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区2011年高三年级语文二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45418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湾区2011年高三年级语文二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卢湾区2011年高三年级语文二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卢湾区2011年高三年级语文二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卢湾区2011年高三年级语文二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卢湾区2011年高三年级语文二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湾区2011年高三年级语文二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湾区2011年高三年级语文二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页1卢湾区 2011 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 卷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等填写清楚。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3. 本试卷共 7 页,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 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5 分)盆景:旧体诗词的当代角色 近年来,旧体诗词的创作可谓如火如荼。创作队伍之浩大亘古少见。据有关文章说,中国现有诗词刊物近 600 种,诗词组织约 2000 多个。仅中华诗词学会,其会员就多达 1

2、万余人。在这种形势下,旧体诗词自然受到了评论界与学术界的关注。于是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声音,或认为旧体诗词当复兴,或指责其无法反映时代生活当淘汰,或要求旧体诗词与时偕行而改革之无论持何种意见,旧体诗词的繁荣则是一个事实。有这个现实存在,就值得我们研究。正如一些学者所说,旧体诗词确实已不能代表时代文化潮流,也无法反映这个时代风起云涌的变化现实。古代的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已为古典诗词确立了审美标准,古雅的气质与含蓄的表现,已为大众所认可。如果把股票、动漫、人肉搜索之类词语或 WTO、MP3 之类洋文纳入格律诗中,虽说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但却失去了旧体诗应有的滋味。( )随着生活内容的丰富,大量新词汇

3、在传统的五、七言句式中已根本无法容纳。但由此而得出旧体诗的繁荣只是陈渣泛起,最终必然会被淘汰的结论,未免为时过早。我们可把旧体诗词比作植物,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态已不适应这种植物生长,就像热带植物无法在北方度过寒冬一样。但是北方很多人家里却有几盆乃至几十盆或更多的热带植物。冬天室外一片荒凉的时候,在室内的大厅中、卧室的窗台上、书房的角落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绿色的盆景。它几乎成了北方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居民家里的花盆总数有可能超过了城中树木的数量。旧体诗词的繁荣正与此相同。对现代人来说,旧体诗词就像是“精神盆景 ”,尽管不能代表或反映时代的变化,却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丰富人生的情趣,并可以消除在现实

4、名利追逐中带来的庸俗之气,使人变得高雅。如果 第 页2以不能反映时代生活为理由排斥旧体诗词,那就如同以不能反映气候变化为由否定盆景存在的意义一样,显然是失之偏激的。“盆景 ”无法与室外随四季变化的大树相比,然而对现代人来说,它比小区的林木更为重要。因为它能调节室内的空气,还可以消除因装潢而带来的甲酫超标对人体的伤害。同样旧体诗词虽不能反映现代生活大潮,却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如果我们在墙上挂上一幅国画,上面题写一句或一首古诗词,给人的感觉就非常高雅。因而文人雅士之间的唱和,更多的还是采用旧体。2002 年,我做铜镇尺礼品送朋友,有感于山西教育的落后期待多方支持、帮助,在镇尺书写了首小诗,诗言:

5、“九州无处不风光,割断春光是太行。一川垂柳寒鸦色,只待东风展嫩黄。”学界有朋友很快用和诗的方式表示了同情、支持和鼓励。如周发祥先生和诗云:“茫茫霁雪溢清光,化入东风绕太行。莫道晋杨无碧色,春来幽并尽鹅黄。”赵逵夫先生诗云:“ 九州何处无春光,引领春光是太行。汾河垂柳连京阙,早已东风染嫩黄。”读到这些诗,我感到很欣慰。在这种场景下,如果用白话诗表达情感,便会使人感到俗而不庄,品位不高,显然也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旧体诗词的创作中,有两个问题比较麻烦,一是格律问题,一是革新问题。就前者而言,有人主张用古音、古韵。但古音如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如果一定要讲,便会带来很多麻烦。同样古、今语音的变化,今

6、韵与古韵也有不同。如依古韵,“元”和“门”在同一韵部,可是在普通话中相去很远。如果一味地强调用古音古韵,读起来听起来,就会有些地方不顺口、不顺耳,而且会把一部分诗词爱好者拒之门外。因此为适应现代阅读适当地作些调整也是可以的。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一切以自然、妥切、利于表达思想情感为原则。不可因讲究格律影响诗的内容,也不可因完全失去规矩而导致古体诗趣的丧失。至于现在有些“专业诗人” ,愣在别人诗的平仄、韵脚、粘连上挑毛病,那就大可不必了。我们在唐诗中也可发现不少拗体,形式应当服从内容,削足适履,并不是高明的行为。至于诗词革新的问题,应当考虑到旧体诗词应有之趣,在不失旧时规矩、合于今人口味

7、的前提下,即可大胆创新。但要怀着把旧体诗词引入时代潮流、展现时代风貌的宏大志向去改革,其勇虽可嘉,其结果会如何,就很难预料了。如同置盆景室外,其是否能经受起严冬的考验,还要让事实说话。1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 分)2第段“削足适履” 在文中的含义是 。(2 分)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因此 B然而 C何况 D于是4第段列举自己与友人间的唱和诗句,其用意是 。(3 分)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第 页3A文章第段呼应第段学者提出的问题,从创作角度展开深入论证。B第段的“此” 指代传统的五、七言句式中已根本无法容纳大量新词汇。C第段的“几乎”

8、用语准确严密,强调盆景之多,对北方人生活影响之大。D第段从格律、革新方面阐述旧体诗词立足当代角色需遵循的创作策略和原则。6借助形象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就此加以赏析。(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1 分)瞬息与永恒的舞蹈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像一朵硕大的舌匙状白菊,又像一朵冰清玉洁的雪莲;不,应该说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 她” 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自然之神给予她的时间实在太少,她的演出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完成,她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她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

9、,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花瓣背后那金色的须毛,像华丽的流苏一般,从她白色的裙边四周纷纷垂落下来那时是晚九点多钟,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那是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她的辉煌亦即死亡,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观者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昙花一现” 几乎改变了时间惯常的节律 等待开花的焦虑,使得时间在那一刻曾变得无限

10、漫长;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短暂;唯其因为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她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凝滞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定格的胶片。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那个奇妙的夏夜,白衣少女以她那骄傲而忧伤的姿态,默默等待着死亡的临近。在我见过的奇花异草之中,似乎没有一种鲜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别的。那个瞬间,我比亲眼见到它开花的那一刻,更是惊讶得无言以对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 第 页4张开到闭合,每一

11、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如果死亡不可抗拒,为什么不能让死亡变得美丽?如果死亡必不可免,为什么不能让死亡变得神圣? 她为自己选择了安乐死那种没有痛苦的死亡方式,所以在最后的极限到来之前,她来得及为自己更衣梳洗,用端庄而整洁的仪态,微笑着迎接死亡;她由于珍惜生命而加倍地珍惜死亡,赋予永别以再生的意味。她不会像那些落英缤纷的花树,将花瓣的残骸凄凉地抛洒一地;她要在入殓前将自己的容颜复归原状,一如生前的娇媚和高贵世上也许唯有花期最短的昙花,具有此等视死如归的气度。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已完整地收拢,重新闭合成一枝橄榄形的花苞,只是略略显得有些疲倦,细

12、长的花茎软软地低垂下来,在玻璃台板下衬出一个白色的影子,像浮游在湖上的天鹅倒影。那花苞的白色,比先前要浅淡些,残留在空气中的香味,已将它乳白色的浆汁吸尽。因而花苞更像是一枝不死的果实,将花的魂留在了里头;而支撑着昙花花瓣那伞骨似的一根根须毛,此刻却已奇迹般地空翻转身,一百八十度大回环,把那个沉甸甸的花苞重新牢牢地裹在了掌心。犹如开屏后的孔雀,丝丝入扣地将锦缎似的羽毛一并收好。它看上去像睡着了,宁静而安详,没有凋敝没有萎谢、没有痛苦没有哀愁;它是一个不死的灵魂,昨夜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很多天以后我拿到了那天晚上留下的摄影照片,它在开花前和开花后的模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不生不灭

13、,不开不谢就好像这一个活生生的花苞,从来都没有开放过,或许很快就会再开一次。它始终含苞待放,始终无悔无怨;只等那个属于它的时辰一到,它睁眼就会醒来。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走完了从生到死,生命流逝的全部旅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7第段称昙花由“它” 改作“她” 的好处是 。(2 分)8第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 分)9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 分)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A第段承上启下,由描写昙花的开放过渡到

14、描写它的闭合,衔接自然。B文末由物及人,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揭示写作意图。 第 页5C全文欲扬先抑,赋予传统意义的“昙花一现”以新的含义,耐人寻味。D本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极言昙花之美。E文章对昙花的描述详写闭合略写开放,详略得当,中心突出。F文章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现昙花从开放到闭合的精彩过程。11纵观全文,概括标题“瞬息与永恒的舞蹈”中“永恒”在文中的内涵。(3 分)12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在第段开头省略号处补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少于 80 字。(照抄原文不给分)(4 分)(三)默写(任选六空)(6 分)【注:考生答题超过 6 空,按前 6 空顺序评

15、分】13(1)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2)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 饮酒)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论语七则)(6)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7) ,故克之。( 左传 曹刿论战)(8)知音少, 。(朱敦儒 渔家傲)(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416 题。(8 分)春题湖上 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 是此湖。【注释】 勾留:留恋。14白居易,字 ;高中课本中选入他的诗作是 。(2 分)15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首联运用借代手法,以“图画”突出西湖景色特征。B颔联绘形绘色、虚实相生,描绘了西湖美丽景象。C颈联着墨于对“早稻” 、“新蒲” 的体察,将农事诗化。D诗歌运用动静交织的手法描摹了西湖胜景。16就尾联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赏析文字。(4 分) 第 页6(五)阅读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