费用约240元,高速路收费160元,再加司机吃住,费用可观”。而改乘“公务巴士”,则无疑大为节省。市直机关公务员到省会办事可集中坐这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准时往返的公务车,来回收费只有9

9、0元,而且车上还提供电视、报纸、热水等服务。一句话,我们一直号召的“高效政府”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不仅办事效率高了,而且节省了,效益也高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公务巴士”是道好风景。不仅如此,改小车为公务班车,还凸现了机关改变作风的努力。毋庸讳言,这些年有些官员、干部,乃至机关普通公务员,办事的“谱”越来越大,“牛”得厉害,而说穿了,不少都是“花架子”,是日益滋长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动辄要“条件”,有时竟没个小车就办不了事,就不办事。这一点,同浪费一样,也是不正之风,也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因而,从这个意义上看,“公务巴士”又是一道好风景。有条件的地方不妨一学,有条件的官员、公务员

10、不妨都来坐“公务巴士”。各地都来借鉴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利国利民的好风景,就会连缀成为一道道人民群众认可称道的靓丽的风景线! 资料来源: 2005年02月28日08:20 潇湘晨报,“会议式生存”背离“节约型社会”,“会议式生存”背离“节约型社会” 2007年08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夏业良 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们经常遭遇低效无益的会议,会议本身越来越成了成本高昂而效率低下的行为。若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其中相当大的比重可以归纳为无谓损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供的“会议的机会成本”分析案例说明,企业往往会忽视一种最重要的机会成本:即高层管理者的宝贵时间。 会议是

11、人类社会群体协调与沟通的重要途经,采用协商型会议(如公司的董事会)作为议事和决策的手段,也是促进企业与社会效率提高的重要规则。人们往往通过会议来沟通交流、增进了解、集思广益、争论思辩、化解冲突、形成决议,可以说,在成本适当的情况下,举行注重实效、简短而具有活力的会议是各种社会组织不可避免的主要协调方式之一。 举行会议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解决突出矛盾,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社会发展成本。但当我们用“文山会海”、“会议季节”、“会议生活”、“会议式生存”之类的表述来形容、调侃有关开会的种种现象时,会议本身却成了一种成本高昂而效率低下的行为。台上念报告、台下听报告已成为类似每年这样重大会议的既定模式。而

12、发展“会议经济”、“会展经济”、“旅游度假式会议”已经成了许多城市和旅游名胜重要经济增长点和收入来源。 传统会议模式,显然与创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目标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由于各种会议的成本通常由公款支出和企业非生产性支出负担,若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思考,其中相当大的比重可以归纳为无谓损失,从而造成社会净福利的减少。 据说日本某公司为提高开会效率,实行会议成本分析制度。每次开会,总是把一个醒目的会议成本分配表贴在黑板上。成本的算法是:会议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小时)。之所以平均工资乘3,是因为产值高于平均工资;乘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工作,损失要以2倍来计

13、算。因此,参加会议的人越多,成本越高。有了成本分析,态度就会更加慎重,会议效果就较为明显。当然,要降低会议成本,除了减少会议的直接成本之外,提高会议效率,缩短会议时间,也同样重要。 据经济学的成本概念分析,除了会议的直接成本(如食宿、交通、场地、设备租借和会议服务、打印材料等)和间接成本(如参加会议者的小时工资)之外,还应当考虑会议的机会成本。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他的教科书中提供了一个案例材料“会议的机会成本”,并对此有简单计算。 该案例说明,企业往往会忽视一种最重要的机会成本:即高层管理者的宝贵时间。有一专业研究机构曾调查分析了美国最大的一千家企业中的200位管理者,他们平均每天有15分

14、钟打电话,72分钟在出席各种不必要的会议,32分钟在阅读或写各种备忘录。 如果将这些数字乘上48周(假设管理者每年有四周假期),那么每位经理平均每年花60小时打电话;128小时用于不必要的备忘录;而有288小时出席那些不必要的会议。如果能够把这些无谓损失的时间用于其他更具效率的事情,就等于节约了大量机会成本。 当然,不是所有的会议都是无效率或者严重浪费社会稀缺资源的,如果我们能够把日常的管理规则和重要事项通过网络发布、编制规则手册、电话电视会议甚至网络会议等各种方式去替代会议,也能节约大量资源,避免劳民伤财式的巨大浪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更有效率的会议形式和方法,来提高会议的实际成

15、效。因此我们可能需要特定的会议程序和议事规则。只有在一定的规范和程序下,会议才能起到拓宽言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功用,才能实施多数占优但同时尊重和保护少数人意见的自由民主原则。我们经常遭遇低效无益的会议,内容空泛、拖泥带水、决策先决、强奸民意,或各说各话、缺乏真实交流,教条与曲解盛行,容不得争论与深入思考。 议事规则是建立在人们的常识和逻辑的基础之上的。它旨在设定全体认可的框架,使会议能够以高效、民主的方式来处理事务。掌握了议事规则的原理,我们就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来调适,既不过分拘泥于形式而导致效率低下,也不随意变动而损害会议的既定程序和民主原则。一般来说,会议规模越大,意见越是多样化,就越

16、需要遵循较为正式的规则。 议事规则的意义,还在于能使参会者就会议方式达成一致,在权利制衡的共同框架下讨论和决议。所有的成员都必需遵守议事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努力运用好各自的发言权、知情权和投票权,设法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多数人接受时,也不滥用个人或组织的权力而危害整体利益。会议主持人虽是规则的执行者,负责按程序保证会议正常运行,但同样受会议规则约束,不能凭借个人意志与偏好对议事过程施加不当影响。,你的看法,分析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 如何改革我国的行政成本? 对于精官简政,你有什么高招? 你认为结构臃肿和膨胀的原因还有那些? 从财政的角度,分析我国官民比背后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在保证政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行政管理支出越少对社会越有利。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率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