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管理}行政决策讲义PPT82页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455477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X 页数:82 大小:68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策管理}行政决策讲义PPT8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决策管理}行政决策讲义PPT8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决策管理}行政决策讲义PPT8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决策管理}行政决策讲义PPT8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决策管理}行政决策讲义PPT8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决策管理}行政决策讲义PPT8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策管理}行政决策讲义PPT82页(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概述 二.决策体制 三.行政决策的一般过程 四.决策模型,一、行政决策概述,1、行政决策涵义 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2、行政决策特点 主体为各种行政机关以及经授权的其他社会组织 内容是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 决策过程是权力运用的过程 较高的权威性和强制性,3、行政决策地位与作用 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其它管理职能的基础 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和必备的技能要求,“管理就是决策”,美HA西蒙,二、决策体制,决策体制 决策权力的分配和决策规则的总和 决策体制结构 决策方式 我国公共决策体制,决策体制结构,决策方

2、式,1、全体一致原则 所有投票人都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原则 特征: 一票否决 帕累托最优 缺点: 决策成本过高 鼓励“策略行为”,2、相对多数原则 获得赞成票最多者胜出 特征: 决策效率高 缺点: “小多数”,3、绝对多数原则 赞成票至少过半数 特征: 少数服从多数 决策效率较高 缺点: 多数剥削少数 投票悖论,案例:和邻国关系的选择,A=和平谈判 B=边战争边谈判 C=战争,甲:ABC 乙:BCA 丙:CAB,投票者数量越多或者选择值越大,产生循环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投票人为三个人,选择值为三的情况下,产生循环的概率是5.7%,当投票者增加到15人,选择值增加到11时,产生循环的概率将达到50

3、%。,阿罗不可能定理当至少有三名候选人和两位选民时不存在满足阿罗公理的选举规则,三个前提: 完全性 反身性 传递性,五个公理: 选择的非限制性 集体选择的非反常性 不相关方案的独立性 公民的至上性 非独裁,真实的偏好: 甲(a c b) 65 25 10 乙(b a c) 50 30 20 丙(c b a) 40 35 25 合计: a获得65+30+25=120 b获得10+50+35=95 c获得25+20+40=85 真实的社会偏好次序 a b c 120 95 85,一人一票制下: 甲(a c b) 100 0 0 乙(b c a) 100 0 0 丙(c a b) 100 0 0 合

4、计: a获得100+0+0=100 b获得100+0+0=100 c获得100+0+0=100 所得的社会偏好次序为 a = b = c 100 100 100,民主政体是所有政体中,,4、过半数规则的变异形式,孔多塞标准: 在一组竞争性方案中选出运用过半数规则的两两成对比较中选择击败所有对象的方案 博尔达计数: 按投票者的偏好顺序,给数个方案中的每一个打分,分值从1到M,分数最高为M,最少为1,然后把每一个方案的所有得分加总,最高得分的方案通过 淘汰投票: 要求每个投票人先把候选对象中最不满意的一个去掉,再对余下的进行比较淘汰,重复这一过程直至剩下最后一个方案 加权投票: 根据投票人影响程度

5、的大小而给以不同数目的选票,重要性最大者选票最多,然后每一投票人根据自己的偏好而给不同的方案投以不同的选票,得票最多的方案通过,1.我国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 民主集中制是基本原则 行政主导 党的领导 中央主导下的中央、地方博弈 决策权相对封闭运行 试点、循序渐进的决策风格, 我国公共决策体制,2.当前我国公共决策体制的问题 决策观念滞后 决策权限划分不清 非官方活动者功能“虚化” 决策程序不规范 决策权与执行权未适度分离,3.优化我国公共决策体制的途径 更新决策观念 准确界定政府、政党角色 决策权与执行权适度分离 构建有效决策咨询机制 规范决策程序 落实公共决策责任监督机制 提高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6、,三、行政决策的一般过程,议程设置 方案规划 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 政策合法化,问题:理想状态与客观现实的差距 问题的主观性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成为公共问题 什么样的公共问题才能成为政策问题,一、政策议程设置什么是政策问题,城市女孩子的瘦身问题 新农村改造的马桶问题,问题:理想状态与客观现实的差距 问题的主观性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成为公共问题 什么样的公共问题才能成为政策问题,什么是政策问题,一天,爷爷领着孙子买西瓜吃.吃完西瓜,爷爷都孙子:“谁嘴馋?” 孙子说:“爷爷嘴馋”. 爷爷说:“为什么?” 孙子说:“因为爷爷老吃西瓜皮.”,问题:理想状态与客观现实的差距 问题的主观性

7、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成为公共问题 什么样的公共问题才能成为政策问题,什么是政策问题,人数的多寡: 1个人找不到媳妇不是问题,但若有20的男孩子找不到媳妇呢? 问题本身的性质: 300个人得感冒是政策问题吗?1个人得SARS呢?,问题:理想状态与客观现实的差距 问题的主观性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成为公共问题 什么样的公共问题才能成为政策问题,什么是政策问题,进入决策者的视野或是进入政策议程的问题,政策问题内涵: 客观事实 问题的察觉 现实与利益期望冲突 团体与组织活动 政府的必要政策行动,特征: 客观性 主观性 公共性 动态性 系统性,一、政策议程设置议程及其设置,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指的是对各政策问题

8、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过程,它影响到最终哪些问题被讨论和解决,哪些被置之度外,公众议程 是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 传媒议程 指大众传媒频频报道和讨论的问题 政府议程 是指决策者认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 政治领袖 代议制 行政人员 政党 利益集团 专家学者 公众 大众传播媒体 危机和突发事件,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外压模式:议程提出者通过诉诸舆论、争取民意支持, 对决策者形成足够的压力,迫使他们改变旧议程 当前压力模式成功的四个有利条件: 利益相关者的施压 非政府组织的卷入 大众传媒的转型 互联网的兴起,孙志刚案的背后,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政治原则的偏离 价值体系的排斥 政府体系的

9、封闭 承受能力的超重 表达方式失当,方案规划的基本过程: 问题分析 目标确立 方案设计 后果预测 方案抉择, 政策方案规划,要想成功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对正确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经历失败常常更多地是因为解决了错误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我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错误的答案。,1、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过程 问题分析方法,A.问题分析的程序,B1.类别分析法 层级分析是类别分析的一种,是一种用来明确一个问题情势的可能原因的技术 类别分析是逻辑划分和逻辑分类的综合 逻辑划分指选择一个类别并将其分解为构成部分 逻辑分类指将具体对象组合成更大的群体或类别,火灾原因的层级分析,案例:关于监狱人员拥挤 关于监狱人员

10、拥挤的一个假说:监狱拥挤的原因是大量的人被捕并等待审判。基于该假说,提出政策措施:在正式审判前将一些被捕的人(通常为罪名较轻的)暂时释放。 上述问题构建可能存在问题并最终导致政策建议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忽略了认罪商定所发挥的作用;认罪商定的作用是减少审判成本,加快审判速度;但是,审前释放的措施可能降低犯罪嫌疑人与法官进行认罪商定的动力,B2.假设分析法 问题界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解释,不同的人群对因果关系有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往往都带有价值观念和利益差异的色彩 对分析者来说,任何因果关系的解释都仅仅代表着一种可能性,都是一种“假设”,假设分析的目的是创造性地综合关于政策问题的各

11、种相互冲突的假设 假设分析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这种分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处理政策制定者、政策分析者和利益相关者在如何构造问题方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那类政策问题,假设分析的步骤: 确认利益相关者,并将他们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呈现假设:采取逆向的操作,即从利益相关者的政策建议开始,向后逆推,来寻找支持这种政策建议的数据和假设 质疑假设:比较、评估各种政策建议及其所依赖的各种假设。方法是系统地将每个假设和最大限度地异于该假设的对立假设进行对比,如果对立假设不合理则将其删除,否则则考虑能否以该对立假设为基础来构造问题、寻求答案 汇集假设:对余下的假设,根据其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相对确定性排出优先次序,

12、将最重要的和最不确定的假设汇集起来,最后形成一个能够为尽可能多的利益相关者所接受的假设列表 合成假设:以综合的假设为基础形成一个新的政策问题,然后为问题形成一个合成的解决方案,B3.多角度分析法 技术角度 将问题的解决视为一个求解一个最优化模型,其技术有概率论、成本收益分析和决策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系统分析 组织角度 将问题和问题的解决看作一种组织状态向另一种组织状态的有序渐进的一部分,强调标准的操作程序、规则和机构的常规做法,这通常与技术角度相冲突,而且与实现目标、改进业绩只有很低的相关性 个人角度 从个人的理解、需要和价值来看待问题及解决方案,强调直觉、个人魅力、领导能力和自我利益在政策过

13、程中的影响,案例: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策略选择:轰炸和封锁;占领;不事先警告而投放原子弹;事先警告投放原子弹;向无人区投放原子弹 技术角度: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 组织角度:研制原子弹花费20亿美元,且未经国会批准,最高行政当局必须向国会证明它们没有浪费资金 个人角度:新上任的杜鲁门总统,2、目标确立 为了增加可操作性,政策目标应尽可能是具体的工具性价值指标 尽可能可能确立唯一的目标,但经常多个目标同时存在,因此目标确立的任务转变为对多个目标进行排序,目的与目标的区别,3、方案设计 环节 轮廓设想 细节设计 基本方法 大脑风暴 对演法,4、后果预测 预测的内容:现有政策的结果、新政策的

14、结果、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变化 预测的依据:历史趋势即时间序列分析、现有理论体系、综合判断即综合各种专家预测 预测的方法:德尔菲法、会议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法,5、方案抉择 确定评价的标准 符合国家与社会的总体战略;能够实现行政决策的目标;成本效益之比最合理;风险尽可能低;副作用尽量小 可行性分析 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技术可行性,1、政策合法化的内涵 狭义:所谓的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广义:通常,公共政策要具有合法性,必须经过一个合法化过程,这种使政策

15、具有约束性或合法性的过程可以是一套法律规定的程序,也可以是一套习惯性程序,甚至可以是遵照领袖人物的指示。无论哪种程序,只要人民认可、接受,都可使政策具有合法性。,政策合法化,政策合法化应是,2、政策合法化途径 A.规范行政法制程序 B.扩大公众参与 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协商谈判制度 建立民意调查制度 建立听证制度,听证制度,听证Hearing 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法律程序,司法听证 司法诉讼程序中,法庭为获取或证实某一事实和法律问题的有关材料或意见,听取有关当事人的陈述,审查证据和证人的制度。 立法听证 立法主体在立法过程中,听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以及其他人员的意见,

16、从而为立法主体制定规范性文件提供依据和参考的一种制度。 行政听证 行政主体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相对人表达意见、提供证据的程序以及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受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我国听证制度的发展: 第一阶段,1996年至1999年 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二阶段,1999年至今 1999: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行政听证制度的基本内容: 告知和通知 公开听证 委托代理 对抗辩论 制作笔录,我国听证制度中的问题 听证代表遴选程序、数量和标准不透明 听证笔录缺乏应有的约束力 缺乏统一的听证程序 缺少听证主持人及职能分离和回避制度 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 应用范围仍然有限,四、决策模型,理性模型 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